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注射成型冷却过程中相变热传导问题的焓法建模分析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20300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303.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成型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Enthalpy method has been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hase-change heat conduction issues of crystalline polymers. In this project, an enthalpy model is set up so as to explore the temperature profiles and heat conduction with phase-change during injection molding of polyolefins. In an attempt to overcome the existing problem that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profiles during the solid-state cooling stage, correlation of latent heat of crystallization versus cooling rate, and that of melt viscosity versus temperature and shear rate are established using the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and dynamic rh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In-situ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decay at various locations within the mold cavity is carried out. Besides,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distribution of ratio of skin/core thickness of the injection-molded polyolefins are examin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e (PLM), etc. On the basis, the enthalpy model is modified so as to give the reasonable numerical solutions to the temperature profiles during injection molding of polyolefins and disclose the physical nature behind the phase-change heat conduction of crystalline polymers, which will supply good insight in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ing variables as well as forecast of cooling time of injection moldings of crystalline polymers.
"焓法"是求解结晶性聚合物相变热传导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项目拟采用"焓法"建模,探索聚烯烃注射成型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和相变热传导规律。针对固相冷却阶段"焓法"模拟与实际测量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偏差的问题,拟通过非等温动力学分析和动态流变表征方法,建立相变潜热与冷却速率以及熔体粘度与温度、剪切速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在线温度检测技术对模具型腔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进行实时测量,同时采用SEM、TEM和PLM等形态表征手段研究聚烯烃注射成型制品的形态结构和皮层、芯层厚度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焓法"模型进行改进,以期获得聚烯烃注射成型冷却过程温度场的合理数值解,并揭示结晶性聚合物相变热传导问题的物理本质,为结晶性聚合物注射成型工艺优化以及冷却时间预测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焓法”是目前求解结晶性聚合物相变热传导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避免了显式求解移动固/液相边界的繁琐步骤,使得计算过程得到大幅度简化。然而近期有文献表明,采用“焓法”在模拟聚合物冷却过程的固态阶段,实验测试值常与计算结果存在较明显偏差,其原因主要在于理论模拟中未考虑材料的非线性收缩以及熔体内部的局部剪切流动等因素。本项目立足于此,在传统焓法模型中探索性地引入P-V-T校正并结合动态流变、结晶动力学测试所得的材料结构参数,代入焓法方程进行分析模拟,得到了改进的“焓法”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冷却过程中改进“焓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非常接近,特别是在固相冷却阶段(以熔体注射操作完成100s之后)与实测数据十分吻合,这对于工业上的注塑冷却工艺设计非常有用,并可以据此设计工业注塑制品的冷却时间,从而显著缩短成型周期。我们建立了总体结晶速率与冷却速率的函数表达式,根据该公式知,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聚烯烃的结晶速率亦呈非线性的上升趋势。聚丙烯非等温或非等温结晶速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选取的模具温度(并强烈地影响着材料的实际冷却速率),并且在相转变温度附近时这种依赖性达到最高,但此后体系温度梯度进一步下降,这种依赖关系变得不明显。经实验验证,“焓法”模型不仅适用于聚烯烃材料,亦可推广至其它结晶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如:聚乳酸、PP/EPDM等)。在PP/EPDM动态硫化共混体系中,橡胶相EPDM含量较高时,材料弛豫缓慢甚至迟滞,当EPDM质量含量达到20%时,体系发生显著相分离;当EPDM含量达到50%体系形成了双相连续结构;当EPDM含量达到60%时,EPDM成为连续相基体。共混物在低频区易发生相分离,时-温叠加(TTS)原理完全失效。以无因次温度值对对数时间作图时可呈现出一个清晰的“拐点”现象,申请人提出了聚烯烃冷却固化的“三参数模型”(含A、B和C三个参数),其中A和B仅与注塑工艺因素有关,参数C与材料内部结构因素有关,经不同聚烯烃(PP、HDPE、LDPE)测试并验证,该公式的理论预期和实验结果相符,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本工作为结晶性聚合物注射成型工艺优化以及冷却时间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并对后继研究聚合物凝固过程对聚合物结晶动力学及相结构演变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hermo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Polyethylene/Wood Composites
聚乙烯/木材复合材料的热流变性能和热稳定性
  • DOI:
    10.1080/00222348.2012.755438
  • 发表时间:
    2013-04
  • 期刊:
    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Part B-Physics
  • 影响因子:
    1.4
  • 作者:
    Miao, Ji-Bin;Xia, Ru;Chen, Peng;Qian, Jia-Sheng
  • 通讯作者:
    Qian, Jia-Sheng
3D simulation of shrinkage behaviour of injection-molded poly(lactic acid): effect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and part thickness
注塑聚乳酸收缩行为的 3D 模拟:加工参数和零件厚度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Guo-jun Cheng;Li-fen Su;Ru Xia;Jia-sheng Qian
  • 通讯作者:
    Jia-sheng Qian
Study on crystallization and compatibility of nitrile butadiene rubber (NBR)/polyoxymethlene (POM) blends modified by a polyether polyol
聚醚多元醇改性丁腈橡胶(NBR)/聚甲醛(POM)共混物的结晶及相容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Journal of Polymer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2
  • 作者:
    Su, Li-Fen;Miao, Ji-Bin;Qian, Jia-Sheng;Chen, Peng
  • 通讯作者:
    Chen, Peng
聚乙烯/EVA共混体系相分离行为的动态流变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化工新型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丽芬;苗继斌;钱家盛;陈鹏
  • 通讯作者:
    陈鹏
聚丙烯/乙丙橡胶共混体系相分离的流变学表征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斌;章于川;夏茹;钱家盛
  • 通讯作者:
    钱家盛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换热孔回填材料含水率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对热物性影响研究
  • DOI:
    10.19912/j.0254-0096.tynxb.2020-1390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太阳能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罗婷婷;王林;裴鹏;杨斌;邹行
  • 通讯作者:
    邹行
利用MIVM模型预测冶金级硅真空精炼过程杂质的挥发特性
  • DOI:
    10.13922/j.cnki.cjovst.2016.10.18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于强;伍继君;马文会;刘凯;魏奎先;杨斌;戴永年
  • 通讯作者:
    戴永年
Removal of impurities from metallurgical grade silicon by addition of ZnO to calcium silicate slag
硅酸钙渣中添加ZnO去除冶金级硅中的杂质
  • DOI:
    10.1016/j.seppur.2016.06.060
  • 发表时间:
    2016-10
  • 期刊: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8.6
  • 作者:
    王繁茂;伍继君;马文会;徐敏;雷云;杨斌
  • 通讯作者:
    杨斌
基于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
  • DOI:
    10.16385/j.cnki.issn.1004-4523.2015.04.018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振动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斌;程军圣
  • 通讯作者:
    程军圣
Long Non-Coding RNA STARD13-AS Suppress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长非编码 RNA STARD13-AS 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 DOI:
    10.2147/ott.s217094
  • 发表时间:
    2019-11
  • 期刊:
    OncoTargets and Therapy
  • 影响因子:
    4
  • 作者:
    杨斌;周声宁;谭嘉男;黄静;陈志涛;钟广宇;韩方海
  • 通讯作者:
    韩方海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