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超声造影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及炎性反应预测斑块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17135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2703.超声医学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第一杀手,斑块的稳定性决定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严重程度。至今为止,尚没有一个较好的早期检测斑块稳定性的方法。基础研究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以及炎性反应与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我们初步研究也发现人颈动脉斑块的造影特点与临床症状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拟首先通过球囊损伤并高脂饮食建立兔髂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动物模型,然后利用携带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抗的靶向造影剂对斑块进行超声造影,并与免疫组化结果比较,研究造影参数与斑块内新生血管以及炎性反应的相关性,筛选有意义的造影参数;再次球囊损伤并延长饲养时间,重复动态进行斑块超声造影,最后通过腹腔注射蛇毒血清等建立斑块破裂的模型,研究筛选的超声造影参数动态变化预测斑块破裂的可行性,探索建立一种早期评估斑块稳定性的超声造影方法,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疗效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我国乃至全球正遭受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危害。目前,国内外将研究的重点投放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面。然而,至今仍没有一种较好的早期检测斑块稳定性的方法。现有的基础研究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以及炎症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而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成熟的超声增强显影技术,除了可实时动态观察斑块的血流灌注特征,还可利用材料学方法对超声造影剂进行针对某靶分子的修饰改进进而实现分子成像,从而为疾病的早期分子水平的诊断提供了可能。. 本课题利用高脂喂养及高脂喂养联合股动脉球囊损伤法建立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携带VCAM-1抗体的靶向超声微泡。研究超声造影参数与免疫组化所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以及炎性反应程度的相关性以筛选有意义的造影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破裂模型,通过超声造影追踪评估,研究筛选的超声造影参数动态变化预测斑块破裂的可行性。此外,我们亦开展了关于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的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如下:超声及病理证实高脂喂养联合股动脉球囊损伤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优于单纯高脂喂养法,18周IMT分别为0.95±0.56mm、0.35±0.18mm。斑块曲线面积(AUC)比值(斑块处AUC:动脉管腔中央AUC)是极其重要且有意义的超声造影参数,比AUC绝对值更准确。两组之间在造模早期内膜增厚至明显增厚或斑块形成的演进过程中,声诺维造影AUC比值逐渐增大,且随时间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F= 20.17, P=1.91E-4)。VCAM-1靶向造影剂AUC比值与VCAM-1血清学及免疫组化结果呈现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0.636;P值均<0.05。造影增强程度分级与斑块的厚度、狭窄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造影增强程度分级与血清hcy、CRP指标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约0.64、0.59,P值均<0.01)。.靶向超声造影可以反映斑块内新生血管以及炎性反应的特征,再利用超声检查无辐射、易反复观察等优势,从而提供斑块稳定性的动态信息,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更为重要的是,超声造影剂不仅可以实现靶向显像,而且微泡可以携带药物或基因进行靶向治疗,使得超声造影剂成为目前唯一可能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功能的造影剂。若能通过超声造影评估斑块的稳定性,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促进缺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Doppler Perfusion Index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多普勒血流灌注指数和超声造影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Hepato-Gastroenterolog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Ai, Hong;Zhao, Qiaoling;Yang, Jinru;Wei, Wei
  • 通讯作者:
    Wei, Wei
超声观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内皮功能损伤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锦茹;任晓萍;魏炜;宋艳
  • 通讯作者:
    宋艳
超声造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性反应与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商静;阮骊韬
  • 通讯作者:
    阮骊韬
CEUS观察兔肝VX2肿瘤坏死演变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商静;党莹;宋艳;孙健
  • 通讯作者:
    孙健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eovascularization degre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determined by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and level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超声造影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血管程度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 DOI:
    10.1024/0301-1526/a000429
  • 发表时间:
    2015-05-01
  • 期刊:
    VASA-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MEDICINE
  • 影响因子:
    1.8
  • 作者:
    Chang, Xiaoni;Feng, Jun;Song, Yan
  • 通讯作者:
    Song, Y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肝星状细胞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发病进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临床肝胆病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田臻;王丽莎;姚耐娟;赵英仁;阮骊韬
  • 通讯作者:
    阮骊韬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阮骊韬的其他基金

基于分数阶黏弹性技术结合造影建立超声多模态评估斑块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2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分数阶黏弹性技术结合造影建立超声多模态评估斑块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 批准号:
    82272016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