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小行星非球状与太阳光压摄动的自然绕飞轨道动力学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902238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0705.飞行器和载运系统动力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An important means of an asteroid's proximity detection is orbiting about it with a low-orbit probe.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in the vicinity of an asteroid is complicated, and the probe easily tends to collide with or escape from the asteroid. This places great restrictions on the probe’s lifetime, which may increase the fuel consumption required by orbit control, and even affect the achiev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bjectives. Therefore, studying the orbital dynamics in the vicinity of an asteroid, searching for stable natural orbits (without control), and us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to carry out orbital design are important steps in the asteroid exploration mission plan.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a smooth shadow function related to the asteroid’s shape and spin, this project considers the perturbations from asteroid's non-spherical shape and solar radiation pressure, and improves the equations of the probe orbital motion about the asteroid. The long-term evolution of the probe orbit will be studied, and the joint effect of these two perturbations will b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Stable orbits that enable the spacecraft to have a long lifetime in the vicinity of a specific asteroid will be searched. This project can enrich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orbital dynamics in close proximity of asteroids, and also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hina's major needs such as deep space exploration, asteroid sampling and return, and near-earth asteroid defense.
利用低轨探测器绕飞小行星是开展近距离探测小行星的重要手段。而小行星附近的动力学环境复杂,探测器容易与小行星发生碰撞或逃逸,这极大地制约了探测器的在轨寿命,会增加轨道控制所需的燃料消耗,甚至影响科研任务目标的达成。因此,研究小行星附近绕飞轨道的动力学,搜索稳定的自然绕飞轨道(无控制力),并利用其特性开展轨道设计是小行星探测任务规划的重要一步。本课题拟考虑小行星非球状摄动与太阳光压摄动联合作用,构造与小行星形状和自旋相关的平滑阴影函数,完善探测器在小行星附近的运动学方程;研究环绕小行星探测器轨道的长期演化,系统分析这两种摄动的联合作用机理;结合具体小行星,搜索其附近能使探测器具有较长在轨寿命的稳定自然绕飞轨道。本项目可丰富小行星接近段轨道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也可为我国深空探测、小行星采样返回、近地小行星防御等重大需求提供理论基础。

结项摘要

利用低轨探测器绕飞小行星是开展近距离探测小行星的重要手段。而小行星附近复杂的动力学环境对其周围自然绕飞轨道的存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重大挑战。寻找稳定自然绕飞轨道,并利用其特性开展轨道设计是小行星探测任务规划的重要一步。本项目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考虑小行星非球状引力与太阳光压摄动的自然绕飞轨道动力学特性。建立了考虑这两种摄动和小行星阴影遮挡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快速确定出小行星附近长寿命自然绕飞轨道的类型和存在区域(初始轨道根数的范围)的半解析方法。使用该方法找到了小行星Apophis附近存在的两类潜在长寿命自然绕飞轨道:轨道半长轴较小的向日轨道族(包括顺行和逆行)以及轨道半长轴覆盖范围广的晨昏线轨道族。并使用高保真数值模型下的探测器轨道演化验证了半解析解的合理性。通过对比分析考虑不同摄动项组合情况下可能存在的长寿命轨道的类型与存在区域特征,揭示了太阳光压以及阴影遮挡对探测器自然绕飞轨道存在情况的影响机理。对比小行星-探测器系统的物理参数(如小行星引力参数、探测器面质比、探测器反射系数等)取不同值时获得的半解析解,研究了它们对冻结轨道的存在性和存在区域的影响。本项目研究成果丰富了小行星接近段轨道动力学的理论,也为我国小行星探测、近地小行星防御等重大任务提供了理论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nalysis of the equilibrium points and orbits stability for the asteroid 93 Minerva
小行星 93 密涅瓦的平衡点和轨道稳定性分析
  • DOI:
    10.1515/astro-2022-0207
  • 发表时间:
    2022-01
  • 期刊:
    Open Astronomy
  • 影响因子:
    0.7
  • 作者:
    Hu Liu;Yu Jiang;Anqi Lang;Yajie Wang;Xiaoduan Zou;Jinsong Ping;Yutong Chang;Yongzhang Yang;Chen Zheng;Yi Lian;Jianfeng Cao
  • 通讯作者:
    Jianfeng Cao
Spacecraft orbital stability zones around asteroid 99942 Apophis
小行星 99942 阿波菲斯周围的航天器轨道稳定区
  • DOI:
    10.1016/j.actaastro.2021.02.013
  • 发表时间:
    2021-02
  • 期刊:
    Acta Astronautica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Anqi Lang
  • 通讯作者:
    Anqi Lang
Heliotropic orbits at asteroid 99942 Apophis: Considering solar radiation pressure and zonal gravity perturbations
小行星 99942 阿波菲斯的向日轨道:考虑太阳辐射压力和纬向重力扰动
  • DOI:
    10.1016/j.actaastro.2022.06.030
  • 发表时间:
    2022-06
  • 期刊:
    Acta Astronautica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Anqi Lang;Gang Chen;Peng Guo
  • 通讯作者:
    Peng Gu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