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飞蝗腹部的骨骼肌肉系统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39370104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C0402.动物系统与分类
- 结题年份:1996
- 批准年份:1993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1994-01-01 至1996-12-31
- 项目参与者:陈宏; 谢为平;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东亚飞蝗成虫腹部进行觧剖,还用扫描电镜对其某些感觉器官进行细微结构研究。发现腹部肌内共168条,雌虫多于雄虫。新发现前人未记载的肌肉9条,其中中输卵管肌以及肚上板牵缩肌在科学上有较重要意义。中输卵管腹肌对排卵起重要输导作用。不同种类的蝗虫亦具有这一肌肉,因此推断它可能在蝗科系统学上有意义。肛上板牵缩肌的发现,改正Snodgrass(1935)以来沿用至今的错误记述,在我国过去一直缺少有关我国蝗虫腹部形态构造的资料,本研究成果,填被了这一空白,并阐明了肛上板及排卵运动的机制。
结项摘要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