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电子鼻检测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30148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2008.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Grain is vulnerable to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during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and suffers the most from aflatoxins, which cause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and animal's health. However, current methods for mycotoxin determination are usually laboratory-intensive, time-consuming or with low sensitivity, and could not fulfill the need for on-site rapid and accurate testing, emerging as a bottleneck for grain quality and safety. Concerning this issue, this project intends to use volatile odor information arises in rice inoculated with aflatoxigenic strains during storage as the piontcut, detailed study the correlation model between volatile components of rice and aflatoxins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Characteristic odor components of aflatoxins will be reveal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dicative odor components of aflatoxins and sensor signal of electronic nose will also be analyzed. Finall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aflatoxins determination based on electronic nose will be established and the results will be interpreted scientifically.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on-line monitoring of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n grai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by means of volatile odor information.
粮食储运过程易受真菌毒素污染,以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最大,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然而,目前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存在过程繁琐、时效性差或灵敏度低等缺点,难以真正满足现场快速准确检测的需要,日益成为制约粮食质量安全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拟以接种产黄曲霉毒素真菌菌株的稻谷在储藏中所产生的特征气味信息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不同储藏条件下稻谷挥发性成分与黄曲霉毒素的相关关系模型,揭示黄曲霉毒素的指示性气味成分;分析黄曲霉毒素特征气味成分与电子鼻各传感器信号的响应关系,建立黄曲霉毒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模型,阐释电子鼻技术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内在机理。本项目将为从气味信息入手,最终实现粮食储运过程中真菌毒素污染的在线监测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结项摘要

粮食受有害霉菌及真菌毒素侵染的传统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时效性差或灵敏度低等缺点,难以满足现场快速准确检测的需要,日益成为制约粮食质量安全的瓶颈。本研究以受霉菌侵染稻谷的特征气味及其光谱信息为切入点,采用电子鼻、近/中红外(NIR/MIR)光谱、GC-MS等分析技术,对储藏期有害霉菌浸染的稻米样品进行了追踪检测研究。研究表明:①黄曲霉类、寄生曲霉类和青霉类霉菌的挥发性气味存在一定差异,1-辛烯-3-醇和3-辛酮可作为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特征挥发性成分,电子鼻可用于霉菌类别的成功区分。② 电子鼻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感染有害霉菌稻谷样品的早期检测(小于3天),同时也能实现稻菌落总数的定量预测(电子鼻:RP2=0.804,RMSEP=0.505 Log CFU/g近红外:RP2=0.8823,RMSEP= Log 0.339 CFU/g)。③ 电子鼻和近、中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糙米中不同黄曲霉毒素含量水平的快速筛分和定量预测,模型判别正确率80%以上。电子鼻LY2/AA、T70/2、PA/2、T30/1等传感器的贡献率最大,主要体现在酮醛类、醇类、芳香烃类和烷烃类物质上。④ 稻谷中黄曲霉毒素AF的检测均不佳,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样品颗粒大小不一及AF分布不均等,后续需要改进样品前处理方式,严控取样一致性和代表性,优化特征提取及建模方法,以提升模型性能。综合上述结果,本研究为利用电子鼻等无损检测技术,建立粮食真菌毒素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项目资助发表和录用SCI论文3篇,EI收录论文2篇,其他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培养硕士生4名,其中1名已经取得硕士学位并推荐攻读博士学位,3名在读。项目投入经费25万元,支出21万元,各项支出基本与预算相符。剩余经费4万元,剩余经费计划用于本项目研究后续支出。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稻谷有害霉菌侵染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斌;邵小龙;宋伟;杨慧萍
  • 通讯作者:
    杨慧萍
Detection of adulteration in freshly squeezed orange juice by electronic nose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电子鼻与红外光谱法检测鲜榨橙汁掺假
  • DOI:
    10.17221/303/2015-cjfs
  • 发表时间:
    2016-06
  • 期刊:
    Czech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Anxiang Su;Peian Tang;Xiaolong Shao;Bing Liu
  • 通讯作者:
    Bing Liu
粮食真菌毒素污染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沈飞;吴启芳;刘兵;宋伟
  • 通讯作者:
    宋伟
谷物霉菌挥发性物质的电子鼻与GC-MS检测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粮油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启芳;魏颖琪;唐培安;都立辉
  • 通讯作者:
    都立辉
基于电子鼻的花生有害霉菌种类识别及侵染程度定量检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蒋雪松;邵小龙;宋伟;万忠民
  • 通讯作者:
    万忠民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近场光学的微球超分辨显微效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锐;吴梦雪;沈飞;洪明辉
  • 通讯作者:
    洪明辉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以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珍妮;凌婧;沈飞;谢丽倩;殷杰;苏健;阮长耿
  • 通讯作者:
    阮长耿
浓磷酸预处理废弃棉织物回收葡萄糖和涤纶的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蔡郡倬;邱婧雯;肖文雄;沈飞
  • 通讯作者:
    沈飞
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廉价降解培养基筛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工业水处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燕;肖婷;王园秀;李汉广;沈飞;张庆华
  • 通讯作者:
    张庆华
140GHz菱形微带曲折线慢波结构行波管的模拟计算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沈飞;魏彦玉;许雄;徐进;巩华荣;黄民智;宫玉彬;王文祥;Shen Fei,Wei Yanyu,Xu Xiong,Xu Jin,Gong Huarong,Hu
  • 通讯作者:
    Shen Fei,Wei Yanyu,Xu Xiong,Xu Jin,Gong Huarong,Hu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沈飞的其他基金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单光子与双光子诱导荧光检测差异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2172306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单光子与双光子诱导荧光检测差异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和机器视觉信息融合的小麦呕吐毒素污染在线检测机理与方法研究
  • 批准号:
    31772061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