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中沥青质大分子化合物可流动性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90214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7.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Petroleum resources are abundant within the organic-rich shale systems, and its mobility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The nitrogen-, sulfur- and oxygen- containing asphaltene macromolecules are likely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mobility of shale liquids, but its significances are not well recognized. This proposal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s determ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FT-ICR MS) between pristine oils and bitumen extracts from productive and non-productive shale layers either in the Jianghan, Junggar or Ordos Basins. The varying 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molecular weight, functional group, and aromatization degree will be discussed amongst macromolecules on the mobility of shale oil to figure out a novel mobility index. Combining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including mercury injection capillary pressure measurement, viscosity test, and phase modeling, a suite of mobility evaluation workflow will then b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mechanistic interpretation on the migrating of asphaltenes within shale oil fluids.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new inform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shale oil mobility, and therefore enhancing the relevant application.
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中蕴含大量的页岩油资源,其可流动性问题备受关注。其中,富含氮、硫、氧等杂原子的沥青质大分子化合物可能对页岩油的流动性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这类大分子化合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项申请拟选择江汉、准噶尔或鄂尔多斯等盆地的页岩油井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对比井口原油、产油页岩与非产油页岩抽提物之间的成分差异,明确不同种类大分子化合物的可流动性,探讨分子大小、官能团、芳构化程度等化学性质与可流动性的关系,寻找潜在的“可动油”地化识别指标。结合页岩孔隙度、渗透率、页岩油粘度与相态等测试模拟资料,分析页岩油中沥青质大分子化合物的可流动性控制因素与相关机理,初步提出该页岩油可动性评价方法,为页岩油可流动性的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结项摘要

页岩油勘探开发实践表明,页岩中富含氮、硫、氧等杂原子的沥青质大分子化合物在水力压裂开采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可流动性。以我国江汉盆地潜江组、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以及美国丹佛盆地Niobrara页岩和福特沃斯盆地Barnett页岩为研究对象,分析井口原油、产油页岩与非产油页岩中的非烃化合物成分差异,探讨沥青质化合物官能团、芳构化程度、分子大小等化学性质对其可流动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油中非烃化合物的可流动组分占比可达20%,但其可流动性与沥青质含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从储层压裂开采至井口的过程也发生了显著的成分分馏效应。其中,含氮原子的吡咯、吡啶类化合物在井口原油中的富集程度高、可流动性强,含硫原子的噻吩类化合物的可流动性较强,而含氧原子的羧酸、苯酚、呋喃、烷酮类化合物则主要滞留在页岩层系中、可流动性较差,页岩油中非烃化合物的官能团极性越大、吸附能力越强、可流动性越差。芳构化程度越低的非烃化合物、分子质量越小、越容易流动,但在相同芳构化程度的情况下则随烷基链长的增加而呈现分子量越大越易于流动的现象。非烃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与赋存状态对其可流动性具有重要影响。但与初次运移分馏效应不同的是,无论海相、陆相页岩油均未在开采过程中发生明显的族组分变化,这或与页岩油中的沥青质以溶胶形式进行流动的机制有关。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常规氯仿、二氯甲烷与甲醇混合溶剂抽提并不能有效萃取页岩中的极性大分子化合物,甲醇-丙酮-氯仿组成的三元共沸点溶剂的抽提产率相对较高,应予以推广使用。此外,本研究探索性利用非烃化合物开展了页岩层系在水力压裂后主产油层的识别对比,可初步识别出具有实际产能贡献的页岩层段,对标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源对比结果也较为一致,创建了定量识别页岩油主产层的“近源示踪”技术。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Bitumen geochemistry and producibility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Niobrara Formation shale oil play
上白垩统 Niobrara 组页岩油区沥青地球化学和产能
  • DOI:
    10.1306/03122118078
  • 发表时间:
    2021-10
  • 期刊:
    AAPG Bulletin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Yuanjia Han;Brian Horsfield;Nicolaj Mahlstedt;Heather LaReau
  • 通讯作者:
    Heather LaReau
Geochemical distortion on shale oil maturity caused by oil migration: Insights from the non-hydrocarbons revealed by FT-ICR MS
石油运移引起的页岩油成熟度地球化学畸变:FT-ICR MS揭示的非烃洞察
  • DOI:
    10.1016/j.coal.2022.104142
  • 发表时间:
    2022-11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 影响因子:
    5.6
  • 作者:
    Ming Yuan;Songqi Pan;Zhenhua Jing;Stefanie Poetz;Quan Shi;Yuanjia Han;Caineng Zou
  • 通讯作者:
    Caineng Zou
页岩型与粉砂岩型“页岩油系统”甜点段判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
  • DOI:
    10.1360/sste-2022-0247
  • 发表时间:
    2022-11
  • 期刊: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潘松圻;郭秋雷;邹才能;荆振华;袁铭;何莹;郑何;穆英;杨智;李士祥;周新平;吴松涛;刘翰林;杨峰;韩元佳
  • 通讯作者:
    韩元佳
Chemostatistic allocation of shale oil production using acidic heterocompounds
使用酸性杂化合物页岩油产量的化学统计分配
  • DOI:
    10.1306/06102119035
  • 发表时间:
    2021-11
  • 期刊:
    AAPG Bulletin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Yuanjia Han;Brian Horsfield;Nicolaj Mahlstedt;Mareike Noah
  • 通讯作者:
    Mareike Noah
On the release of acidic NSO compounds from the oil-mature Barnett Shale using different solvents
使用不同溶剂从油成熟的 Barnett 页岩中释放酸性 NSO 化合物
  • DOI:
    10.1016/j.petrol.2019.106605
  • 发表时间:
    2020-02
  • 期刊: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
  • 作者:
    Han Yuanjia;Poetz Stefanie;Mahlstedt Nicolaj;Horsfield Brian
  • 通讯作者:
    Horsfield Bri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古近系潜江组盐间可动页岩油赋存空间多尺度表征
  • DOI:
    10.11781/sysydz202004586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中良;王芙蓉;韩元佳;侯宇光;何生;罗京;郑有恒;吴世强
  • 通讯作者:
    吴世强
东营凹陷超压顶封层及其附近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石油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元佳;何生;宋国奇;王永诗;郝雪峰;王冰洁;罗胜元;HAN Yuanjia1 HE Sheng1 SONG Guoqi2 WANG Yongshi2 H;2.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Dongying 257015
  • 通讯作者:
    2.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Dongying 257015
黄陵背斜南翼牛蹄塘组二段页岩岩心裂缝脉体成岩环境演化与页岩气保存
  • DOI:
    10.3799/dqkx.2019.14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力;何生;翟刚毅;陈科;刘早学;王亿;韩元佳;董田
  • 通讯作者:
    董田
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中可溶有机质赋存空间表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DOI:
    10.19509/j.cnki.dzkq.2019.0610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质科技情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中良;王芙蓉;侯宇光;何生;韩元佳;罗京;郑有恒;吴世强
  • 通讯作者:
    吴世强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