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二郎洞-关角山增生杂岩中混合岩成因与韧性剪切作用关系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27222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11.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he closel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semblage type, forming age and the nature of source region of the migmatite and the ductile shear deformation within the accretionary complex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crust growth, orogenic process and reconstruct the plate tectonics. The Erlangdong-Guanjiaoshan accretionary complex in the Wulan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which located between the Qilian orogenic belt and the Qaidam plate, will be studied in this project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he petrology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features of this accretionary complex should be studied by systematic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geological mapping. The typ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gmatite and de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are the key to this project. Combined with zircon dating, trace elements of microsection from zircons, thermochronology, isotopic and whole-rock geochemistry, the age of magmatite and ductile deformational events are dated, and the protolith of magmatit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trogenesis of magmatite and ductile shearing are also discussed.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some crucial evidences for the genesis of magmatite and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further strength understanding the coupl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ilian orogenic belt and the Qaidam plate.
增生杂岩中混合岩组合类型、形成时代和源区性质与韧性剪切变形具有密切的关系,对研究陆壳增长、造山作用过程和古板块构造格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项目选择祁连造山带与柴达木板块之间的青海乌兰县二郎洞-关角山地区增生杂岩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关键地段大比例尺填图和室内岩相学研究,查明该增生杂岩的岩石组合类型和构造变形特征,重点研究混合岩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韧性剪切带的展布形式、变形格局、活动方式与演化规律等。利用锆石年代学和热年代学研究,结合锆石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全岩地球化学数据,精确测定混合岩形成时代和韧性变形构造期次,恢复混合岩原岩类型,探讨混合岩成因与韧性剪切作用之间的关系,为该区混合岩的成因机制和区域构造演化提供翔实的地质证据,从而深化对祁连造山带和柴达木板块之间耦合关系的认识。

结项摘要

本项目以柴北缘乌兰二郎洞-关角山增生杂岩为研究对象,从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以及变形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二郎洞-关角山增生杂岩主要由正片麻岩、副片麻岩、混合岩以及大量的侵入岩组成,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变质、变形以及混合岩化作用。变形主要分为两期,早期变形主要表现为左旋逆冲型剪切、褶皱和局部发育的L构造岩,其被晚期变形为高角度右旋剪切所改造。两期变形分别对应了柴北缘造山过程中的陆-陆碰撞以及造山后伸展。岩浆作用主要包括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两期,早古生代侵入岩主要有辉长岩和花岗岩,辉长岩具有OIB型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源自弧下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花岗岩具有类似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晚古生代侵入岩具有汇聚板块边缘火山弧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洋陆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说明晚古生代柴北缘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增生杂岩中发育的混合岩主要为半深熔混合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或侵入岩,具有板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原岩形成时代应为494~504Ma,而混合岩作用的时代为454~465Ma。该套增生杂岩遭受的变质作用为典型的低压高温高角闪岩相变质,变质时代为469~447Ma,该区的低压高温变质作用可能与南部柴北缘大洋俯冲阶段形成的高压变质作用构成了双变质带。柴北缘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岛弧岩浆,岛弧岩浆侵入俯冲带上盘的增生杂岩,导致其受到强烈热改造,在热异常强烈的地区发生高温变质作用,并伴生强烈的混合岩化。该项研究为探讨柴北缘早古生代俯冲增生-碰撞演化过程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增强对祁连造山带和柴北缘造山带之间造山耦合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0)
柴北缘乌兰县二郎洞达肯大坂岩群中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锆石SHRIMP测年及其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地质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齐;夏文静;韩雨;笪梁超
  • 通讯作者:
    笪梁超
柴达木盆地北缘果可山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成因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齐;韩雨;赵齐齐;笪梁超
  • 通讯作者:
    笪梁超
秦祁昆结合部三叠纪岩浆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闫臻;李秀财;夏文静;付长垒
  • 通讯作者:
    付长垒
柴北缘牦牛山地区牦牛山组沉积相组合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齐;郭现轻;付长垒;李继亮
  • 通讯作者:
    李继亮
柴北缘察汗诺辉长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与Lu-Hf同位素制约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地质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牛漫兰;吴齐;夏文静;李秀财
  • 通讯作者:
    李秀财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混杂岩基本特征与专题地质填图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质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闫臻;王宗起;付长垒;牛漫兰;计文化;李荣社;祁生胜;毛晓长
  • 通讯作者:
    毛晓长
肥东花岗质岩脉的变形及年代学特征对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构造活动的指示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牛漫兰;吴齐;李秀财;王婷
  • 通讯作者:
    王婷
秦岭造山带北缘的斜向碰撞与汇聚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传中;张国伟;牛漫兰;刘国胜
  • 通讯作者:
    刘国胜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与断裂带的活动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谢文雅;牛漫兰;曹洋
  • 通讯作者:
    曹洋
七宝山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地质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牛漫兰;吴齐;朱光;谢成龙;刘国生;傅朋远;姜伦
  • 通讯作者:
    姜伦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牛漫兰的其他基金

柴北缘构造带东段早古生代镁铁质岩浆岩成因及其地幔演化研究
  • 批准号:
    42272246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柴北缘构造带东段早古生代镁铁质岩浆岩成因及其地幔演化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7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下扬子北缘新元古代岩石成因与大地构造背景研究
  • 批准号:
    41772228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7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郯庐断裂带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成因与机制
  • 批准号:
    41172201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7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及西侧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的对比研究
  • 批准号:
    40603010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