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函数多次波在地幔转换带间断面速度与密度跃变研究中的应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7407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07.地球内部物理和地球动力学(含地热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he contrast of velocity and density of the 410 km and 660 km discontinuities hold the key to resolve the composition of mantle transition and the mystery of mass and heat transport in the Earth’s mantle. Completed constrain of the velocity and density contrast is still an attractive and hot topic of seismology. Accompanying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of the seismic observations, it is possible to extract weak signals which has not been used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from the massive amounts of data. Developing methods to extract weak signals caused by the deep structures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interio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The direct conversion is sensitive to the velocity contrast and the multiple is sensitive to the density contrast. So we can get completed constrains of velocity and density contrast from the direct conversion and multiples of receiver functions. Here, we plan to study the method of constraining the seismic characteristics with multiples on receiver functions, and use the seismic observations from Chinese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Hinet and USArray to pick up the direct conversion and multiples, and determine the contrast of velocity and density of the 410 km and 660 km discontinuities. We will explore these renewed descriptions of the seismic discontinuities 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mantle transition and reveal the exchange of the material and heat of the Earth’s interior.
410km和660km深度间断面的地震学性质对研究地幔转换带物质组分和地球深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地幔转换带间断面密度和速度跃变的准确确定是目前地震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课题。随着地震观测技术和能力的高速发展,近十年高密度地震台网积累了大量高质量波形资料。发展针对高密度大规模观测地震波资料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捕捉与地幔间断面相关的弱信号,可有效提升人们对地球内部物质的认识。接收函数上的一次透射转换波对速度跃变较为敏感,多次波对密度跃变敏感,二者联合可对间断面性质进行较好约束。本项目拟研究利用接收函数多次波确定上地幔间断面地震学性质的方法和技术,处理中国、日本和美国不同区域高密度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准确稳定地提取接收函数一次波和多次波,确定不同尺度和区域410km与660km间断面的速度跃变和密度跃变,进而对地幔转换带物质组成和相关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进行探讨。

结项摘要

由410km和660km深度间断面确定的地幔过渡带是地球深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必经之路,地球在演化过程中深浅部物质的交换、大尺度的地球动力学过程都会在该过渡带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研究地幔过渡带特别是410和660间断面的性质是探索地球演化及大尺度地幔对流等重要科学问题的基础。410和660间断面的起伏、速度密度跃变、尖锐程度及附近速度的变化特征是确定上地幔物质组分、温压条件和物质相变的重要资料。.受观测资料限制,前人研究中对间断面速度跃变、密度跃变、尖锐程度及附近速度梯度的研究工作依旧较少。随着全球地震观测资料海量增加,特别是中国建成了世界上孔径最大的固定地震观测台网,自运行到现在以来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观测资料。本项目主要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大量远震波形数据,对410和660间断面造成的P-S转换波和多次波信号进行了提取,对转换波和多次波不同频率的幅度信息进行了确定。基于地震学观测,结合高温高压和矿物学实验结果,我们确定了中国大陆下方410和660间断面性质如下:.1)410和660间断面都是非常尖锐的界面,其宽度不超过4km;.2)410和660间断面速度跃变与全球模型接近,但是其密度跃变低于全球模型;.3)660间断面下方存在一个速度逐渐增加的梯度带;.4)基于地震学结果和矿物学的实验结果,我们推断660间断面下方存在由玄武岩引起的化学分层,该化学分层会阻挡俯冲带的下沉,导致俯冲带滞留于660之上。.5)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对地震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发展了确定间断面速度和密度跃变的搜索叠加方法,基于频率特征研究间断面复杂性的方法。.该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中国大陆下方的大尺度动力学模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地震学参考资料。同时该结果对于全球尺度的地球动力学模式及地球的演化过程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在本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对前期已结题的自然基金的工作做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壳、岩石圈及上地幔间断面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构造背景对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利用密集宽频带台阵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间断面性质
  • DOI:
    10.1360/n072018-00292
  • 发表时间:
    2019-10
  • 期刊: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河;沈旭章;刘旭宙;张元生
  • 通讯作者:
    张元生
青藏高原东北缘甘东南地区地壳各向异性特征及构造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邵若潼;沈旭章;张元生
  • 通讯作者:
    张元生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确定青藏高原东北缘近地表S波速度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钱银苹;沈旭章
  • 通讯作者:
    沈旭章
Anisotropic low-velocity lower crust beneath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Evidence for crustal channel flow
青藏高原东北缘各向异性低速下地壳:地壳河道流的证据
  • DOI:
    10.1002/2015gc005952
  • 发表时间:
    2015-12-01
  • 期刊: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Shen, Xuzhang;Yuan, Xiaohui;Ren, Junsheng
  • 通讯作者:
    Ren, Junsheng
青藏高原东北缘康拉德界面存在的地震学证据及构造意义初探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地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焦煜媛;沈旭章;李秋生
  • 通讯作者:
    李秋生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东南缘犕狅犺狅面速度密度跃变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蕾;沈旭章;钱银苹
  • 通讯作者:
    钱银苹
基于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渭河-运城盆地主要断裂带的特征及应力场分布
  •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2.02.008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地震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余占洋;沈旭章;梁浩;郑文俊;刘旭宙
  • 通讯作者:
    刘旭宙
上海SSE地震台站下方170km深度低速界面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沈旭章
  • 通讯作者:
    沈旭章
岩溶地区跨孔地震波CT探测误差与孔距关系
  •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2021d062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英文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许韬;彭功勋;柳杰;沈旭章
  • 通讯作者:
    沈旭章
利用接收函数频率特征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Moho面性质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地震地质, 2022. 44(5), 23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婷;沈旭章;梅秀苹;焦煜媛;李敏娟;苏小芸;季婉婧
  • 通讯作者:
    季婉婧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沈旭章的其他基金

祁连造山带深部结构与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研究
  • 批准号:
    42230305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271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远震S波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及其在喜马拉雅二期地震台阵中的应用
  • 批准号:
    41874052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