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诱饵多肽分离和鉴定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HBV受体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500148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107.病毒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Hepatitis B virus (HBV)is the pathogen of human hepatitis B. The liver is the main target organ of HBV, however, it was reported that HBV can infect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PBMC) and replicate in PBMC. HBV infecting PBMC may affect the body’s immune state, result in persistent and recurrent infection of HBV, but the mechanism of how HBV infecting PBMC remains unclear. HBV binding to the receptor on cell membrane is the first step of infection. The attachment site of the virus and the receptor on hepatocyte memberane have been identified, but the same receptor was not detected in PBMC. It is conjectured that there is another receptor of HBV on the memberane of PBMC.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HBV receptor on the memberane of PBMC may help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how HBV infecting PBMC and the mode of HBV transmission in vivo and provide additional novel ways in which such entry can be interfered with.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人类乙型肝炎的病原体。HBV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但有资料报道,HBV亦可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PBMC)并在PBMC中进行复制。HBV感染PBMC可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并引起HBV持续感染及感染反复,但有关HBV感染PBMC的具体机制并不清楚。病毒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是HBV感染细胞的第一步。存在于肝细胞表面的HBV受体在PBMC并未检测到,推测在PBMC表面可能存在其他的HBV受体。PBMC表面HBV受体的分离与鉴定将有助于阐明HBV感染 PBMC的机制,了解HBV在体内的传播途径,并为HBV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结项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人类乙型肝炎的病原体。病毒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是HBV感染细胞的第一步。确定HBV受体是研究HBV感染机制的关键,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NTCP)是目前公认的HBV功能性受体,与HBV结合可以介导HBV入侵及感染肝细胞。研究表明,除肝细胞外,HBV亦可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PBMC)并可在PBMC中进行复制。HBV感染PBMC可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并引起感染的慢性化及感染的反复。但有关HBV感染PBMC的具体机制目前并不清楚。如果HBV感染PBMC与其感染肝细胞相似,亦是通过受体途径,那么PBMC的HBV受体是否是NTCP?如果不是NTCP, PBMC是否存在其他的HBV受体?. 针对以上科学问题,本研究首先从细胞、核酸及蛋白多个水平检测了PBMC中NTCP的表达,结果表明目前公认的HBV功能性受体-NTCP并不表达于PBMC。如果HBV是循“受体”途径感染PBMC,那么PBMC是否表达NTCP以外的HBV受体?本研究合成了能够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特异、牢固结合的诱饵多肽及其抗体,在保证其能够有效“钓”出肝细胞表面受体NTCP的前提下,经与PBMC相互作用,发现人PBMC并不存在能与诱饵多肽结合的HBV受体,提示HBV可能循“非受体”途径感染人PBMC。本研究回答了立题之初提出的科学假设,排除了HBV感染人PBMC的受体途径,为进一步研究HBV感染人PBMC的具体机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另外,课题组还进行了microRNA与HBV的相关性研究。microRNA是一类长约20-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了病毒防御、发育、造血、器官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脂肪代谢等过程,与生物的生长、发育及各种疾病进程尤其癌症密切相关。课题组着眼于microRNA对HBV复制的影响,进行了肝癌中miR-520e与HBV复制的相关研究,进展顺利,课题组发现了miR-520e通过 EphA2阻断p38MAPK和ERK1/2途径,最终抑制HBV复制及肿瘤细胞的生长。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HBV受体研究新进展
  • DOI:
    10.13550/j.cjpb.181127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少唯;李冬;唐丽华;李宝华;徐希柱;陈强;田兆菊;田景惠
  • 通讯作者:
    田景惠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肝细胞HBV受体蛋白的表达
  • DOI:
    10.13550/j.cjpb.180703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田景惠;林少唯;唐丽华;李冬;陈强;李宝华;徐希柱;田兆菊;焦凤萍
  • 通讯作者:
    焦凤萍
白细胞介素-32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DOI:
    10.11816/cn.ni.2019-180129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任其奎;孙其玉;田兆菊;田景惠
  • 通讯作者:
    田景惠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乙型肝炎病毒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DOI:
    10.13350/j.cjpb.140821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田景惠;赵跃然
  • 通讯作者:
    赵跃然
HBV受体Na+-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研究新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田景惠;赵跃然
  • 通讯作者:
    赵跃然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肝细胞Na~+-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基因的表达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田景惠;卢冰如;董竞;赵跃然
  • 通讯作者:
    赵跃然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