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睾丸PRDM9、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的牦牛杂交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240053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1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801.基础兽医学
  • 结题年份:
    2013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3-12-31

项目摘要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for hybrid male sterility of animals. Yak and its sterile male F1 with cattle (cattle-yak) is used as a natural animal model. We hypothesize that there exist abnormal meiosis and expression of meiosis-related genes in cattle-yak. Techniques of synaptonemal complex spreading, immunofluorescence, transcriptomics, proteomics, epigenetics,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are employed to compare characteristics of chromosome synapsis and recombination, expressions of corresponding genes and proteins, and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of histone in testes of yak and cattle-yak. The newly discovered hybrid sterility gene Prdm9 which controls recombination hotspots will also be studied, in order to elucidate its possible roles in male sterility of cattle-yak. This project will be carried out at levels of cells, genes and proteins, aiming at providing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 of male sterility of cattle-yak. The results will be of significanc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mechanism of hybrid male sterility and reproduction isolation, expression regulation of tissue-specific genes, mechanisms for species evolution and gene recombination, as well as the utilization of yak hybrid.
本项目的目的是探索动物杂交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实验以牦牛及其与普通牛的远缘杂交雄性不育后代,即犏牛为天然模型,以睾丸组织减数分裂异常及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为假设和研究切入点,通过联会复合体铺展、免疫荧光、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表观遗传学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技术,系统比较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的染色体联会、重组特征及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组蛋白表观遗传学修饰等差异。同时,项目对哺乳动物中新近发现的控制重组热点的杂交不育基因Prdm9进行系统的分析,探索其在犏牛雄性不育中可能发挥的作用。项目从细胞、基因和蛋白水平上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阐明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全面的科学证据。研究结果对认识杂交雄性不育和生殖隔离的分子机制、组织特异基因表达的调控、物种进化和基因重组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对牦牛的杂交利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结项摘要

课题以四川麦洼牦牛及其杂交后代(犏牛)为动物模型,以杂交不育基因Prdm9为研究切入点,完成了设计的全部内容,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采用3´-RACE等基因克隆技术,首次获得了牦牛和黄牛Prdm9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发现该基因包含5个连续的C2H2型锌指,每个锌指为21个氨基酸,不同锌指之间以及牦牛与普通牛之间均存在一些氨基酸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牦牛与普通牛在整个锌指域有6个差异氨基酸,其中5个都在锌指中的重要正向选择位点处。课题从DNA水平上扩增Prdm9基因的锌指结构,初步结果显示,牦牛和黄牛之间扩增片段存在大小差异,显示出基因结构的不同。定量PCR分析显示犏牛睾丸组织中Prdm9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牦牛。总之,牦牛与普通牛Prdm9基因序列和结构、睾丸组织中mRNA水平的差异等,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直接相关。(2)构建了Prdm9保守区部分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约54 kD的融合蛋白,经纯化后免疫家兔,获得了抗体。用Western blot比较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Prdm9蛋白的水平,结果未见显著差异。(3)犏牛睾丸组蛋白H3K4 三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牦牛(P<0.05),这与Prdm9 mRNA水平的变化不一致,原因尚不清楚。(4)组织学研究表明,犏牛大多数曲精小管仅见支持细胞和少量精原细胞,但无精母细胞;有些曲精小管中包含粗线期停滞的精母细胞。牦牛附睾中有精子,而犏牛中没有。细胞凋亡分析表明,犏牛睾丸中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细胞凋亡显著高于牦牛。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精子发生障碍导致的。(5)采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比较了牦牛、犏牛睾丸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在检测到的19种差异表达蛋白中,有13种在犏牛睾丸组织中表达下调。结果提示,犏牛雄性不育涉及多种蛋白质的异常表达。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and Prdm9 expression level in the testis of sterile male cattle-yaks
不育雄性牦牛睾丸组织学评价及Prdm9表达水平
  • DOI:
    10.1016/j.livsci.2013.12.017
  • 发表时间:
    2014-02-01
  • 期刊:
    LIVESTOCK SCIENCE
  • 影响因子:
    1.8
  • 作者:
    Lou, Y. N.;Liu, W. J.;Zheng, Y. C.
  • 通讯作者:
    Zheng, Y. C.
牦牛Prdm9基因保守区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物技术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曾琴;黄林;林亚秋;金素钰;郑玉才
  • 通讯作者:
    郑玉才
牦牛和黄牛Prdm9基因锌指序列的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江苏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晓琴;黄林;刘文静;林亚秋;金素钰;郑玉才
  • 通讯作者:
    郑玉才
成年牦牛与双性牦牛睾丸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比较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四川动物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付伟;李彩霞;黄林;刘文静;金素钰;林亚秋;郑玉才
  • 通讯作者:
    郑玉才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齐口裂腹鱼PGC-1alpha;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及其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生物技术通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玉才;张润锋;宫佳琦;晁珊珊
  • 通讯作者:
    晁珊珊
Alternative Splicing of Testis-Specific Lactate Dehydrogenase C Gene in Mammals and Pigeon
哺乳动物和鸽子睾丸特异性乳酸脱氢酶 C 基因的选择性剪接
  • DOI:
    10.1080/10495398.2011.652325
  • 发表时间:
    2012-04
  • 期刊:
    Animal Bio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黄林;林亚秋;刘薇;徐亚欧;郑玉才
  • 通讯作者:
    郑玉才
Quantitation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variants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C gene in testes of adult yak, sexually immature yak calf and sterile male hybrid of yak
成年牦牛、性成熟牦牛犊及不育雄杂种牦牛睾丸中乳酸脱氢酶C基因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定量
  • DOI:
    10.4141/cjas2012-018
  • 发表时间:
    2012-09
  • 期刊:
    Canad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黄林;金素钰;徐亚欧;李玉萍;林亚秋;郑玉才
  • 通讯作者:
    郑玉才
MyHC 基因在C2C12 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 的时序表达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明;邬杨楠;李瑞文;郑玉才
  • 通讯作者:
    郑玉才
牦牛睾丸组织能量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四川动物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邱翔;林亚秋;王国生;阮武勇;刘薇;王翠丽;黄林;郑玉才;LIU Xiang,LIN Ya-qiu,WANG Guo-sheng,RUAN Wu-yong,L
  • 通讯作者:
    LIU Xiang,LIN Ya-qiu,WANG Guo-sheng,RUAN Wu-yong,L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郑玉才的其他基金

睾丸特异乳酸脱氢酶-C基因选择性剪接及其功能研究
  • 批准号:
    30972160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放牧条件下牦牛泌乳生理生化特点研究
  • 批准号:
    39870607
  • 批准年份:
    1998
  • 资助金额:
    1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