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印度洋次表层亚硝酸盐最大值的形成与维持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06099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2.海洋化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The primary nitrite maximum (PNM) located near the bottom of the euphotic layer in the stratified water column is generally observed in the tropic or subtropic seawater. The mechanisms inducing and sustaining the universal PNM have been extensively debated, ammoxidation or phytoplankton excre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carried out in the two typical areas(N limitation/Fe limitation) in the East Indian Ocea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PNM will be explored. The aims are as follows: (1) to accurately measure nitrite production rates caused by ammonia oxidation(both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nd archaea) and phytoplankton excretion at different layers using 15N tracers and inhibitor technique in the shipboard incubations; (2) to determine the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he PNM characteristics (e.g. depth, strength); (3)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ammonia oxidizer and phytoplankton to PNM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can reveal the key driven step and their associated ecological effects of marine nitrogen cycle of the euphotic zone.
大洋层化水柱真光层底部亚硝酸最大值(PNM)形成和维持机制一直存在着争议。该现象是由氨氧化作用形成的,还是浮游植物释放导致的?印度洋次表层存在明显的PNM层,本项目以东印度洋典型区域(氮限制区和铁限制区)真光层亚硝酸盐为研究对象,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微生物抑制技术,准确测定不同水层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生产亚硝酸盐速率、浮游植物释放亚硝酸盐速率,以确定PNM层中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研究PNM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影响PNM深度、强度等特征的关键环境因素;对比分析氮限制区和铁限制区PNM层亚硝酸盐生产、累积的关键控制过程,量化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浮游植物对PNM形成的相对贡献,阐明东印度洋PNM形成和维持的机制,为揭示大洋真光层氮循环的关键控制过程及其生态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亚硝酸盐是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其对海洋氮循环过程中氧化-还原途径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项目针对“亚硝酸盐最大值(PNM)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由氨氧化作用形成的,还是浮游植物释放导致的?”这一科学问题。对东印度洋真光层底部亚硝酸盐累积的关键过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明确了PNM深度和强度,阐明了PNM层与硝酸盐跃层、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层等关键生化跃层相对位置的关系,探讨了浮游植物和微生物介导下水体亚硝酸盐的累积过程,阐述了氨氧化作用对PNM的贡献远高于浮游植物释放,揭示了氨氧化作用是水体PNM形成和维持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明确了浮游植物和硝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调控着亚硝酸盐的循环过程,为阐释大洋水体氮循环关键过程、调控机制及其生态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Metabolic Potential in the Stratified Sansha Yongle Blue Ho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南海层状三沙永乐蓝洞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潜力
  • DOI:
    10.1038/s41598-020-62411-2
  • 发表时间:
    2020-04-06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He, Peiqing;Xie, Linping;Li, Jie
  • 通讯作者:
    Li, Jie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胶州湾营养盐的长期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海洋科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菡悦;王保栋;辛明;孙霞;王宗兴;陈衎;谢琳萍;林春野
  • 通讯作者:
    林春野
春末东海北部冷涡区的环境特征及藻华成因探讨
  • DO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21219.006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宇航;韦钦胜;辛明;谢琳萍;孙霞;王保栋
  • 通讯作者:
    王保栋
黄海溶解氧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辛明;马德毅;王保栋;韦钦胜;孙霞;谢琳萍
  • 通讯作者:
    谢琳萍
长江口外缺氧区生消过程和机制的再认知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建芳;夏长水;曲大鹏;谢琳萍
  • 通讯作者:
    谢琳萍
黄海和东海分界线附近水文、化学特征的季节性演替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海洋与湖沼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韦钦胜;王辉武;葛人峰;谢琳萍
  • 通讯作者:
    谢琳萍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