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胰岛素增敏作用的两种巴豆属药用植物的活性物质(群)与初步作用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860620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402.天然药物化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Insulin Resistance (IR) is a leading factor of type 2 diabetes (T2D). Increase insulin receptor sensitivity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IR caused by the abnormalities due to target cell recognition of insulin receptor. Our previous investigation suggested the 90% ethanol extracts of the leaves of Croton yunnanensis and C. damayeshu possessed noticeable insulin sensitizing activity in IR model-3T3-L1 cell line, a subsequent bioassay-guided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showed the neo-clerodane diterpenes might be the bioactive constituents. The structures of neo-clerodane diterpenes from C. yunnanensis contained two special fragments: (1) an acetal derived from C-19, C-12 and C-20 (or C-5), forming two high-oxygenated cycles; (2) α,β-unsaturated lactone oxygenated from the furan ring C,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diterpenes previously isolated from the Croton genus. The unique neo-clerodane diterpenes only found in C. yunnanensis could also well explain that only the Croton yunnanensis and C. damayeshu were found to be possessed insulin sensitizing activity. Another interesting find is that, under the guidance of bioassay, the compatibility and combin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ioactivity, suggesting that the natural medicine research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single chemical components. Although many scholars had carried out many investigations on the Croton plant, our preliminary study still have some new findings, and a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in the above mentioned medicinal plants and their insulin sensitizing mechanism is necessary,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research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diabetic drugs.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增加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有效治疗因靶细胞识别胰岛素受体异常引起的IR。前期研究显示云南巴豆、大麻叶巴豆具有显著的胰岛素增敏作用,随后基于生物活性指导下的初步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新克罗地烷型二萜可能为其中的有效成分。该类成分在结构上与文献报道有较大的差异,即分子中同时存在(1)C-19与C-12和C-20(或C-5)形成缩醛;(2)C环呋喃环被氧化成α,β-不饱和内酯环,在化学物质层面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仅发现云南巴豆和大麻叶巴豆具有胰岛素增敏活性。本课题另一发现是,在生物活性指导下开展活性成分配伍、配比研究可有效提高药效物质群的生物活性,提示开展天然药物研究不能仅局限于单一化学成分。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巴豆属植物研究较多,本项目前期研究仍有上述新发现,故开展上述两种药用植物胰岛素增敏活性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可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糖药物提供研究基础。

结项摘要

本项目开展了两种巴豆属药用植物的胰岛素增敏活性成分研究,从云南巴豆(C. yunnanensis)和大麻叶巴豆中(C. damayeshu)分离鉴定得到化合物131个,其中云南巴豆中分离鉴定得到化合物45个(新化合物16个),大麻叶巴豆中分离鉴定化合物86个(新化合物15个)。涉及到的化合物类型包括新克罗地烷型二萜、对应-海松烷型二萜、巴豆烷型二萜、倍半萜、甾体、黄酮及小分子酚性成分等。通过生物活性的筛选,发现显著的活性成分(群)3个,具体为:发现其中的部分二萜类显示出较好的胰岛素增敏活性,提示巴豆属植物作为民间降糖药用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应该为其中的二萜类成分。通过开展的关于两种巴豆中的部分成分的配伍和配比活性研究,发现云南巴豆中的新克罗地烷型二萜化合物1 (crotonine A)、2(crotonine B)和6(crotonine F)具有较好的胰岛素协同增强效应,提示云南巴豆中的neo-clerodane diterpenes可作为胰岛素增敏活性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初步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化合物6能提高IR 3T3-L1细胞的GLUT-4蛋白的表达。此外,考虑到巴豆属药用植物在抗菌方面的活性,我们还开展了其中部分化合物的抗菌及杀虫活性等拓展性研究。化合物6,正开展动物水平的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该类成分在大剂量组20mg/kg时仍安全性良好,餐后血糖显著下降。考虑到该类成分降糖活性良好,本研究将开展后期拓展性研究工作,如后续开展各剂量组动物各组织的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和基因组学等研究,期待发现该类成分的作用靶点和机制。综上,本研究从两种药用巴豆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131个化合物,较大程度上丰富了巴豆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活性成分物质(群)3个,发现新克罗地烷型二萜作为主要降糖活性成分,正在进行的动物实验显示安全性良好,为后续该类成分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4)
In Vitro Hypoglycaemic Diterpenoids from the Roots of Croton yunnanensis
云南巴豆根中的体外降血糖二萜类化合物
  • DOI:
    --
  • 发表时间:
    2023
  • 期刊:
    J. Nat. Prod.
  • 影响因子:
    --
  • 作者:
    Zhi-Yong Jiang;Chun-Jiang Liu;Qi Niu;Xin-Yu Yan;Die Xiao;Hong-Lei Zhang;Chun-Qiu Huang;Sheng-Li Shi;Ai-Xue Zuo;Hong-Ping He
  • 通讯作者:
    Hong-Ping He
Bio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Salacia cochinchinensis
交趾五层龙的生物活性成分
  • DOI:
    10.1080/10286020.2019.1618279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J. Asian Nat. Prod. R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Yu-Xing Jing;Zhi-Yong Jiang
  • 通讯作者:
    Zhi-Yong Jiang
云南巴豆中1个新的愈创木烷型倍半萜
  • DOI:
    10.19540/j.cnki.cjcmm.20190809.20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尤慧梅;张隽荣;赵志恒;王韦;张丽珠;蒋云涛;王滢;黄相中;江志勇
  • 通讯作者:
    江志勇
Bioactive glycosides from Salacia cochinchinensis
交趾五层龙的生物活性苷
  • DOI:
    10.1016/j.carres.2019.107777
  • 发表时间:
    2019-10-01
  • 期刊:
    CARBOHYDRATE RESEARCH
  • 影响因子:
    3.1
  • 作者:
    You, Hui-Mei;Zhao, Jia-Wen;Jiang, Zhi-Yong
  • 通讯作者:
    Jiang, Zhi-Yong
Tigliane Diterpenoids with Larvicidal, Antifungal, and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from Croton damayeshu
巴豆大马叶树中的 Tigliane 二萜具有杀幼虫、抗真菌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 DOI:
    10.1021/acs.jnatprod.1c00977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J. Nat. Prod.
  • 影响因子:
    --
  • 作者:
    Zhi-Yong Jiang;Jin-E Feng;Li-Kun Duan;Chun-Jiang Liu;Xiao-Fei Li;Chun-Qiu Huang;Sheng-Li Shi;Rui-Rui Wang;Ai-Xue Zuo;Hong-Ping He
  • 通讯作者:
    Hong-Ping He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藏药匙叶翼首草化学成分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医药导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隽荣;井宇星;赵佳文;王韦;高路;杨志;王京昆;江志勇
  • 通讯作者:
    江志勇
丽江产玛咖中的1个新玛咖酰胺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草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文星;董淼;马祖;杨桥芬;陈彦君;叶艳青;廖凌敏;肖永昊;江志勇;周敏
  • 通讯作者:
    周敏
滨藜叶分药花化学成分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相中;刘文星;袁燕;江志勇
  • 通讯作者:
    江志勇
柳叶五层龙中的1个新的木栓烷型三萜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草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广求;江志勇
  • 通讯作者:
    江志勇
大苞藤黄中的一个新黄酮及其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丽梅;周俊;娄洁;王月德;周堃;董伟;高雪梅;胡秋芬;江志勇
  • 通讯作者:
    江志勇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江志勇的其他基金

基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两种民族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
  • 批准号:
    82360688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32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