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家族性多发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大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候选克隆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81171071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1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H0901.神经系统发育与代谢异常
- 结题年份:2012
- 批准年份:2011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2-01-01 至2012-12-31
- 项目参与者:韩涛; 王雪; 吴伟; 王胜军; 韩玉香; 杨雪;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家族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FC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血管疾病,可导致脑出血,引起癫痫发作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目前国际上报道的FCCM主要集中在拉美人群、美国籍墨西哥人以及高加索人和法国人,我国报道极少。目前国外学者已经定位了3个FCCM致病基因位点,并分离得到了相关致病基因。寻找汉族人FCCM的致病基因是了解其分子发病机制的关键。最近,我们在山东济南地区发现了一个FCCM大家系,该家系成员四代18人中9人患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通过连锁分析,我们排除了国际上已经发现的3个常染色体显性FCCM基因位点。本研究拟通过全基因组扫描来寻找与该家系致病基因连锁的染色体区域,然后通过连锁分析精细定位致病基因候选区域,利用定位候选克隆策略从定位区域内筛选候选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最终分离得到该FCCM大家系的致病基因,为揭示本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结项摘要
家族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familial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 FCCM)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异常扩张为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典型临床表现是出血性脑卒中、反复发作的头痛和癫痫。本课题组对一中国家族性海绵状血管畸形大家系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神经影像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颅脑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发现25位参与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共有患者7例(存在颅内或皮肤海绵状血管畸形),其中两名严重偏瘫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灶。我们对术中切除的组织进行了组织病理学检查。家系内7名患者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畸形,其中4例同时存在皮肤海绵状血管瘤。在该家系中皮肤和脑海绵状血管畸形同时发生率为100%。颅脑MRI检查是发现颅内CCM病灶最敏感的检查手段。MRI的T2相显示海绵状血管畸形周围环绕高密度信号,梯度回波序列(Gradient-echo,GRE)可发现更多微小血管瘤,病灶中间为网状结构,出血后含铁血红素沉积导致病灶周围环绕低密度信号。CCM病灶肉眼观呈紫红色多小叶“桑葚”状,血窦样扩张结构窦壁由内皮细胞组成,中间无神经组织分隔。最后,我们还对家系进行了分子遗传学研究。查阅文献,FCCM可能是由于三个不同位点的基因突变造成,CCM1基因位点在7q21.2,CCM2基因位点在7p15-p13,CCM3基因位点在3q25.2-q27。多位点基因分析表明40%的FCCM与CCM1基因有关,20%与CCM2有关,40%与CCM3有关。以CCM1、CCM2、CCM3为三个候选基因,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方法对该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筛查和突变检测,结果发现家系中所有患者CCM1基因14外显子均缺失一个碱基T(c.DNA1396delT),而家系中正常个体及100例健康汉族人均不携带这一突变,说明该杂合性突变与该CCM家系患者表型共分离,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CCM1基因14外显子缺失突变(c.DNA1396delT)是首次报道的新突变,致病机制是终止密码子的提前出现导致了仅含有493位氨基酸残基的截断蛋白的产生,影响CCM1蛋白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家族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的发生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he value of T(2) (*)-weighted gradient echo imaging for detection of familial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 A study of two families.
T2*加权梯度回波成像检测家族性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两个家系的研究
- DOI:10.3892/etm.2012.845
- 发表时间:2013-02
- 期刊: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
- 影响因子:2.7
- 作者:Liu XW;Wang SH;Chi ZF;Su LJ;Zhao XH;Wang SJ
- 通讯作者:Wang SJ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非离子类抗癫痫发作机制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 DOI:10.3760/cma.j.cn113694-20200828-00664
- 发表时间:2021
- 期刊:中华神经科杂志
- 影响因子:--
- 作者:郭帅;张冉冉;刘学伍
- 通讯作者:刘学伍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刘学伍的其他基金
线粒体DNA碱基修复调控因子APE1和TFAM在癫痫发病及神经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 批准号:81873786
- 批准年份:2018
- 资助金额:56.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