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孔隙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103058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7.环境地球化学
  • 结题年份:
    2014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4-12-31

项目摘要

石油类有机物通过石油的开采、冶炼、运输和泄露事故等过程进入土壤环境后,在复杂的土壤结构中经历着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并进一步污染地下水,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存安全。然而,由石油类化合物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研究尚十分薄弱。本项目拟以天津市大港油田厂区的第四系浅层孔隙含水层为对象,研究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主要来源,考察其在地下水这种有机物含量低、微生物数量少、贫氧和低温的特殊环境中的自然降解性,同时将微量热技术引入地下水污染研究中,从微生物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其在含水介质沉积物表面的吸附行为以及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过程,形成环境地球化学、生物热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一条新途径,为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及地下水中石油污染的防治与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结项摘要

石油类有机物通过石油的开采、冶炼、运输和泄露事故等过程进入土壤环境后,在复杂的土壤结构中经历着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并进一步污染地下水,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存安全。然而,由石油类化合物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研究尚十分薄弱。本项目以天津市大港油田厂区的第四系浅层孔隙含水层为对象,研究了石油类污染物在地下水这种有机物含量低、微生物数量少、贫氧和低温的特殊环境中的自然降解性,同时将微量热技术引入地下水污染研究中,从微生物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了石油类污染物在含水介质沉积物表面的吸附行为以及微生物对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过程,分离得到了多株能降解石油类污染物(原油、多环芳烃、BTEX等)的新菌株并分析了其降解特性,形成了环境地球化学、生物热化学、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一条新途径,为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及地下水中石油污染的防治与修复奠定了理论基础。该项目的相关研究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2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培养博士生2名,硕士生5名。该项目较好的完成了研究任务。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3)
专利数量(0)
Substrate interactions during biodegradation of benzene/alkylbenzene mixtures by emRhodococcus sp/em. ustb-1
红球菌生物降解苯/烷基苯混合物过程中的底物相互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 影响因子:
    --
  • 作者:
    Guo Huan;Yao Jun;Chen Huilun;Wang Jingwei;Kanaji Masakorala;Jin Yusi;Hans H. Richnow;Ruth E. Blake
  • 通讯作者:
    Ruth E. Blak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rude-oil-degrading bacteria from oil-water mixture in Dagang oilfield, China
大港油田油水混合物中原油降解菌的分离与表征
  • DOI:
    10.1016/j.ibiod.2013.11.005
  • 发表时间:
    2014-02-01
  • 期刊: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 影响因子:
    4.8
  • 作者:
    Liu, Haijun;Yao, Jun;Choi, Martin M. F.
  • 通讯作者:
    Choi, Martin M. F.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henanthrene (PHE) degrading strain emPsuedomonas sp/em. USTB-RU from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
新型菲(PHE)降解菌株假单胞菌的分离和表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影响因子:
    13.6
  • 作者:
    Kanaji Masakorala;Yao Jun;Cai Minmin;Radhika Ch;ankere;Yuan Haiyan;Chen Huilun
  • 通讯作者:
    Chen Huilun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mpact of Phthalate Esters on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邻苯二甲酸酯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 DOI:
    10.1007/s00128-013-1033-4
  • 发表时间:
    2013-06
  • 期刊: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Chen Huilun;Zhuang Rensheng;Yao Jun;Wang Fei;Qian Yiguang
  • 通讯作者:
    Qian Yigua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Degrading Microflora in a Tropical Oil-Production Well
多环芳烃降解热带采油井中的微生物群落
  • DOI:
    10.1007/s00128-014-1371-x
  • 发表时间:
    2014-09
  • 期刊: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Chan Yu;Jun Yao;Minmin Cai;Haiyan Yuan;Huilun Chen;Brunello Ceccanti
  • 通讯作者:
    Brunello Ceccant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粒径分布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岩矿测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朔;陈辉伦;盖楠;路国慧;郑宇;邵鹏威;杨永亮
  • 通讯作者:
    杨永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陈辉伦的其他基金

土水界面中全氟化合物与镉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及微生物响应机制
  • 批准号:
    42377361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4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典型全氟化合物在土水界面的环境行为及微生物响应
  • 批准号:
    41473074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10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