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作用下土壤中根系-微生物互作与多环芳烃降解过程的耦合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123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9.基础土壤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There was a broad contamination of agricultural soils b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China. A two-step remediation approach – sorption by biochar and then rhizodegradation of PAHs in soil will be studi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aspects of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This study sought to establish the in-situ method, based on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 for assess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PAHs in rhizosphere soil and to elucidate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biochar on the veracity of the chemical method used for bioavailability assessment, demonstrate the effects of the main exudates from ryegrass roots on the desorption of biochar-sorbed PAHs and on the aging of biochar in soil, and couple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the microbes in rhizosphere with in-situ stable isotope prob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se research contents, this study will systematically elucidate the coupling mechanisms of the root-microbe interactions and the degradation of PAHs in soil rhizosphere, as affected by biochar, from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oint of view, and will supply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in-situ bioremediation of PAHs contaminated agricultural soils.
本项目拟以面广量大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生物炭吸附阻控-植物根际活化降解两步法为研究思路,从生物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着手,研究PAHs污染农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机理;建立基于固相微萃取的毫米级根际微域中PAHs生物有效性的原位表征方法,阐明生物炭外源输入对土壤中PAHs生物有效性化学评价方法的影响机制;明确主要根系分泌物对吸附态PAHs再释放的作用机制和对生物炭老化状态的影响;在原位条件下利用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关联耦合根际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降解功能,从化学和生物学角度系统阐释根系-微生物互作与PAHs降解的耦合过程与机制,并明确生物炭在此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为PAHs污染农田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结项摘要

多环芳烃(PAHs)是我国农田土壤中的首要有机污染物,其原位生物修复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绿色修复技术。本项目以PAHs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生物炭-植物根际联合作用下土壤中PAHs的微生物降解机制研究。构建了基于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土壤中PAHs生物有效性原位表征方法,通过黑麦草富集和蚯蚓富集实验验证了固相微萃取表征方法的准确性。利用热解、活化方法制备了高吸附性能生物炭,并基于此研发了新型固相微萃取探针,提高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率;利用水培实验明确了PAHs胁迫下黑麦草根系分泌物释放的动态变化。明确主导型根系分泌物小分子有机酸对生物炭吸附PAHs 效果的影响机制,揭示了根系分泌物作用下生物炭表面性质的变化特征。利用固相微萃取原位表征技术明确了糖类和氨基酸对土壤中PAH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揭示了生物炭作用下根系-微生物互作促进PAHs降解的生物学机制。利用土培实验、根箱盆栽实验明确了生物炭和根系分泌物共同作用协同促进PAHs降解。玉米秸秆生物炭和根系分泌物调控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关功能基因,进而调控了PAHs上游降解途径和下游小分子碳代谢途径。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和代谢途径等共同揭示了PAHs对土壤微生物的胁迫作用,明确了生物炭和根系分泌物介导下土壤微生物对胁迫的响应机制;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探针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明确了根际土壤中PAHs降解功能微生物物种及其演替规律,解析出功能微生物紧密合作主导了土壤中PAHs的生物降解;阐明了不同耕作模式下生物炭对PAHs的阻控与修复机制。研究了旱作、稻作和水旱轮作三种耕作模式下不同生物炭对PAHs的阻控效果,揭示了低温制备型生物和水旱轮作相结合可最大程度降低农田土壤中PAHs的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构建了适用于长三角区域典型PAHs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为PAHs污染农田土壤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Sustainable synthesis of nanoporous carbons from agricultural waste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of chlorinated organic pollutants.
从农业废弃物中可持续合成纳米孔碳及其在固相微萃取氯化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 DOI:
    10.1039/c8ra02123f
  • 发表时间:
    2018-04-27
  • 期刊:
    RSC ADVANCES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Cheng, Hu;Song, Yang;Bian, Yongrong;Ji, Rongting;Wang, Fang;Gu, Chenggang;Yang, Xinglun;Jiang, Xin
  • 通讯作者:
    Jiang, Xin
生物质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及机理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土壤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晓娜;宋洋;贾明云;王芳;卞永荣;蒋新
  • 通讯作者:
    蒋新
Effects of biochars on the bioaccessibility of phenanthrene/pyrene/zinc/lead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soil under aerobic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中菲/芘/锌/铅生物可及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DOI:
    10.1016/j.jes.2017.05.023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影响因子:
    6.9
  • 作者:
    Ni Ni;Renyong Shi;Zongtang Liu;Yongrong Bian;Fang Wang;Yang Song;Xin Jiang
  • 通讯作者:
    Xin Jiang
New insights into the response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t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stress by combining enzyme activity and sequencing analysis with metabolomic
通过将酶活性和测序分析与代谢组学相结合,对土壤微生物对多环芳烃胁迫的响应有了新的见解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影响因子:
    8.9
  • 作者:
    Xiaona Li;Changsheng Qu;Yongrong Bian;Chenggang Gu;Xin Jiang;Yang Song
  • 通讯作者:
    Yang Song
Meso-/microporous carbon as an adsorbent for enhanced performance in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of chlorobenzenes
介孔/微孔碳作为吸附剂可增强氯苯固相微萃取的性能
  • DOI:
    10.1016/j.scitotenv.2019.05.150
  • 发表时间:
    2019-09-01
  • 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9.8
  • 作者:
    Cheng, Hu;Song, Yang;Jiang, Xin
  • 通讯作者:
    Jiang, Xi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冈底斯中东部底垫-俯冲转换带附近地壳上地幔结构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史健宇;史大年;吴珍汉;赵文津;宋洋;薛光琦;宿和平
  • 通讯作者:
    宿和平
无梗五加果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药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艺溢;王福蕾;宋洋
  • 通讯作者:
    宋洋
球形孢子丝菌黑素抵御抗真菌药物杀伤作用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真菌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崔岩;李珊山;侯媛媛;宋洋;陈瑞丽;李洪霞
  • 通讯作者:
    李洪霞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产品绿色质量虚假信息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洋;徐英东;张志远
  • 通讯作者:
    张志远
异花授粉对柚果实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与内裂的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核农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冬峰;林绍生;陈巍;朱祝军;宋洋;郭秀珠;李发勇
  • 通讯作者:
    李发勇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宋洋的其他基金

土壤中微塑料生态冠的形成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土壤中微塑料生态冠的形成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 批准号:
    42277303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微塑料对设施菜地土壤中酞酸酯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 批准号:
    41877032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根际环境中生物炭吸附态氯苯的生物强化降解机制
  • 批准号:
    41301240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2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