低能离子注入介导的酵母菌对外源植物基因内含子的剪接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57514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3003.离子注入及离子束材料改性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he existing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after the genes including introns from higher plants were transformed into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using traditional transformation methods,they cannot be correctly spliced so that they were not effectively expressed. However, our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the genome DNA from the medicinal plant was randomly transformed into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Hansenula polymorpha by low energy ion implantation, ephedrine-producing and gentiopicroside-producing recombinant yeasts were obtained by mean of the screening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dicinal plant genes were correctly spliced in the recombinant yeasts, thus realizing the effective expression of the medicinal plant genes. Thi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genome-wide mutations in recombinant yeasts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ow energy ion beam and the organism including energy deposition, momentum transferring, mass deposition and charge exchange. Then, trans-acting factors of the recombinant yeast can bind efficiently cis-acting elements of medicinal plant genes, thus realizing the splicing of exogenous genes. In this proje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splicing mechanism,the yeast 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technology will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whole-genome-mu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combinant yeast. The RNA-seq sequencing,yeast one-hybrid,gene deletion and overexpression techniques will be explored to excavate pivotal cis-acting elements and key trans-acting factors that are key to the correct splicing, thus clarifying the splicing mechanism of ephedrine and gentiopicroside biosynthetic gene in recombinant yeasts.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a sou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irectional modification of the recombinant yeast and offer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for synthetic biology mediated by low energy ion implantation.
现有研究证明利用传统转化方法将含有内含子的高等植物基因导入酿酒酵母中,其内含子不能被正确剪接,基因不能有效表达。我们利用低能离子注入介导药用植物基因组在酿酒酵母和汉逊酵母中转化,分别获得了产麻黄碱和龙胆苦苷的重组菌,结果表明含有内含子的药用植物基因在酵母中发生了正确的剪接,实现了有效表达。这是由于低能注入的离子与酵母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其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突变,致使重组菌获得了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的结构相匹配的反式作用因子,从而实现了对异源基因的剪接。为了解析其剪接机制,拟利用基因组重测序、RNA-seq测序、酵母单杂交和基因缺失/过表达等技术,从全基因组水平上解析重组菌的基因突变特点,挖掘有效剪接所需的主要顺式作用元件和关键反式作用因子,阐明麻黄碱和龙胆苦苷生物合成基因在重组菌中的剪接机制,为重组菌的定向改造和底盘酵母细胞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为基于低能离子注入介导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结项摘要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含有内含子的药用植物基因在酵母菌中发生了正确的剪接,实现了有效表达。本研究综合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上认识离子注入介导的离子束重组酵母菌的基因突变特点和差异表达基因(DEGs)功能,挖掘内含子的有效剪接方式和转录因子种类。基因组学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束重组酵母菌基因组中SNP数量为20,409个、有17,802个位点发生了碱基插入或缺失、Contig减少了4条、编码基因减少了38个、非编码RNA数目减少了26个,新增了6种酶类,并在代谢方面与原始菌株表现出了明显差异。DEGs的GO功能研究结果显示,离子束重组酵母菌新增了5个生物学过程功能、2个细胞组分功能和7个分子功能。DEGs的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离子束重组酵母菌新增了16条代谢通路,其中包括生物碱、萜类等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必须的酪氨酸代谢通路、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通路和甲羟戊酸代谢通路,相关DEGs调控的关键小分子标记物的合成速率与代谢组学方法测得的相关产物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功能基因的可变剪接研究中,发现了离子束重组酵母菌的5607个基因发生了81种类型的可变剪切,其中外显子跳跃(SE)73种、3'端可变剪切(A3SS)5种、外显子互斥(MXE)3种。与原始菌株相比,离子束重组酵母菌新增了A3SS和SE剪接类型各1种,缺失5'端可变剪切(A5SS)和内含子保留(RI)可变剪接类型。对SE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离子束重组酵母菌发生SE可变剪切的基因归类于4个Motif,并注释获得了34个转录因子,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两类AP2/ERF domain转录因子(AT1G77640和AT4G31060)为离子束重组酵母菌新增的来源于植物的转录因子。这说明在离子注入介导外源药用植物基因组DNA随机转化酵母菌的过程中,不仅是与植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功能基因被整合至酵母菌基因组,而且相关的转录因子的基因也转入酵母菌,且能正确转录和表达。本研究结果丰富了低能离子注入介导远缘、超远缘物种间遗传物质交流的理论体系,对人们深入理解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外源DNA大分子遗传转化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9)
基于全基因组De novo测序的异常汉逊酵母菌株792基因组重复序列的分布特征研究
  • DOI:
    10.19481/j.cnki.issn2096-398x.2018.04.01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婷;张寒玉;蔡长龙;唐朝;毛培宏;钱卫东;李永东
  • 通讯作者:
    李永东
离子束重组异常汉逊酵母菌Ar_Han0458的转录组学分析及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富集
  •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19909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寒玉;唐朝;冯光文;毛培宏;蔡长龙
  • 通讯作者:
    蔡长龙
基于RAST的离子束重组菌DOB981的代谢网络研究
  • DOI:
    10.13417/j.gab.036.004217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丹丹;毛培宏;蔡长龙
  • 通讯作者:
    蔡长龙
离子束重组酵母菌Han0458基因组重复序列的分布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微生物前沿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寒玉;唐朝;王婷;冯光文;钱卫东;毛培宏;蔡长龙
  • 通讯作者:
    蔡长龙
低能离子注入介导的异常汉逊酵母菌基因组重复序列的突变研究
  • DOI:
    10.13568/j.cnki.651094.2018.04.01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寒玉;王婷;唐朝;冯光文;钱卫东;蔡长龙;毛培宏
  • 通讯作者:
    毛培宏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一步重组法构建产龙胆苦苷酵母重组菌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钱卫东;赵德志;付云芳;陈雪峰;毛培宏;周颖欣;常凯;谢海艳
  • 通讯作者:
    谢海艳
基于基因组De novo测序的离子束重组DOB细菌的16s rRNA基因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包珊珊;毛培宏
  • 通讯作者:
    毛培宏
低能离子注入介导的DOB细菌的nifH基因突变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唐亚;毛培宏
  • 通讯作者:
    毛培宏
纤维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化学与生物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燕勤;毛培宏;曾宪贤等
  • 通讯作者:
    曾宪贤等
重组酵母菌N6076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及甲羟戊酸代谢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璇;欧科;冯光文;陈福欣;王婷;买买提热夏提;钱卫东;毛培宏
  • 通讯作者:
    毛培宏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毛培宏的其他基金

重组酵母菌生物合成醌类物质的代谢通路研究
  • 批准号:
    31760016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低能氮离子注入介导沙漠寡营养细菌全基因组突变及定向进化的分子机制
  • 批准号:
    11275164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重组酵母菌次生代谢产物中红色组分代谢与调控的分子机制
  • 批准号:
    30960006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重组酵母菌生物合成麻黄碱相关基因的研究
  • 批准号:
    30760009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17.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甘草基因组DNA在微生物中的遗传转化
  • 批准号:
    30560182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18.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离子束介导麻黄碱基因组DNA的遗传转化
  • 批准号:
    10365001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