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壳形变观测研究小金河断裂带发震能力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47407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07.地球内部物理和地球动力学(含地热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It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basic scientific issue in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lief, to fault zones in Chinese mainland which in-situ recurrence period of strong earthquake is about thousands of years, to effectively determine the seismogenic potential and strong earthquake urgency from physical perspective. This project takes Xiaojinhe fault zon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Based on crustal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from GPS and InSAR, numerical modeling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about regional crustal deformation; spatial smoothing method is applied to distinguish regional 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d fault deformation from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Bounded by fault deformation, we inverse the 3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 movement, provide the fault displacement deficit incorporat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active fault surveying, and also give the block moveme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fault zone and the Coulomb stress accumulation using numerical modeling. Taking Xiao Jinhe fault zone as example, we use numerical modeling and inversion method based on the geodetic observation,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and physical tools to determine the seismogenic potential during interseismic period and strong earthquake urgency in Chinese mainland.
对于强震原地复发周期为数千年的中国大陆地区,基于物理方法研究断裂带发震能力和强震紧迫程度是防震减灾工作中非常重要基础科学问题。本项目以小金河断裂带为研究对象,基于GPS和InSAR等大地测量给出的地壳变形资料,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区域地壳变形动态调整物理机制;利用空间平滑方法区分出地壳变形观测结果中区域连续变形和断层运动变形,以断层变形为约束利用反演确定断层运动三维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活断层探测研究结果给出断层位移亏损量和断层闭锁率;利用数值模拟计算给出断裂带两侧块体运动差异和断层库仑应力累积程度。以小金河断裂带为例,基于大地测量观测,利用数值模拟和反演方法,探索中国大陆地区震间断层发震能力和强震紧迫程度的有效物理方法。

结项摘要

本研究以小金河断裂带为例,探索中国大陆当前强震目录不完整、观测资料空间覆盖明显不足、断层深浅部研究程度不够的情况下开展强震长期预测的技术方案。.基于大地电磁观测反演的电性结构,结合已有地质构造研究结果和中小地震重新定位结果综合分析小金河断裂带断层深浅部几何特征和介质特征;滇西北地区整体构造格架可以解译为一套两个主推覆面成的叠瓦式推覆系统,第一个主推覆面的长度超过150km,并在丽江东部上翘到接近地表,小金河断裂是其延伸的主要破带;第二个主推覆面长度超过120km,过程海断裂后上翘并在永胜以东地区出露表。根据 反向低阻带影像,可以推断覆体反冲构造发育,在玉龙山至丽江以东和永胜盆地西缘至平川盆地东缘形成两处冲起构造。.基于大地测量观测资料,利用反演确定小金河断裂现今断层运动特征,具体包括断层运动速率、断层闭锁率的深浅部空间分布。断层运动反演结果和中小地震活动表明,小金河断裂带西南段浅层不闭锁、中小地震比较活跃,而弹性地壳深部断层处于强闭锁状态、中小地震活动很弱。利用数值模拟计算浅层断层运动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浅层断层运动导致深部强闭锁断层段的库仑应力增加。.依据上述研究给出的介质模型、断层模型、中小地震重新定位结果,构建小金河断裂带西南段凹凸体模型,该模型浅层断层有若干小凹凸体,深部为相对较大的一个凹凸体。基于速率-状态相依的摩擦本构律,利用数值模拟分析认为,相邻凹凸体间的距离、速率弱化区与速率强化区的尺度比例关系,是影响级联破裂发生的重要因素。该模型表明,深部凹凸体同震破裂时一般会破裂到地表,也即大小凹凸体发生级联破裂;而浅层若干小凹凸体之间也可能发生级联破裂,形成区域中等级别的地震。.综合断层运动、断层应力、级联破裂的研究结果认为,小金河断裂西南段深部存在“隐伏”凹凸体,浅层蠕滑段的存在明显增加了该凹凸体的断层应力累积,而且深部“隐伏”凹凸体同震破裂传到地表的可能性较大,震级可达7级以上。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基于InSAR的海原—老虎山—毛毛山断裂带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地震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赫;徐晶;邵志刚
  • 通讯作者:
    邵志刚
Coulomb stress evolution over the past 200 years and seismic hazard along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of Sichuan, China
四川鲜水河断裂带近200年库仑应力演化及地震危险性
  • DOI:
    10.1016/j.tecto.2015.12.018
  • 发表时间:
    2016-02
  • 期刊:
    Tectonophysics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Shao Zhigang
  • 通讯作者:
    Shao Zhigang
基于形变观测分析中国台湾东部花东纵谷断层运动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学前缘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海艳;邵志刚
  • 通讯作者:
    邵志刚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石墨化碳载体对Pt/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催化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侯中军;衣宝廉;邵志刚;明平文;罗璇
  • 通讯作者:
    罗璇
PEMFC碳载体抗腐蚀能力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电源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邵志刚;衣宝廉;申强;侯明
  • 通讯作者:
    侯明
鲜水河断裂带库仑应力演化与强震间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邵志刚
  • 通讯作者:
    邵志刚
阳极添加剂对PEMFC抗反极性能影响研究
  • DOI:
    10.3969/j.issn.1002-087x.2021.11.001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电源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咏焕;宋 微;姜 广;俞红梅;邵志刚
  • 通讯作者:
    邵志刚
Cu~(2+)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氧电极性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09-05
  • 期刊:
    电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侯俊波;揭晓;衣宝廉;邵志刚
  • 通讯作者:
    邵志刚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邵志刚的其他基金

东昆仑断裂带强震轮回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 批准号:
    41004040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