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辽西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植物系统学、多样性和古环境意义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41272010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8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D0201.古生物、古人类和古生态学
- 结题年份:2016
- 批准年份:2012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3-01-01 至2016-12-31
- 项目参与者:张武; 田宁; 丁秋红; 蒋子堃; 李丽琴; HowardFalcon-Lang;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Following the scientific ideal of "Fossil plant biology" and "Life history and background", this project will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n exceptionally well preserved fossil plants in the Middle to Late Jurassic Tiaojishan Formations in northern Hebei and western Liaoning, NE China. The anatomically preserved fossil plant material includes compression-impression foliage assemblages, permineralized rhizomes, fossil wood, as well as charcoal, covering the diverse plant groups, such as ferns, ginkgoales, cycadales and conifers. Three aspects of careful studies will be arranged in this project, including: 1) taxonomical and systematic descriptions on plant fossils; 2) diversification variation of plant taxa and groups; and 3) palaeon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and their constrains on floras. The aim of this project is to improve the systematic studying accuracy of this spectacular flora, to reveal the terrestrial biodiversity aspect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constrain mechanisms in relation to volcanic activity, climate change, palaeo-CO2 increasing and greenhouse effect. Significant palaeobotanical evidences will be provided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ir relationships to Yanliao and Jehol Biotas and the diversity rad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sozoic life in northern China.
以"化石植物生物学"和"地史生命与环境背景"为学术指导思想,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辽西-冀北地区中-晚侏罗世之交髫髻山组为代表的植物化石开展全面、细致和综合的系统研究,涉及压型、印痕叶部化石、矿化蕨类根茎、木化石和丝炭化石等类型,在厘定地层系统和查明化石精准层位基础上,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 植物化石的系统分类学;2) 古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3)植物群的古环境背景及控制因素。通过本项目的开展,旨在进一步提高冀北辽西地区髫髻山植物群的系统学研究水平,揭示多样性变化和环境背景机制,阐明与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演化关系,为揭示中国北方中生代生物多样性辐射演化及气候环境控制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的古植物证据。
结项摘要
重点对辽西地区侏罗纪髫髻山组植物群进行系统学、多样性及古环境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从多角度查明系统分类属性、组成特征以及保存类型等多样性,揭示植物群形成的古环境背景,为研究燕辽生物群的多样性特征以及热河生物群辐射演化之前的生命与环境过程提供陆生植物学证据。通过四年的工作,围绕项目研究内容,在野外考察、室内研究、国际合作交流和学术成果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并获得了若干重要成果。主要包括:1)在辽西髫髻山组及相当层位发现10个植物化石新种,包括3种蕨类根茎化石和7种木化石;2)在亚洲发现中生代双扇蕨科植物格子蕨属的生殖器官构造,重点探究紫萁科、双扇蕨科等类群的多样性变化和演化意义;3)在辽西发现地史时期最早的银杏植物木材化石,代表了现生银杏木材演化的原始类型和早期阶段,对揭示银杏木材化石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4)全面研究并分析辽西髫髻山组木化石多样性面貌,包括苏铁类、银杏类和松柏类三个类群,由21属32种化石组成;5)发现冀北辽西等地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松柏类木化石新类型,揭示燕辽和热河植物群木化石多样性、古气候降温波动变化以及木化石向光性及古环境意义;6)探究中生代植物演化的环境背景-古大气CO2与古气候,提出侏罗纪和白垩纪植物所反映的古大气CO2变化趋势与温室气候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刊物论文18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篇,代表性成果发表在英国《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国际地学领域权威刊物《Earth-Science Reviews》、《Pal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Cretaceous Research》等,合作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1部,计划出版专著1部。参加10余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26人次,主持和召集国际会议学术分会场4次,开展国际合作研究4人次,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人,招收博士后1人,国外博士生1人。通过本项目研究,在冀北辽西中生代矿化植物研究领域形成特色并在国内外发挥引领作用。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了冀北辽西地区髫髻山植物群系统学研究水平,揭示了植物多样性变化和环境背景意义,为深入探究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演化关系,揭示中国北方中生代生物多样性辐射演化及气候环境控制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的古植物证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0)
专著数量(2)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煤中惰质组在泥炭沼泽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 DOI:10.16509/j.georeview.2016.02.011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地质论评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岩;李丽琴;张筱青
- 通讯作者:张筱青
辽西侏罗纪紫萁根茎化石新材料(Ashicaulis wangiisp.nov.)及古生物地理学和演化意义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作者:田宁;王永栋;张武;蒋子堃
- 通讯作者:蒋子堃
Late Triassic palaeoclimate and palaeoecosystem variations inferred by palynological record in the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China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晚三叠世古气候和古生态系统变化的孢粉学记录
- DOI:10.1007/s12542-016-0309-5
- 发表时间:2014-10
- 期刊:Palaeontologische Zeitschrift
- 影响因子:--
- 作者:Wang Y.D;Liu Z.S.;Zhou N.;Wang Y.
- 通讯作者:Wang Y.
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古火灾事件研究:方法、进展及展
- DOI:--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邓春涛;王岩;周宁;王永栋
- 通讯作者:王永栋
Diversity variation and tempo-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ipteridaceae ferns in the Mesozoic of China
中国中生代双翅目蕨类植物多样性变化及时空分布
- DOI:--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Palaeoworld
- 影响因子:1.7
- 作者:Zhou N.;Wang Y.D.;Li L.Q;Zhang X.Q
- 通讯作者:Zhang X.Q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福建永安下白垩统坂头组枝脉蕨属一新种Cladophlebis yonganensis sp.nov.
- DOI:10.3799/dqkx.2012.048
- 发表时间:2012-05
- 期刊: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刀克群;董重;王永栋;田宁
- 通讯作者:田宁
浙江新昌早白垩世木化石新材料及内含真菌菌丝化石
- DOI:--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朱志鹏;李丰硕;谢奥伟;田宁;王永栋
- 通讯作者:王永栋
内蒙古早三叠世的Scalaroxylon及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古生物学报, 45(3): 332-344,2006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武*;李楠;杨小菊;王永栋
- 通讯作者:王永栋
辽宁本溪中三叠世苏铁类密脉中国似查米亚
- DOI:--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地质与资源
- 影响因子:--
- 作者:韩明慧;张宜;郑少林;王永栋;王沛颖;杨佳林
- 通讯作者:杨佳林
鄂西早侏罗世香溪植物群真蕨植物研究进展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永栋;田宁;蒋子堃;梅盛吴
- 通讯作者:梅盛吴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王永栋的其他基金
三叠纪—侏罗纪重大折转期陆地植物多样性演化及环境背景—来自东特提斯中国华南陆相沉积的证据
- 批准号:42330208
- 批准年份:2023
- 资助金额:230.00 万元
-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四川广元和达州地区三叠纪-侏罗纪转换时期植物群演化与古环境背景
- 批准号:41572014
- 批准年份:2015
- 资助金额:88.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川东鄂西三叠-侏罗纪之交真蕨植物系统学和多样性演变
- 批准号:40972008
- 批准年份:2009
- 资助金额:5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中生代若干真蕨植物的比较解剖、多样性及宏演化
- 批准号:40472004
- 批准年份:2004
- 资助金额:35.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早期中生代真蕨植物生殖器官构造和原位孢子研究
- 批准号:39900007
- 批准年份:1999
- 资助金额:13.0 万元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