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在玫瑰痤疮发病中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87424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1204.非感染性皮肤病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Rosacea is a common chronic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 Recently, its pathogenesis became a hot topic in the research of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 Clinical findings and report before suggested that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osacea and the imbalance of sex hormones. Our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expession of the novel estrogen receptor GPR30 in the skin of rosacea patient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normal tissue; in the mice pretreated with GPR30 inhibitors, the inflammatory erythema like rosecea induced by LL-37 became unobvious. Meanwhile, in LL-37 induced keratinocyte, we found the expression of GPR30 enhanced and rosacea-related imflammatory and vascular factors increased. All above suggest that GPR30 may be a regulatory factor on the incidence of rosacea. Our study will determine GPR30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in rosacea lesion by clinic samples and GPR30 knock-out mice; make sure the mechanism of LL-37 induced rosacea model in keratinocyte; while make further research about whether LL-37 induced rosacea via GPR30 have a crosslink with estrogen. The aim of our research is clarify GPR30’s effect and mechanism in rosacea,then offer a novel idea and target for its treatment.
玫瑰痤疮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炎症性皮肤病研究的热点。临床现象及既往报道提示,玫瑰痤疮发生发展与性激素失衡存在相关性。我们前期研究显示,玫瑰痤疮患者皮肤中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有所上升;GPR30抑制剂预处理的小鼠中,LL-37诱导的类玫瑰痤疮炎性红斑明显减轻;同时可以观察到LL-37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中GPR30表达增加和玫瑰痤疮相关炎症血管因子的上调;均提示GPR30对玫瑰痤疮的发病存在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临床样本、基因敲除鼠等证实等GPR30在玫瑰痤疮皮损中的表达及其调控作用;在体内角质形成细胞中证实GPR30在LL-37诱导玫瑰痤疮模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同时就其是否与雌激素作用产生交互做了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明确GPR30在玫瑰痤疮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从而为玫瑰痤疮治疗的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结项摘要

玫瑰痤疮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成为近年来炎症性皮肤病研究的热点。临床现象及既往报道提示,玫瑰痤疮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失衡存在相关性。.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lped receptor,GPR30)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雌激素受体,广泛的表达于人体包括皮肤在内的多种器官和组织,介导雌激素对于血管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的舒张、炎症因子的表达如TNF-α等。.本项目在研究中发现GPR30在玫瑰痤疮患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较正常皮肤中存在表达水平的上调,并且GPR30在小鼠玫瑰痤疮炎症模型及永生化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炎症模型中同样存在表达水平的上调。抑制GPR30的活性/表达可部分下调玫瑰痤疮样炎症及血管相关表型,提示GPR30在玫瑰痤疮的炎症及血管相关表型中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发现作为最普遍的雌激素生理形式雌二醇(Estradiol,E2)在玫瑰痤疮炎症状态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且这一促进作用可由GPR30介导。.本研究明确了雌激素新型受体GPR30在玫瑰痤疮炎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新型雌激素受体对于玫瑰痤疮的调控作用,为开发新类雌激素抗炎药物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Efficacy of non-ablative fractional 1440-nm laser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facial acne scars in patients with rosacea: a prospective, interventional study
非剥脱点阵 1440 nm 激光疗法治疗红斑痤疮患者面部痤疮疤痕的疗效:一项前瞻性介入研究
  • DOI:
    10.1007/s10103-020-03107-x
  • 发表时间:
    2020-07
  • 期刊:
    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
  • 影响因子:
    2.1
  • 作者:
    Wang Ben;Deng Yu-xuan;Yan Sha;Xie Hong-fu;Li Ji;Jian Dan
  • 通讯作者:
    Jian D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span style=color:#333333;font-family: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line-height:18.7199993133545px;background-color:#FFFFFF;Adverse effects of propranolol treatment for infantile hemangiomas in China/spanbr / span sty
普萘洛尔治疗中国婴儿血管瘤的不良反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简丹
  • 通讯作者:
    简丹
亲环素A和CD147在皮肤衰老过程中表达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易梅;彭乐芳;李吉;谢红付;简丹;陈翔;雷丹
  • 通讯作者:
    雷丹
1090例玫瑰痤疮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玫瑰痤疮新诊断标准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华皮肤科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汪犇;李吉;杨赛;邓宇瑄;简丹;施为;黄莹雪;刘芳芬;谢红付
  • 通讯作者:
    谢红付
侵入性微针射频与等离子点阵射频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自身对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华皮肤科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汪犇;邓宇瑄;李吉;施为;唐言;简丹
  • 通讯作者:
    简丹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简丹的其他基金

雌激素受体GPR30内吞调节机制及其在皮肤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 批准号:
    81573074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5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调节黑素合成与黄褐斑发病的关系研究
  • 批准号:
    81101204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2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