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湿地土壤亚铁厌氧氧化效应及动力学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U1504402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9.基础土壤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0

项目摘要

Anaerobic Fe(II) oxidation is an important bio-geochemistry process in soils, which exerts a strong influence on nutrient release, bio-geochemical transformation of elements, and environmental bioremediation, by taking part in elements cycling. The reduction/oxidation of even a minor amount of iron in iron-bearing minerals coul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inorganic and organic geochemistry of the wetland soil system.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CO2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wetlan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wetland soil widely deposit Fe (II) and anaerobic Fe(II) oxidizers, combined wi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hotspots and scientific issues in the soil bio-geochemistry, study the anaerobic Fe(II) oxidation effects and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wetland soil,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bial iron cycle conversion and soil development; study affecting mechanism of anaerobic Fe (II) oxidation on carbon transformation coupled in wetland soil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aerobic oxidation of Fe (II)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reduction, for regulating soil iron redox proces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wetlands, an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anaerobic iron cycling pathway and mechanism, the dominant anaerobic Fe(II) oxidizing microorganism in the anaerobic slurry incubation will be isolated, purified and identified.
土壤中亚铁厌氧氧化是铁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地学和环境学意义。针对黄河中下游湿地环境恶化和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及湿地土壤广泛存亚铁和亚铁厌氧氧化微生物,结合国际上相关研究热点及科学问题,本申请以中性偏碱、高碳酸钙含量的黄河中下游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中的亚铁厌氧氧化效应及动力学特征,阐明硝酸盐还原型亚铁氧化和光合型亚铁氧化过程的相对贡献和协作机制;研究不同体系条件及共存底物对亚铁厌氧氧化的影响,阐明湿地土壤亚铁氧化的主控因素;研究亚铁厌氧氧化过程对湿地土壤中碳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培养体系中亚铁厌氧氧化微生物分类及其对亚铁厌氧氧化过程的作用机制,明确高碳酸钙含量土壤亚铁氧化的关键微生物和菌群关键环境因子;预期成果可为深入探索铁/碳循环相互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调控湿地土壤铁的氧化还原过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亚铁厌氧氧化是铁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在调节土壤养分供应、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意义重大。项目系统研究了中性偏碱、高碳酸钙含量的黄河中下游湿地土壤的亚铁氧化特征、环境效应、主控因素及关键微生物,发现褐土亚铁在氧化量介于1.46~3.00 mg g-1之间,与土壤无定形铁、水溶性硫酸盐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总氮、总磷显著正相关。氧化速率常数与土壤有机碳显著负相关,与黏粒含量显著正相关。亚铁氧化过程主要存在于0~80 cm土层,关键参数均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研究了湿地土壤亚铁厌氧氧化的环境效应,发现亚铁氧化过程氨氮和硝氮双降,全氮显著增加。亚铁氧化过程对速效磷和铁磷含量无显著影响,可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铁还原过程可促使水溶态Zn向氧化物结合态转化而降低其有效性;亚铁氧化过程因Zn污染而延迟,氧化量及速率降低。亚铁氧化过程可显著抑制CH4和CO2的排放。探讨了pH、温度等因素对亚铁氧化过程的影响,发现黄河中下游湿地土壤亚铁氧化的适宜pH 6~8,亚铁氧化量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氧化过程温度不敏感。有机碳因促进已氧化亚铁的再次还原而抑制氧化。5~10 mM 硝酸盐可促进亚铁氧化。SO42-在0~40 mM范围内可增加亚铁的氧化量和氧化速率。磷酸盐亦可促进光合型亚铁氧化,促进水溶态磷向钙磷、铁磷和铝磷转化。采用16S rRNA技术测试了亚铁厌氧氧化过程的关键微生物,发现黄河中下游湿地土壤中亚铁氧化以光合型亚铁氧化为主,光合产氧微生物主要是蓝细菌纲中席藻属(Phormidium),细鞘丝藻属(Leptolyngbya),念珠藻属(Nostoc),颤藻科(Oscillatoriales)、宽球藻目(Pleurocapsales),避光显著降低蓝细菌的相对丰度,Cyanobacteria丰度与铁还原量显著负相关,与亚铁氧化量显著正相关。光照和硝酸盐可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光照无硝酸盐时蓝细菌主要以细鞘丝藻属(Leptolyngbya)为主,加入硝酸盐后蓝细菌以一种未定属为主。项目已发表文章4篇,授权发明专利2件。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3)
改性生物炭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 DO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7.02.005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河南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大勇;商东耀;王旭刚;常会庆;林帆
  • 通讯作者:
    林帆
旱作褐土中氧化铁的厌氧还原与光合型亚铁氧化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土壤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丽蓉;王旭刚;徐晓峰;郭大勇
  • 通讯作者:
    郭大勇
豫西旱作褐土剖面土壤的氧化铁还原与亚铁氧化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土壤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旭刚;孙丽蓉;张颖蕾;徐晓峰;郭大勇;石兆勇
  • 通讯作者:
    石兆勇
黄河中下游湿地土壤铁还原氧化过程的温度敏感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土壤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旭刚;孙丽蓉;马林娟;郭大勇;徐晓峰
  • 通讯作者:
    徐晓峰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不同菌根类型植物叶片灰分含量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异
  •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0.01.004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卢世川;石兆勇;张梦歌;杨梅;王旭刚;徐晓峰
  • 通讯作者:
    徐晓峰
关帝山云杉次生林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地形相关性
  • DOI:
    10.16843/j.sswc.2017.04.003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秀清;史婵;王旭刚;马慧晶;闫海冰
  • 通讯作者:
    闫海冰
旱作褐土中铁氧化物的厌氧还原动力学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土壤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丽蓉;王旭刚;郭大勇;王利朋;刘素云;郭永新
  • 通讯作者:
    郭永新
钝化剂在烟草植物修复铅镉污染土壤中的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发园;王玲;王旭刚;石兆勇
  • 通讯作者:
    石兆勇
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铁硫循环与光照的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土壤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旭刚;徐晓峰;孙丽蓉;郭大勇;黄海霞;王发园
  • 通讯作者:
    王发园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