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我国二级地形触发对流东移影响下游强降水对流系统的机理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05038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501.天气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Severe convection weather east of the second-step terrain often induces serious damage to social production and economy. Most of the severe convection weather could be impacted by the eastward propagating convec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second-step terrain (EPCOST), but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s are still unclear. This project plans to study the featur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severe convection systems producing heavy rainfall impacted by the EPCOSTs. Firstly,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the cases during the summer between 2000 and 2012 will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impacting featur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ree main categories: eastward propagating convection continuing to develop; eastward propagating convection triggering new convection and eastward propagating convection strengthening local generated convection. Synoptic circulation of the three categories will be compared. Then, ideal and sensitive simulations will be designed to diagnose quantitatively the trigger and development of severe convection systems impacted by the EPCOSTs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vertical wind shear and water vapor on the severe convection systems.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positive references for the related severe weather forecasting east of the second-step terrain.
夏季我国二级地形以东频发的强对流天气常常受到二级地形触发对流东移的影响,但目前对此类对流系统的特征和机理尚不明确。本项目拟采用加密观测资料分析、高分辨的理想和敏感性数值模拟以及定量诊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夏季二级地形触发对流东移影响下游强降水对流系统的特征和机理开展研究。首先,普查2000-2012年夏季二级地形触发对流东移影响下游强对流系统的个例,重点关注东移后自身强烈发展、东移触发新的强对流和东移后加强下游原有局地对流的三类东移对流系统,并给出三类对流的合成背景场主要特征及异同。然后,针对不同类型背景场的主要特征设计理想数值试验,结合定量诊断,研究二级地形触发的东移对流系统如何影响下游地区强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再设计敏感性试验,研究风垂直切变和水汽条件对强降水对流系统的强度和发展演变的具体影响和机理。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二级地形以东强对流天气的相关研究和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

结项摘要

我国二级地形以东对流频发,并常常受到二级地形附近对流东移的影响,但目前此类对流系统的特征和机理尚不明确。基于模式匹配的自动识别追踪方法对2000-2016年(2005除外)5-8月长江中游二级地形附近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进行识别、追踪和分类,研究东移和准静止两类MCS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流强度以及有利于MCSs东移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并通过半理想数值模拟实验揭示出二级地形东部MCS及其涡旋的发生发展和东移演变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两类MCS7月发生频次最高,主要在午后生成。东移MCS主要生成在二级地形东部地区,而准静止MCS则集中在西部地区。东移个例生命史更长,移动距离更远,成熟时刻云团面积更大,云团最低亮温更低(对流发展更为旺盛),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系统影响更大。聚类分析将东移MCS分为四类,其中第三类东移个例东移至江淮平原以东至沿海地区,对下游降水(尤其是强降水)具有较大贡献。2)有利于MCSs东移的环流背景为:青藏高原以东对流层中层浅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配合为二级地形东部对流的生成和东移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低层正相对涡度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为对流的组织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强盛的低空急流不断向二级地形东部和以东地区输送暖湿气流,大量水汽的辐合有利于对流的发展和长时间维持。3)东移MCS及其涡旋的发展演变机理为:四川盆地对流的东伸发展诱发了二级地形东部中尺度涡旋;涡旋在午后至傍晚东移至下游平原地区,热力环流下沉支抑制对流发展,并与低层涡旋分离;夜间低层水汽相变产生的非绝热加热和加强后的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对流和涡旋再次加强发展,在江淮流域造成较强的降水。.本项目的实施揭示了长江流域二级地形附近是MCSs的多发地以及东移MCSs对下游降水(尤其是强降水)具有较大贡献,明确了二级地形以东MCS及其涡旋的发展演变的相互关系。因此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长江流域二级地形以东MCS的统计特征和形成、维持机理,为提高该地区降水预报的准确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Diurnal Evolution and Structure of Long-Lived Mesoscale Convective Vortices along the Mei-Yu Front over the East China Plains
华东平原梅雨锋长寿命中尺度对流涡旋的日演化与结构
  • DOI:
    10.1175/jas-d-17-0197.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 影响因子:
    3.1
  • 作者:
    Zhang Yuanchun;Zhang Fuqing;Davis Christopher A;Sun Jianhua
  • 通讯作者:
    Sun Jianhua
青藏高原热力对四川盆地西部一次持续性 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气候与环境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元春;李娟;孙建华
  • 通讯作者:
    孙建华
Energy budget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ean and eddy flows during a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in summer 2010
2010年夏季长江流域持续强降雨过程中平均流与涡流相互作用的能量收支
  • DOI:
    10.1007/s13351-016-5121-3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 影响因子:
    3.2
  • 作者:
    Fu Shenming;Wang Huijie;Sun Jianhua;Zhang Yuanchun
  • 通讯作者:
    Zhang Yuanchun
Scale interactions in sustaining persistent torrential rainfall events during the Mei-yu season
梅雨季节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尺度相互作用
  • DOI:
    10.1002/2016jd025446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
  • 影响因子:
    4.4
  • 作者:
    Fu Shen Ming;Sun Jian Hua;Ling Jian;Wang Hui Jie;Zhang Yuan Chun
  • 通讯作者:
    Zhang Yuan Chun
暖季长江中游二级地形附近东移和准静止MCSs的统计特征和环流形势对比
  • DOI:
    10.1360/n072018-00074
  • 发表时间:
    2020-06
  • 期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如意;张元春;孙建华;李俊
  • 通讯作者:
    李俊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Universal evolution mechanisms and energy co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ng-lived mesoscale vortices over theSichuanBasin
四川盆地长寿命中尺度涡的普遍演化机制及能量转换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Atmospheric Science Letters
  • 影响因子:
    3
  • 作者:
    李万莉;孙建华;张敬萍;张元春
  • 通讯作者:
    张元春
夏季长江流域两类中尺度涡旋的统计与合成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气候与环境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傅慎明;孙建华;沈新勇;张元春
  • 通讯作者:
    张元春
江淮流域两次中尺度对流涡旋的结构特征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气候与环境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元春;孙建华;徐广阔;齐琳琳
  • 通讯作者:
    齐琳琳
四川盆地西部与东部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高原气象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娟;孙建华;张元春;沈新勇
  • 通讯作者:
    沈新勇
纳米ZSM-5沸石对芳烃苄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催化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瑞丰;薛招腾;张元春;苗海霞;马静红
  • 通讯作者:
    马静红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元春的其他基金

长江中下游地区边界层中尺度涡旋与对流系统相互作用研究
  • 批准号:
    42375013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暖季长江中游二级地形中尺度对流的初生机制
  • 批准号:
    41975057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3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