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典型森林倒木分解碳释放驱动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460185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606.森林土壤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 项目参与者:
    郭圣茂; 李晓东; 方向民; 刘玮; 刘亮英; 章俊霞; 谭桂霞; 吴春生; 黄国贤;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Fallen trees caused by chronic mortality and various forest disturbance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carbon budget in terrestrial forest ecosystems. There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need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r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CO2 release during long-term decay of fallen trees, particularly in mid-subtropic forests. In this proposed study, I will select major typical forests including evergree broadleaved forests, Chinese fir forests and massonia forests located in Jiangxi Province to study how CO2 is released from fallen trees. The study methods include down wood decay experiments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zones, controlling experiements using various simulated light intensities and types, and field experiments using reciprocal fallen trees transplanting. During these experiments, data on biomass loss, CO2 release, microbial communities, structural components and physical structures of fallen trees will be carefully monitored and collected. Our objectives are to understand how CO2 is released over fallen trees decay course and what factors (temperature, light, substrat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are driving mechanisums for C releases, and to explore fallen trees deca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Home-field Advantage" and photodegradation. Our ultimate goal is to quantify the contribution of fallen trees to forest ecosystem C budget and to support designing of suitable fallen trees management strategies.
树木自然死亡和各种干扰产生的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解释放的CO2是生态系统碳收支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组分。但目前对倒木分解碳释放的机制尚不明确,特别是对中亚热带水分条件下倒木分解的驱动机制研究较为缺乏。本项目选择江西为中亚热带代表区域,开展典型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倒木在不同温度区的原位分解、光强以及光质模拟调控试验、倒木交互置换野外控制试验,通过监测倒木分解质量损失及其CO2释放、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构性组成与物理结构的变化,以阐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倒木分解碳释放规律,揭示中亚热带区倒木分解碳释放的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基质、微生物驱动机制,探讨倒木分解"主场效应"及光降解效应及其机制。为进一步量化倒木分解碳释放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对科学、准确估算中亚热带森林碳源/汇和林地倒木科学管理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倒木(Coarse woody debris: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解呼吸释放出CO2是森林生态系统向大气排放CO2的重要来源。本项目以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试验点,研究倒木分解碳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倒木分解碳释放为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3.92μmol/m2/s)>石栎(Lithocarpus glaber)(3.84μmol/m2/s)>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2.18μmol/m2/s),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树种倒木温度解释了碳释放总变异的42.9-59.2%;倒木湿度的变化解释了不同树种倒木分解碳释放总变异的11.7-16.6%。.阔叶树种化香(3.92 μmol/m2/s)和青榨槭(4.24 μmol/m2/s)倒木在“主场”分解碳释放要显著高于“客场”的2.40和2.58 μmol/m2/s。而日本柳杉倒木则表现为在“客场”(2.96 μmol/m2/s)要显著高于“主场”(2.18 μmol/m2/s)。“主场”和“客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可以解释本研究中观察到的倒木分解“主场”效应。 .光强和光质对倒木分解有显著影响,和对照CK处理相比,遮阴30%、遮阴60%、遮阴100%处理下木荷倒木分别降低了20.74%、32.72%、48.85%,杉木倒木分别降低了24.10%、36.41%、51.79%,而樟树倒木则分别降低了20.40%、32.40%和49.60%。各遮阴处理条件下,樟树和木荷倒木的年平均分解碳释放量要显著大于杉木倒木。.紫外辐射(UV-B)增强和氮沉降都会增加倒木分解碳释放,和对照CK处理相比,在N、UV-B、UV-B & N处理条件下,杉木分别增加67%、149%、273%;而樟树则分别增加了58%、152%和259% 。.随海拔梯度增加黄山松和樟树倒木分解碳释放都呈现了显著降低的变化趋势。和海拔215m相比,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黄山松和樟树倒木分别降低了18.40%-127.06%和12.33%-84.78%。.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环境变化中的重要驱动因素(UV-B增加、光强变化、氮沉降增加和温度升高)将协同作用促进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倒木分解碳释放。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亚热带五种树种倒木分解对土壤碳氮的影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翰琨;吴春生;刘亮英;张志坚;黄国贤;刘俊萍;李晓东;刘苑秋
  • 通讯作者:
    刘苑秋
Effects of elevated UV-B radiation and N deposition on the decomposition
升高的 UV-B 辐射和氮沉积对分解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9.8
  • 作者:
    吴春生;王翰琨;莫其峰;张志坚;黄国贤;孔凡前;刘苑秋;王高峰
  • 通讯作者:
    王高峰
Photodegradation accelerates coarse woody debris decomposition in
光降解加速了粗木质碎片的分解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吴春生;张志坚;王翰琨;李超;莫其峰;刘苑秋
  • 通讯作者:
    刘苑秋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退化红壤区人工林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物、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江玉梅;陈成龙;徐志红;刘苑秋;欧阳菁;王芳
  • 通讯作者:
    王芳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沈芳芳;袁颖红;樊后保;刘文飞;刘苑秋;SHEN Fangfang1,2,YUAN Yinghong1,FAN Houbao1,,LIU W
  • 通讯作者:
    SHEN Fangfang1,2,YUAN Yinghong1,FAN Houbao1,,LIU W
庐山杉木林与黄山松林的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和土壤侵蚀敏感性探究
  •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22.02.032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温林生;彭云;邓文平;肖廷琦;黄家辉;邹芹;刘晓君;刘苑秋
  • 通讯作者:
    刘苑秋
飞播马尾松林碳密度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DOI:
    10.13287/j.1001-9332.201712.00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潘萍;韩天一;欧阳勋志;刘苑秋;臧颢;宁金魁;杨阳
  • 通讯作者:
    杨阳
赣南马尾松天然林不同生长阶段碳密度分布特征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丽玲;潘萍;欧阳勋志;宁金魁;臧颢;刘苑秋;杨阳;桂亚可
  • 通讯作者:
    桂亚可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苑秋的其他基金

降水格局变化下森林倒木分解碳释放响应及其机制
  • 批准号:
    32360377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32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亚热带森林倒木分解食物网结构及其对碳释放的驱动机制
  • 批准号:
    31960303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4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退化红壤生态系统恢复:地下微生物多样性和碳氮循环过程与地上生产力的联系
  • 批准号:
    30960312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退化红壤区森林恢复过程与土壤水分动态过程的藕合机理研究
  • 批准号:
    30560121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18.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