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眼底视盘旁萎缩弧和行为因素的高度近视动态风险评估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602909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1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010.非传染病流行病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Early-onset myopi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 myopia in adults, which has been the first cause of blindness in China. It is important to build early predicating tools for high myopia, while the accurate and special predicating risk factors were lacking. We have found that outdoor activities, β zone of parapapillary, parental myopia were associated with myopia progression. In this prospective cohort consist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myopia, we aimed to extensively collect baseline information (age, sex, family history of myopia, etc) and repeated measures of size of perapapillary atropy(β zone and γ zone), outdoor time and time spent for near work, to explore risk factors for high myopia using Cox model with time dependent covariate, and to built dynamic risk assessment tools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 bootstrap cross-validation and ROC curved evaluation. This study will find the association of size or changes of peripapillary atrophy (β zone and γzone) with high myopia, and establish the applicable risk assessment tool to predicate the progression in adolescent myopia or the incident high myopia,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high myopia prevention in population and individual intervention.
早发性近视与成年后高度近视相关,而高度近视已成为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防止近视进展为高度近视,对高度近视进行早期预警至关重要,但目前缺乏高度近视准确和特异性强的动态风险评估指标。本项目组前期研究发现视盘旁萎缩弧β区大小、户外活动及父母近视等因素与近视的进展相关。本研究拟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初中近视学生为研究对象,全面收集年龄、性别、父母近视等基线信息,并以重复测量的视盘旁萎缩弧β区和γ区大小、户外活动时间、近距离用眼时间等为依时变量,采用含时间相依协变量的Cox回归筛选高度近视风险因子;采用Monte Carlo模拟、bootstrap交叉验证提高估算精度,根据风险比的系数得到风险评估分值,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本研究将发现视盘旁萎缩弧β区和γ区的大小及变化与高度近视发生的关联性,并建立适用于青少年学生高度近视的动态风险评估工具,为高度近视的群体预防和个体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成年人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近视初期即有眼底的改变,即视盘旁萎缩弧。研究眼底视盘旁萎缩弧与高度近视发生的关联性,建立高度近视风险评估工具,用眼底早期改变警示患者,有利于为高度近视的风险预测及早期预防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于2017年基线调查共1443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进行一次随访,两次共随访1245名学生,随访率为86.28%。在队列研究中,探讨了视盘旁萎缩弧与高度近视的关联性;同时采用依时Cox回归筛选了高度近视影响因素,构建了高度近视风险评估工具。结果发现:1)在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基线视盘旁萎缩弧的面积、宽度的大小与高度近视的发生呈正相关,基线视盘旁萎缩弧的面积、宽度每增加一个分位,高度近视发生的风险分别增加至2.09、1.82倍。 2)筛选了高度近视影响因素,构建基于依时Cox回归的高度近视风险预测模型,模型中包括依时变量视盘旁萎缩弧宽度、视盘水平径,和协变量基线屈光度、父母高度近视人数、gamma区、视盘旁萎缩弧象限数、戴眼镜习惯以及近视年龄,模型内部十折交叉验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5% CI: 0.83-0.94)。基于依时Cox回归构建高度近视风险评估工具,包括风险评分表格,其AUC为0.95(95% CI: 0.93-0.97),表明预测能力较好。本项目发现视盘旁萎缩弧大小与高度近视发生显著相关,基于视盘旁萎缩弧和行为因素构建高度近视风险评估工具,预测能力较高,为中学生高度近视的风险预测及预防提供了新思路。.在项目支持下,共发表论文3篇,其中1篇被SCI收录,3篇均为本项目的第一标注;参与国内学术交流6人次,培养本科生2名(冯依恬、桑榆鉴),硕士研究生2名(王硕、田飞飞),完成本项目预定的目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s of Fundus Tessellation Among Junior Students From Greater Beijing
大北京地区初中生眼底镶嵌的患病率及相关性
  • DOI:
    10.1167/iovs.19-27382
  • 发表时间:
    2019-09-01
  • 期刊: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 影响因子:
    4.4
  • 作者:
    Guo, Yin;Liu, Lijuan;Wu, Lijuan
  • 通讯作者:
    Wu, Lijuan
近视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首都公共卫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冯依恬;郭秀花;吴立娟
  • 通讯作者:
    吴立娟
北京市初中一年级学生高度近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现代预防医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硕;吴立娟;刘丽娟;郭寅;田飞飞;桑榆鉴;郭秀花
  • 通讯作者:
    郭秀花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双色反射模型的彩色结构光颜色识别的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计算机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汤一平;宗明理;吴立娟
  • 通讯作者:
    吴立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