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变化对趋磁微生物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330104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
    30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05.地磁学和地球电磁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Earth is so far considered the sole planet in the Universe that harbors life. Earth’s magnetic field is essential to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organisms, because the field protects life from harmful comic rays and solar winds, and serves as a free and global scale orientation cue for many of them, particularly, during their migrating or homing processes. The proposed project focuses on investigating effects of geomagnetic field on magnetotactic bacteria. Magnetotactic bacteria are a model group of microorganisms that can orient and swim along field lines of Earth’s magnetic field. They are world-wide in distribution and ubiquitous in sediments and water columns of freshwater, brackish, marine and hypersaline aquatic environments. However,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magentotactic bacteria in nature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project, comprehensiv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cluding room and low temperature rock magnetic measurements, molecular approache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deposition experiments will be used to study the phylogenetic diversity, bi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biomineralization of magnetotactic bacteria. Rock magnetic detection of magnetofossils in ancient lake sediments will be also carried out. Outcomes of this project will enable better understand the biodiversity and evolution of magnetotactic bacteria in nature, and the possible linkages between these microorganisms and the geomagnetic field.
认识地磁场对地质微生物的影响是地球环境演化与生命过程领域的前沿交叉课题。趋磁细菌是地质微生物与地磁场关系密切的类群,它们能利用细胞内合成纳米尺寸的、呈单(多)条链排列的磁铁矿或胶黄铁矿磁小体,感知地磁场并沿磁力线定向游弋;它们广泛参与自然界铁、碳、硫等元素循环,沉积物中化石磁小体还是沉积物磁和环境信号的重要载体。因此,趋磁细菌的生物地磁学研究对于地质微生物学、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选择环境中未培养的和实验室可培养的趋磁细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实验模拟相结合,从行为学到分子机制,系统研究地磁环境及其变化对趋磁细菌的地理分布格局、细胞铁转运、磁小体合成和趋磁性等的影响,揭示趋磁细菌响应地磁场的机理。同时,实验研究磁小体记录沉积剩磁的能力,探讨沉积物中化石磁小体携带的古磁场与古环境信息。项目从地球物理学视角认识环境演化与生命过程,拓展生物地磁学交叉研究。

结项摘要

本项目通过地球物理学和生命科学学科交叉,以趋磁细菌和化石磁小体以及生物源磁性纳米颗粒为材料,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初步的应用探索研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1)发现了属于ζ-变形菌纲和λ-变形菌纲的趋磁细菌,提出了微生物趋磁性古老单起源的新模型,通过分子钟模型计算揭示出趋磁细菌起源于中太古代,可能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既能感应磁场又能进行矿化的生物类群;2)获得了趋磁大杆菌MYR-1的基因组草图和多个硝化螺旋菌门趋磁细菌所特有的磁小体岛基因,发现了子弹头形磁小体的“多阶段晶体生长规律”,并提出 “子弹头形磁小体及其[001]晶体拉长”可能是可靠的化石磁小体的新判据;3)发现了紫外辐射能降低趋磁细菌的数量并使其细胞生长延迟,然而能促进磁小体的生物合成;4)在达里湖全新世沉积物中发现了化石磁小体,并揭示其含量变化与全新世暖期(HWP)期间气候条件相关;和5)利用基因工程重了空壳人铁蛋白,仿生矿化合成了不同粒径和不同含量钴掺杂的人源磁性铁蛋白纳米颗粒(M-HFn),为磁性铁蛋白生物纳米医学应用奠定了基础。项目执行期间,共发表国际SCI文章23篇(其中第一资助8篇,第二资助7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项目负责人在美国地球物理会议(AGU Fall Meeting)成功召集和组织了3次生物地磁学专题,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项目组2名成员获得国家基金委优青资助,2人晋升研究员,5人获得博士学位,1人获得硕士学位。本项目执行顺利,完成设定目标,推动了生物地磁学学科发展和抬升了课题组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培养了从事生物地磁学交叉学科科学研究的优秀青年人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8)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2)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Effects of PEGylation on biomimetic synthesis of magnetoferritin nanoparticles.
聚乙二醇化对磁铁蛋白纳米颗粒仿生合成的影响。
  • DOI:
    10.1007/s11051-017-3805-y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 影响因子:
    2.5
  • 作者:
    Yang Caiyun;Cao Changqian;Cai Yao;Xu Huangtao;Zhang Tongwei;Pan Yongxin
  • 通讯作者:
    Pan Yongxin
Characterizing and optimizing magnetosome production of Magnetospirillum sp XM-1 isolated from Xi'an City Moat China.
表征和优化从中国西安护城河中分离出的 Magnetospirillum sp XM-1 的磁小体生产。
  • DOI:
    10.1093/femsle/fnv167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 影响因子:
    2.1
  • 作者:
    Wang Yinzhao;Lin Wei;Li Jinhua;Zhang Tongwei;Li Ying;Tian Jiesheng;Gu Lixin;Heyden Yvan V;er;Pan Yongxin
  • 通讯作者:
    Pan Yongxin
铁蛋白表面修饰及其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Progress in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1.3
  • 作者:
    曹长乾;蔡垚;张同伟;潘永信
  • 通讯作者:
    潘永信
Genomic expansion of magnetotactic bacteria reveals an early common origin of magnetotaxis with lineage-specific evolution.
趋磁细菌的基因组扩展揭示了趋磁性与谱系特异性进化的早期共同起源
  • DOI:
    10.1038/s41396-018-0098-9
  • 发表时间:
    2018-06
  • 期刊:
    The ISME journal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in W;Zhang W;Zhao X;Roberts AP;Paterson GA;Bazylinski DA;Pan Y
  • 通讯作者:
    Pan Y
Origin of microbial biomineralization and magnetotaxis during the Archean
太古代微生物生物矿化和趋磁性的起源。
  • DOI:
    10.1073/pnas.1614654114
  • 发表时间:
    2017-02-28
  • 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影响因子:
    11.1
  • 作者:
    Lin, Wei;Paterson, Greig A.;Pan, Yongxin
  • 通讯作者:
    Pan, Yongxi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生物磁学在鸟类定向研究中的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动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毅男;潘永信;田兰香;梁冰;张树义
  • 通讯作者:
    张树义
地磁场与动物感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田兰香;潘永信
  • 通讯作者:
    潘永信
山东胶莱盆地鲁科一井上白垩统火山岩的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地球物理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靖鹏;韩非;邓成龙;潘永信
  • 通讯作者:
    潘永信
鲁科一井上白垩统沉积岩岩石磁学和天然剩磁分析: 兼论利用剩磁方向恢复钻孔岩芯原始方位的可行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非;秦华峰;季强;孙靖鹏;邓成龙;潘永信
  • 通讯作者:
    潘永信
马脾铁蛋白磁性纳米颗粒的低温磁学性质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田兰香;曹长乾;刘青松;潘永信
  • 通讯作者:
    潘永信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潘永信的其他基金

战略研究类:我国行星物理学学科建设与战略研究
  • 批准号:
    42142036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24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行星宜居性领域发展战略研究
  • 批准号:
    41942037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38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影响:来自古地磁学研究的约束
  • 批准号:
    91414101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1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地磁环境对生物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批准号:
    41240028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球粒陨石的岩石磁学和古强度研究
  • 批准号:
    40874032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4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超静磁期间地磁场强度对地球深部过程的制约
  • 批准号:
    40634024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14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记录的地球磁场矢量分析
  • 批准号:
    40274016
  • 批准年份:
    2002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结晶剩磁实验研究及其古地磁学意义
  • 批准号:
    49974013
  • 批准年份:
    1999
  •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