铌硅基中高温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稳定性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506205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607.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Mid- and high-temperature selective absorber is one of the key apparatus of solar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The solar selective absorbers should exhibit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ty in air rather than in vacuum, as well as high solar absorptance and low thermal emittance. The traditional coating in which Molybdenum and Tungsten nanoparticles were used exhibited poor atmospheric thermal stability. Intermetallic with not only metal bonds but also ionic and covalent bonds shows high thermal stability in air..In this research, The absorbing layer contains two thermally stable components, Niobium silicon intermetallic (Nb5Si3) was used as absorbing particles, Niobium silicon nitride (NbSiN) and Tin-doped Indium oxide (ITO) were used as dielectric material, respectively, and the Nb5Si3 nano particles would scatter in the dielectric NbSiN or ITO. Firstly,the difference of emittance between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was studied, and the influence of fill factor and structure on emittance of high temperature. Lower emittance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thermal stable coatings would be achieved by spectrum tailoring and theoretical design. Secondly,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high temperature in air was researched by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interface states. The influence of adding Nitrogen and ITO to the coating on compactness would be researched, and the effect of compactness and thermal stability would be deeply discussed. The research would becom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non-vacuum mid- and high- temperature solar selective absorbers.
太阳能中高温选择性吸收涂层是太阳能中高温利用的关键材料,除了需要具有较高的吸收率和较低的发射率,高温稳定性是制约其实用化的一大障碍。传统中高温选择性吸收涂层采用金属钼和钨等单质金属纳米粒子为吸收粒子,大气稳定性差;金属间化合物原子间的键合不仅有金属键,也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具有较强的高温稳定性。.本项目拟采用高温稳定的铌硅金属间化合物为吸收粒子,分别采用铌硅的氮化物和氧化铟锡作为介质材料,形成介质材料包覆纳米粒子的吸收层。首先分析低温发射率和高温发射率的区别,研究填充因子、膜系结构对高温发射率的影响,对膜系进行光学设计和光谱裁剪,降低涂层高温发射率;其次对涂层热处理前后的结构、成分、界面状态等分析,得到高温条件下膜层性能退化机理,重点研究氮元素和易结晶氧化铟锡掺入对膜层致密性的影响,以及致密性和高温稳定性的关系。本课题的研究将为降低发射率和提高涂层稳定性开辟新的路径,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结项摘要

中高温选择性吸收涂层是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核心,要求太阳光谱可见光到近红外范围内具有高的吸,同时在红外波段具有较低的发射率,能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传统的单一金属陶瓷的高温稳定性制约了该技术在大气下使用的规模化推广,本项目采用高温稳定的铌硅金属间化合物取代传统的Mo、W等单一金属,利用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稳定性实现涂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氮掺杂和ITO掺杂能有效构建出不同消光系数和折射率的单层膜,软件模拟和实际制备均得到了高吸收低发射的涂层,最佳性能:吸收率为95.27%,发射率为4.2%;研究了Nb-Si-N和Nb5Si3-ITO薄膜致密性和高温稳定性的关系,得到致密性是高温稳定性的基础,氮掺杂和ITO掺杂均能有效的提高涂层的稳定性。通过研究退火前后Nb5Si3-ITO膜层厚度的变化,得到大气条件下高温稳定性变差是吸收层被氧化造成的;.以Nb5Si3-ITO为基础研究了不锈钢衬底上制备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光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并对膜层进行了优化,降低500℃的发射率。制备在Mo-Ag为红外高反射层上的涂层初始光学性能最优 (α=95.27%,εRT=4.2%),但含银的涂层大气热稳定性较差。Mo为红外高反射层的涂层具有最佳的热稳定性, 500℃/120 h退火后吸收率仅下降0.41%,发射率仅上升0.1%;通过改进膜系结构,500℃发射率由19.4%下降到11.3%;改良涂层依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大气下500℃退火120 h后,光学性能几乎保持不变 (α=93.18%,εRT=8.5%,ε500℃=12.5%)。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6)
复合抛物面-渐开线聚光的闷晒式太阳能热水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光学精密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史继富;朱艳青;李注苓;李育坚;徐刚;季杰
  • 通讯作者:
    季杰
Study on sodium water glass-based anti-reflective fil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钠水玻璃基增透膜的研究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DOI:
    10.1016/j.tsf.2016.05.010
  • 发表时间:
    2016-07
  • 期刊:
    Thin Solid Films
  • 影响因子:
    2.1
  • 作者:
    Huang Q. Z.;Shi J. F.;Wang L. L.;Li Y. J.;Zhong L. W.;Xu G.
  • 通讯作者:
    Xu G.
Industrially feasible Nb5Si3-ITO-based mid-to-high temperature solar-selective absorbing coating with favorable optical proper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工业可行的Nb5Si3-ITO基中高温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 DOI:
    10.1166/mex.2016.1317
  • 发表时间:
    2016-08
  • 期刊:
    Materials Express
  • 影响因子:
    0.7
  • 作者:
    Shi Jifu;Sun Yaoming;Huang Qizhang;Zhu Yanqing;Wang Leilei;Zhong Liuwen;Xu Gang
  • 通讯作者:
    Xu Gang
A facile approach for TiO2-based superhydrophobic-superhydrophilic patterns by UV or solar irradiation without a photomask
一种无需光掩模、通过紫外线或太阳照射实现二氧化钛基超疏水-超亲水图案的简便方法
  • DOI:
    10.1039/c6cc09558e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Zhu Yanqing;Shi Jifu;Huang Qizhang;Wang Leilei;Xu Gang
  • 通讯作者:
    Xu Gang
非真空方法制备太阳能吸收涂层的研究进展
  • DOI:
    10.19289/j.1004-227x.2017.03.00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电镀与涂饰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耀明;陈寿;张玲;涂建国;周祎;江俊灵;王鑫;李明雨;马宁
  • 通讯作者:
    马宁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重庆长寿地区红层水岩作用时效性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月美;孙耀明;王晓欣;王运生;江岳安;胡芹龙
  • 通讯作者:
    胡芹龙
西南某电站引水线路滑坡特征及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农业核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耀明;王运生
  • 通讯作者:
    王运生
大渡河野坝沟泥石流危险性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运生;孙耀明;王晓欣
  • 通讯作者:
    王晓欣
龙泉山地区中生代红层水岩作用时效性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峻峰;王晓欣;孙耀明;王运生;韩丽芳
  • 通讯作者:
    韩丽芳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