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湿地演变对流域来沙减少的响应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40109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105.景观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The decrease in river sediment discharge into the sea has become a global concern in recent decades, since it has led to the erosion of many deltas. For Yangtze River, the decrease in sediment discharge began in the late 1960s. As a result, the recession of the Yangtze estuarine wetland at the Yangtze delta front has been observed since 2003. Most of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subaqueous Delta, the study of the estuarine wetland or nearshore area was documented poorly.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estuarine wetland since it can provide complementary evidence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whole delta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decreasing riverine sediment supply and sea level rise. The study focus on mechanism of the estuarine wetland evolution in response to decline in sediment supply from the Yangtze River,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bathymetric data and in-situ observation data of more than 40 years since 1970s. It mainly covers three aspects. Firstly,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estuarine wetland, responding to the reduced sediment load, will be discussed. On this basis, to evaluate quantitativel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riverine sediment load among multi-faceted influencing factors to the wetland evolution in the Yangtze estuary. Secondly,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crease in sediment discharge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stuarine wetland, 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stuarine wetland objects, including wetland vegetation, wetland topography, bare tidal flat and submerged shallow areas, and the decreased sediment discharge. Lastly, based on the study of evolution proces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stuarine wetland, the vegetation succession, shoreline change, longshore sediment transport and accretion and erosion of topography will be focused on, and their interaction and the effect of the decreased sediment discharge on them will be investigated, based on which a response model of the estuarine wetland evolution to reduced riverine sediment load will be developed. Expected results may be helpful in maintai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and potentially provide a more overall pictur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entire Yangtze River delta, combined with previous findings on subaqueous delta.
长江河口湿地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宝贵资源和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受流域来沙减少的影响已呈现退化迹象,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项目以长江河口湿地作为研究对象,综合1970年代以来40余年的遥感、海图和实地调查观测数据,开展河口湿地演变对流域来沙减少的响应机理研究:1)分析流域来沙减少背景下河口湿地的演变过程及响应,定量研究流域来沙减少对河口湿地演变的贡献;2)通过考察河口湿地植被、地形地貌、光滩、潮下带浅水域等湿地对象的分布格局及其与流域来沙减少之间的关系,辨析流域来沙减少对河口湿地分布格局的影响规律,掌握其影响范围、程度及影响途径;3)综合湿地演变过程和分布格局变化规律,重点分析湿地植被演替、岸线变化、沿岸输沙、地形冲淤等方面的交互影响及受流域来沙减少的影响规律,构建河口湿地演变对流域来沙减少的响应模型,揭示其响应机理。该研究将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河口湿地演变奠定理论基础。

结项摘要

河口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入海泥沙通量的降低和海平面的上升,河口湿地面临着严峻的威胁。但由于受到潮汐影响河口湿地的很大一部分会被潮水周期性地淹没,特别是像长江河口这样的世界级大河河口,很难实施大范围、长周期的全面观测,长期以来对长江河口湿地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空白。本项目利用1975年以来的遥感影像数据、历史海图数据和水动力数据,重点研究了长江河口湿地的时空分异模式,对流域来沙减少、围垦工程、深水航道工程、生态工程、海平面上升等对河口湿地演变的影响分时段、分区域进行了详细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重点湿地单独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基于光学遥感影像数据的波浪特征参数的获取方法和基于GIS的淤泥质海岸侵蚀风险评估方法。重要结果包括:(1)1970年代以来长江河口湿地总体上呈降低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1990年代中期是长江河口湿地面积变化的拐点。在1990年代中期之前湿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之后降低趋势明显,湿地面积在1990年代中期达到最大值,约为1495.2 km2。当前长江河口湿地面积已降低到不足1000 km2,降低了约1/3。(2)研究区湿地主要集中在苏北沿岸、崇明岛周边、九段沙和南汇边滩,苏北沿岸湿地面积最大,南汇边滩湿地受围垦的影响减少最为明显。(3)长江河口湿地面积的波动与流域来沙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但长江入海泥沙的持续降低始于1980年代,而河口湿地面积的显著减少始于1990年代中期,说明河口湿地对入海泥沙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延迟;同时,长江河口大面积的围垦工程也开始于1990年代中期,这一时间点与湿地面积变化的拐点一致。据此我们判断,到目前为止围垦工程可能是长江河口湿地面积减少的最重要因素,流域来沙也是其演变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此外,深水航道工程、生态工程、海平面上升都会对长江河口湿地的演变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的成果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河口湿地演变理论提供了技术资料。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Evolution of the Jiuduansha wetland and the impact of navigation works in the Yangtze Estuary, China
中国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的演变及通航工程的影响
  • DOI:
    10.1016/j.geomorph.2015.10.031
  • 发表时间:
    2016-01
  • 期刊:
    Geomorphology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Li Xing;Liu J Paul;Tian Bo
  • 通讯作者:
    Tian Bo
面向特定目标地物提取的改进最佳波段组合方法研究
  • DOI:
    10.13474/j.cnki.11-2246.2017.0222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测绘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胜利;张连蓬;李行;赵卓文;沈扬;柴琪
  • 通讯作者:
    柴琪
GIS-based methodology for erosion risk assessment of the muddy coast in the Yangtze Delta
基于GIS的长江三角洲泥质海岸侵蚀风险评估方法
  • DOI:
    10.1016/j.ocecoaman.2014.09.028
  • 发表时间:
    2015-05
  • 期刊: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 影响因子:
    --
  • 作者:
    Xing Li;Yunxuan Zhou;Bo Tian;Runyuan Kuang;Lihua Wang
  • 通讯作者:
    Lihua Wang
Recent evolution of the Mekong Delta and the impacts of dams
湄公河三角洲的近期演变和水坝的影响
  • DOI:
    10.1016/j.earscirev.2017.10.008
  • 发表时间:
    2017-12-01
  • 期刊:
    EARTH-SCIENCE REVIEWS
  • 影响因子:
    12.1
  • 作者:
    Li, Xing;Liu, J. Paul;Van Lap Nguyen
  • 通讯作者:
    Van Lap Nguyen
基于MOD13Q1数据的宁夏生长季植被动态监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卓文;张连蓬;李行;王永香;王胜利
  • 通讯作者:
    王胜利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神经网络的喷丸25CrMo合金疲劳寿命及残余应力松弛行为预测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凯新;张继旺;李行;张金鑫;朱守东;易科尖
  • 通讯作者:
    易科尖
白细胞介素18及其在禽类中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行;韩凌霞
  • 通讯作者:
    韩凌霞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Asprosin与糖脂代谢相关性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西部医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廖明钰;吴军;李行;沈如飞;王小翠;王秀丽;隆敏;郑宏庭
  • 通讯作者:
    郑宏庭
鸡BLB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抗制备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行;高彩霞;蔡文博;杨柳;武永淑;张伟;韩凌霞
  • 通讯作者:
    韩凌霞
微粒子喷丸工艺对EA4T车轴钢表面性能和疲劳强度的影响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材料导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守东;张继旺;易科尖;苏凯新;李行;张金鑫
  • 通讯作者:
    张金鑫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行的其他基金

基于格局-过程耦合体系的区域滩涂演变机制研究——以长江口为例
  • 批准号:
    42271465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2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