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极克拉通古太古代早期的岩石:对东南极地质演化及地球早期历史的制约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37220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10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10.前寒武纪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Geological processes of the early earth are very attractive issues to earth scientists. However, many problems remain unresolved because limit existence of the Eoarchean to Paleoarchean geological records. Although some Early Paleoarchean geological have been reported in East Antarctica, most of them came from detrital zircons and no reliable Early Paleoarchean rocks have been indentified from East Antarctica. During former Chinese Antarctica Expeditions, some granitic rocks and quartz schists (metamorphic felsic tuff) with zircon U-Pb age at ca. 3.5 Ga have been indentified from the moraine erratic boulders in the Vestfold Hills, and provide important samples to study the early history of East Antarctica. In this research, petrology, geochemisty,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in-situ zircon Hf-O isotopes and Sr-Nd-Pb isotopes will be used to study the origin of these Early Paleoarchean rocks. Combined with present-day ice-flow directions and ice divides, the source of these rocks will also be studied. The results are not onl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ing Early Paleoarchean evolution of the East Antarctica, but also helping in understanding the geological processes of ancient Earth.
早期地球的地质过程一直是国际地学界探索的课题,但由于从冥古宙到古太古代的地质记录不多,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东南极虽然报道有古太古代早期的记录,但均来自碎屑锆石。申请人在前期的南极考察中,在西福尔丘陵东南边缘的现代冰碛物中发现了锆石U-Pb年龄为35亿年的花岗质岩石和石英片岩(原岩为火山岩),在今年的南极考察中采集到了丰富的同类砾石,为研究上述关键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样品。本项目拟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O同位素,全岩Sr-Nd-Pb同位素等方法,研究这些岩石的成因,结合冰川运动学及冰下地貌等资料,分析其可能的来源。研究结果不但对于认识东南极冰下地质构造格架及太古宙早期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认识地球早期历史也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太古宙古老岩石(组合)记录了地球早期演化的信息。本项目对南极普里兹湾带西福尔丘陵等地区的岩石等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及年代学研究,发现在西福尔丘陵等地区的冰碛物岩石组合复杂,发育TTG类岩石以及绿片岩等,首次确认古太古代奥长花岗岩等代表地球早期地壳的典型岩石。岩石学和Ar-Ar定年结果等表明包括古太古代花岗岩在内的各类岩石在泛非期(500-600Ma)发生绿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古太古代奥长花岗岩可能源于更老的3.6–4.1 Ga的地壳物质,揭示在东南极大陆内部可能存在更古老的地球早期陆壳成分。根据冰川流动方向可以推测其中的古太古代花岗质岩石可能来自西福尔丘陵的东南侧内陆冰盖之下,最远可能深入内陆1000公里,东南极这一古太古代古老陆块及其相关岩石的确认对认识早期太古宙的地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岩石的形成和变质演化也为冈瓦纳以及罗迪尼亚古陆的重建提供了新的限定。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New Paleomagnetic and 40Ar/39Ar Geochronological Results for the South Shetland Islands, West Antarctica, and 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s
南极洲西部南设得兰群岛的新古地磁和 Ar-40/Ar-39 年代学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 DOI:
    10.1002/2017jb014677
  • 发表时间:
    2018-01-01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Gao, Liang;Zhao, Yue;Pei, Junling
  • 通讯作者:
    Pei, Junli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不同 Ce 含量改性的 Y 型分子筛对正辛烷 吸附的分子模拟
  • DOI:
    10.16553/j.cnki.issn1000-985x.2016.12.038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乐;李强;赵越;秦玉才;高雄厚;张晓彤;宋丽娟
  • 通讯作者:
    宋丽娟
不同来源堆肥腐熟程度荧光光谱特性评价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Chemosphere
  • 影响因子:
    8.8
  • 作者:
    赵越
  • 通讯作者:
    赵越
SDS对SBP活性和构象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化学学报, 2007(已接受,SCI收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为灿;戴旭慧;赵越;高培基
  • 通讯作者:
    高培基
中国大数据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机制——基于哈肯模型的实证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越;苏鑫
  • 通讯作者:
    苏鑫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 1 促进雌孕激素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增生的研究———雌二醇与周期序贯及连续联合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雪;阮祥燕;谷牧青;蔡桂举;赵越;Alfred O.Mueck
  • 通讯作者:
    Alfred O.Mueck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赵越的其他基金

燕山板内造山带的结构、变形过程及动力学
  • 批准号:
    40132020
  • 批准年份:
    2001
  • 资助金额:
    1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