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集约型农业区河畔湿地土壤地下水中磷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7747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11.污染物环境行为与效应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In the past decade, th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of groundwater in inten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ins around the world has continued to rise, which constitutes a major ecological threat to rivers, lakes and marine waters that receive groundwater recharge. This shows that groundwater has become an unknown potential source of exogenous phosphorus. Studying the migration mechanism of phosphorus in the soil and aquifer media is a key and challenging topic to reveal the phosphorus cycle in the basin. In this proposal, the typical natural riparian wetlands and the surrounding farmlan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 chosen. The hydrological observation, hydrochemistry and multi-isotopic analysis are used to study the infiltration process of rainfall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river, and the effects of soil moisture on the evolution of biogeochemistry environment. Emphasis is placed on identifying the source and reaction pathways of phosphorus in water and soil and revealing the phosphorus transformation in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soil and /or aquifer. Furthermor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 in soil and the continuity of microbial mineralization along the soil water-groundwater flow are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osphorus migration in the soil and aquifer as well as the control factors are discussed. A conceptual model for phosphorus migration in the soil-groundwater-river system will be establishe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support for basin management and wetland conservation.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集约型农业生产流域地下水的磷浓度持续上升,这对接受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湖泊和海洋水形成重大的生态威胁,显示地下水已成为流域地表水体磷的一个未知的潜在外源。而研究磷在土壤和含水层介质中迁移机理是揭示流域磷循环的关键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典型自然河畔湿地和周围农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文观测、水化学、多同位素解析等手段,分析降雨下渗和地下水/河水补排过程,阐述土壤水分对河畔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变化的影响机制。着重识别水土中磷的来源和反应途径,揭示土壤含水层有机物矿化过程中磷的形态转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土壤溶液磷动态变化特征以及沿土壤水-地下水流动方向微生物矿化作用的连续性,探讨磷在土壤和含水层介质中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磷迁移的概念模型,为流域水环境管理以及河畔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磷是引发湖泊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元素。长期以来,由于土壤有很强的磷吸附能力,除了大气沉降以外,地表径流是给湖泊海域输送磷的唯一外源途径。但是,近十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一些长期农业生产特别是施用有机肥料地区的地下水磷浓度出现上升趋势,揭示农田土壤的磷已经进入了地下水的事实,而对磷的迁移机理仍未给出合理的科学解释。从水文循环角度来看,浅层地下水通过河畔湿地以泉水和渗流形式补给河流,意味着地下径流可能是给湖泊海域提供磷的一条重要但仍未被关注的外源途径。. 磷素在环境中的移动性则取决于其浓度和形态,有机肥能够较好的改善土壤和含水层介质的理化性质,增强微生物的活性,促进不同土壤磷形态之间的转化。由此可见,探明有机肥投入对磷素在土壤中累计,形态转化和移动性的影响对于正确评价该体系下的磷素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磷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形态和影响因素开展了研究:. (1)建立磷酸盐氧同位素方法,明确不同土壤中磷的形态提取以及相应磷酸盐氧同位素的分析条件,为研究磷在环境中迁移和朔源提供了重要手段。. (2)阐述了有机和无机磷肥对土壤中磷形态变化和迁移的影响。通过分析土壤中生物有效态磷的变化,揭示了微生物活动对土壤中磷迁移的作用。. (3)利用磷氧同位素甄别有机磷和无机磷对土壤磷形态变化的影响,通过磷酸盐氧同位素与生物反应的特殊关联,解释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磷形态转换的特征。. (4)在河畔湿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均能检出生物有效态磷。尤其是河畔湿地中河床下面的地下水生物有效态磷浓度较高。说明环境对地下水生物有效态磷的影响十分大。为了准确获得含水层中生物有效态磷信息,需要将观测井清洗后才能取样分析。. (5)通过分析地下水氡含量的变化,精确揭示了潮汐湿地的地下水循环路径以及滞留时间,阐述了非均质性潮汐湿地含水层地下水流动特征的影响机制。. (6)湿地红树林土壤的CO2和CH4主要表现为排放特征,CO2和CH4通量存在较明显的时空变化。生物有效态磷在湿地系统碳氮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ssessment of trace metals in an aquifer with river-groundwater interaction: The influence of colloidal redistribution and porous matrix change on the migration of metals
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含水层中痕量金属的评估:胶体重新分布和多孔基质变化对金属迁移的影响
  •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9.01.184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Chemosphere
  • 影响因子:
    8.8
  • 作者:
    Wen Jing;Tang Changyuan;Cao Yingjie;Li Xing;Chen Qian
  • 通讯作者:
    Chen Qian
Isotopic evidence for seasonal and long-term C and N cycling in a subtropical basin of southern China
中国南部亚热带盆地季节性和长期碳氮循环的同位素证据
  • DOI:
    10.1016/j.jhydrol.2019.123926
  • 发表时间:
    2019-10
  • 期刊:
    Journal of Hydrology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Yingxue Xuan;Changyuan Tang;Yingjie Cao;Rui Li;Tao Jiang
  • 通讯作者:
    Tao Jiang
非均质条件下珠江口潮汐湿地地下水流动特征
  • DOI:
    10.13284/j.cnki.rddl.003471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热带地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品怡;唐常源;禤映雪;江涛;曹英杰
  • 通讯作者:
    曹英杰
珠江口红树林土壤甲烷和二氧化碳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2.05.009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涵;唐常源;禤映雪;江涛;黄品怡;杨秋;曹英杰
  • 通讯作者:
    曹英杰
Mechanisms of nitrate accumulation in highly urbanized rivers: evidence from multi-isotop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高度城市化河流硝酸盐积累机制:来自中国珠江三角洲多同位素的证据
  • DOI:
    10.1016/j.jhydrol.2020.124924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Journal of Hydrology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Yingxue Xuan;Changyuan Tang;Yingjie Cao
  • 通讯作者:
    Yingjie C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淑琴;唐常源;刘思思;孙丽慧
  • 通讯作者:
    孙丽慧
グローバルリモートセンシングによる植生・土地被覆変動の抽出とその要因解析
全球遥感植被和土地覆盖变化提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04
  • 期刊:
    水文・水資源学会誌 17(5)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金子紫延;近藤昭彦;沈彦俊;唐常源;近藤昭彦
  • 通讯作者:
    近藤昭彦
自然と共生した流域圏・都市の再生(分担:水循環から物質循環へ)
与自然共存的流域地区和城市的再生(参与:从水循环到物质循环)
  • DOI:
    --
  • 发表时间:
    2005
  • 期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陳建燿;福嶌義宏;唐常源;谷口真人;福嶌義宏
  • 通讯作者:
    福嶌義宏
太行山区水循环及其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献方;李发东;刘昌明;唐常源;张秋英;张万军
  • 通讯作者:
    张万军
酸性矿坑废水对流域酸化的影响——以贵州兴仁县典型废弃煤矿区小流域为例(英文)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岩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翅鹏;唐常源;吴攀;陶秀珍;韩志伟
  • 通讯作者:
    韩志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唐常源的其他基金

桉树种植对流域水循环及氮循环的作用机理及其长期影响研究
  • 批准号:
    41471020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森林条件下流域饱和--非饱和带水分运动与物质迁移规律
  • 批准号:
    49101005
  • 批准年份:
    1991
  • 资助金额:
    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