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阴极射线荧光薄膜的制备及改善场发射均匀性应用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61464001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F0403.半导体光电子器件与集成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In this subject, we will develop novel fluorescent films for cathodoluminescence to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field emission from large area cold cathode materials. Local field emission current can be regulated by photoconductive mechanisms of the films. Only when specific ray of light irradiate on anodic film, can the corresponding cathodic film turn into large current aging state and change the 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of field emission form large area cold cathode materials will be obtained after several steps of local electric treatment. The highlights of the project mainly include: synthesize multilayer composites based on polymer, inorganic fluorescent materials, and carbon nanomaterials, and improve thermal stability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films by the abundant network structures of polymers and the high conductivity of carbon nanomaterials; analyze the regulated course of electric emission, and reduce the requirements for anti breakdown ability of the films by designing appropriate device structure and utilizing beam divergence effect; test and imporve the performances of fluorescence and photoconduction of the films, and explain related mechanisms by energy level structure theory. The novel fluorescent films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other basic researches related to field emission technology. The results have direct significance for preparing planar light sources based on large area cold cathode nanomaterials and high resolution field emission display devices.
为改善大面积冷阴极材料的场致电子发射均匀性,本项目拟研制一种能通过光电导效应调控场发射局域电流的新型阴极射线荧光薄膜。当薄膜被特定波长的光源局部照射时,相应区域的阴极材料才能进入大电流老炼状态而改变电子发射能力。经过多步骤的选区电流处理,阴极材料可获得大面积均匀稳定的场发射特性。项目拟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构建基于聚合物/无机荧光材料/碳纳米材料的多层复合结构,利用聚合物丰富的网络结构和碳纳米材料良好的导电性能来改善薄膜的热稳定性和导电能力;分析新器件结构下场致电子发射的受调控过程,利用电子束发散效应降低新技术对薄膜在耐流能力和抗轰击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测试及改善复合纳米结构的荧光和光电导性能,利用能级结构等理论对相关现象进行机理解释。该类新型荧光薄膜可以应用在其它有关场发射技术的基础研究中。项目研究结果对研制大面积平面光源和高分辨率场发射显示器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结项摘要

目前大面积纳米材料在场发射器件中的应用正面临着需要改善电子发射均匀性的技术瓶颈。已报道的大多数改善方法都采用对整片纳米材料同时进行处理的方式,在处理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本项目提出一种基于光照方式的场发射后处理技术,其关键工艺是研制一种能通过光电导效应调控场发射局域电流的新型阴极射线荧光薄膜。当薄膜被特定波长的光源局部照射时,相应区域的阴极材料才能进入大电流老炼状态而改变电子发射能力。项目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探索并验证了聚苯胺/氧化锌/氧化石墨烯复合结构薄膜的制备工艺;分析复合结构阴极射线荧光薄膜的物性;探索并验证若干类冷阴极用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薄膜的制备工艺;分析冷阴极纳米结构薄膜的场发射性能;改进场发射均匀性后处理装置及其技术和方法;分析冷阴极材料在后处理条件下电子发射能力趋同的机理;筛选适用于通过光照处理方式改善场发射均匀性的冷阴极纳米材料和阴极射线荧光薄膜。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钨、氧化铟和氧化铁等冷阴极纳米材料适合于通过光照处理方式改善场发射均匀性,需要根据冷阴极材料的特性来选择最适用的阴极射线荧光薄膜。项目提出的改善场发射均匀性的方法对研制平面光源和高分辨率场发射显示器件具有指导意义,研制得到的新型阴极射线荧光薄膜可以应用在有关场发射技术的基础研究中。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5)
专利数量(3)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monitoring instrument for small indoor environment
一种室内小型环境智能监控仪的设计
  • DOI:
    10.16652/j.issn.1004-373x.2016.10.019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He Weigang;Li Zhenglin;Zhang Fan
  • 通讯作者:
    Zhang Fan
Design of intelligent air detection and purification device based on ARM
基于ARM的智能空气检测净化装置设计
  • DOI:
    10.16652/j.issn.1004-373x.2017.12.025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He Weigang;Li Zhenglin;Zhang Fan
  • 通讯作者:
    Zhang Fan
Pressure dependence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in kaolinite: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高岭石电子结构的压力依赖性:第一性原理研究
  • DOI:
    10.1142/s0217984917501949
  • 发表时间:
    2017-04
  • 期刊:
    Modern Physics Letters B
  • 影响因子:
    1.9
  • 作者:
    Fang Zhijie;Zhai Xiaoshuai;Li Zhenglin;Pan Rongjun;Mo Man
  • 通讯作者:
    Mo Man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optical fiber semiconductor laser
光纤半导体激光器智能温控系统设计与仿真
  • DOI:
    10.16652/j.issn.1004-373x.2016.12.032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He Weigang;Zhang Fan;Li Zhenglin
  • 通讯作者:
    Li Zhenglin
Research on staff regional positioning system based on intersection centroid algorithm
基于交集质心算法的员工区域定位系统研究
  • DOI:
    10.16652/j.issn.1004-373x.2017.17.007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Jiang Chunli;Li Zhenglin;Luo Wenguang;Wang Zhi
  • 通讯作者:
    Wang Zh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太平洋洋中脊火山玻璃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伟男;刘希军;Paterno R.Castillo;李政林;梁琼丹;姚野;廖帅
  • 通讯作者:
    廖帅
在CorelDRAW平台上进行Fry法有限应变测量的新技术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现代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阳光;颜丹平;李政林
  • 通讯作者:
    李政林
桂西隆林-西林地区辉绿岩成因:峨眉山地幔柱外带岩浆作用的启示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邓发亮;姚野;刘希军;李政林;张付胜;时毓;付伟;廖帅
  • 通讯作者:
    廖帅
季冻区隧道明洞边坡支护的FLAC~(3D)数值模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方志杰;邢景植;莫曼;张敏;李政林
  • 通讯作者:
    李政林
右江盆地早期演化: 来自桂西靖西地区 碱性基性-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研究的启示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覃显著;刘磊;刘希军;李政林;廖帅;胡荣国;付伟;王葆华;潘罗忠;戴昱
  • 通讯作者:
    戴昱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