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西法交食理论的传播与影响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70302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1801.天体测量、天文参考系与天文地球动力学,天文学史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European astronomy introduced during the late Ming period profoundly influenced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stronomy.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ancient Chinese astronomy, the eclipse theory was widely concerned at that time. However, the eclipse theory in the Chongzhen lishu (Chongzhen-reign Treatises on Calendrical Astronomy, CZLS) was not clear and complete enough. Not only was th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astronomical tables not explained in the part of the theoretical fundamentals, but also it failed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cedure for calculating a solar or lunar eclipse by using the astronomical tables. In this context, the early Qing astronomers started to discuss and use European eclipse theory, and tried to make their own comments and adjustments. This project will collect the astronomical works connected to European eclipse theory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China thoroughly, and analyze the theories in these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hematical astronomy. Then we will reconstruct the exact and complete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a solar or lunar eclipse by using geometric models and the astronomical tables in the CZLS. By performing a computer simul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method, we will analyze the accuracy of European eclipse theory contained in the CZLS. We will also investigate the early Qing astronomers’ discuss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European eclipse theory, especially their adjustments and improvements. Then we will explore the validity of these alterations, as well as the factors caused them, and their influence on Chinese astronomy in the early Qing period. This project would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astronom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etter.
明末传入的欧洲天文学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主题之一,交食理论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崇祯历书》中的交食理论却不够清晰和完整,不仅原理部分没有解释算表的算法,而且缺失运用算表来计算日月食的详细步骤。在此背景下,清初天文学家对西法交食理论进行讨论与运用,并提出自己的批评和改进。本项目将全面搜集明清之际与西法交食理论相关的著作,从数理天文学的角度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复原《崇祯历书》中的交食计算原理以及运用算表计算交食的详细方法,并利用计算机模拟编程的方法对《崇祯历书》交食理论的精度进行分析。然后,再以此为基础来考察清初学者对西法交食理论的讨论与运用,重点关注他们的调试与改进,分析这些改动的合理性及其出现的原因,并探讨这些改动对清初天文学发展的影响。这些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明清时期天文学发展的认识。

结项摘要

明末来华传教士引介的欧洲天文学对后来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主题之一,交食理论在明清时期备受关注。本项目首先全面收集了明清之际西法交食理论的相关文献。通过对原始文献的梳理、比对与分析论证,厘清了《崇祯历书•交食表》各表的算法,并以此为基础复原了传教士使用算表推算交食的实际算法。之后,借助计算机模拟编程的方法分析了《崇祯历书》交食算法的精度,发现其误差随时间逐渐增大,但推算结果明显优于明代官方使用的《大统历》和《回回历法》。在此过程中,不仅明确了《崇祯历书》交食算法基本于崇祯八年左右定型,还发现了传教士未言明的诸多事实。例如,传教士在崇祯改历初期所用的视半径参数其实取自第谷的《新编天文学初阶》,至崇祯七年八月左右才开始使用《交食表》中的“视半径表”。再如,《崇祯历书》中的日食食分计算公式只在改历初期使用过,之后传教士在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对该公式进行了微小调整,并从崇祯八年左右开始用于实际推算中。最后,以梅文鼎和王锡阐为代表考察了清初学者对西法交食理论的接受情况。其中,梅文鼎基本上接受了传教士所传入的西法交食理论,但他同时指出《崇祯历书》交食部分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修正之法,还提出了对日食算法的改进,即通过加减黄白交角,将日食视差从以黄道为准改为以白道为准。这些都被后来官方编撰的《历象考成》所吸收。王锡阐则以中国传统交食术语阐述其对西法交食理论的理解,在中西会通方面走得更远。虽然其初亏和复圆方位角的计算方法也被《历象考成》所采用,但相比于梅文鼎,他对官方交食理论的发展和影响作用稍小一些。总得来看,明末清初西法交食理论不仅被官方所沿用,而且受到了清初学者的广泛关注。官方在对交食理论继承和改进的同时又吸收了清初学者的合理见解,从而共同促进西法交食理论的发展。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黄百家《明史·历志》新探
  • DOI:
    10.13806/j.cnki.issn1008-7095.2019.03.010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褚龙飞
  • 通讯作者:
    褚龙飞
《崇祯历书·交食表》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科技史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纪辰;褚龙飞
  • 通讯作者:
    褚龙飞
《崇祯历书》存本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科技史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褚龙飞;石云里
  • 通讯作者:
    石云里
袁士龙《乾坤正切》探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科技史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褚龙飞
  • 通讯作者:
    褚龙飞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第谷月亮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科技史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褚龙飞;石云里
  • 通讯作者:
    石云里
《崇祯历书》系列历法中的太阳运动理论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自然科学史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褚龙飞;石云里
  • 通讯作者:
    石云里
再论崇祯改历期间西法交食预报的时制与精度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科技史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褚龙飞;石云里
  • 通讯作者:
    石云里
独特的会通方式:薛凤祚《历学会通?正集》新探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褚龙飞;石云里
  • 通讯作者:
    石云里
薛凤祚生平补订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褚龙飞
  • 通讯作者:
    褚龙飞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