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菉大型矽卡岩矿床铜钨元素共生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70208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5.矿床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Copper and tungsten elements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ge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 genetic types of ore-bearing rocks related to copper and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are also unlike, indicating that it is seem to be difficult to exist together for copper and tungsten elements. However, more and more skarn copper-tungsten polymetallic deposits have been discovered, but the paragenesis mechanism of copper and tungsten elements in these deposits was unclear and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concerns which need to understand.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large-medium size skarn copper-tungsten polymetallic deposits, such as Shilu, Yingwuling, Qiguling, have been discovered and evaluated in Yunkai area. The Shilu large Cu-W-Mo deposit, once a skarn Cu deposit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 the best place for studying the mineraliz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per and tungsten. Based on a systematic study of deposit geology and an anatomy of the Shilu Cu-W-Mo deposit,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petrology, fluid inclusions and element geochemistry, aiming to investigate metallogenic specialization of magmatic rocks, invert the evolution of ore-forming fluids and discuss the enrichment process of copper and tungsten.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clarify the elemental paragenesis mechanism of copper and tungsten in the polymetallic deposit, and set up reasonable mineral model. This study not only enriches the metallogenic theory but also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of prospecting exploration in Yunkai area.
铜与钨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岩浆岩成矿专属性,两者似乎很难共生。然而,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矽卡岩矿床铜钨元素共生现象普遍存在,但其共生机制尚不清楚,是一个亟待查明的重要科学问题。近年来在云开地区发现了一批诸如石菉、鹦鹉岭和旗鼓岭等大-中型矽卡岩铜钨多金属矿床。石菉矿床曾经是一个矽卡岩铜矿,近年来勘查探明大量钨与之共生,构成一个大型铜钨钼矿,是解剖研究铜、钨共生机制的理想场所。本申请拟选择石菉矿床为研究对象,以系统的矿床地质学研究为基础,通过开展岩石学、流体包裹体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试图查明矿区内不同矿化类型的矿体及相关花岗质岩石的时、空分布格局,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解析铜、钨元素的聚集沉淀过程。目的在于探讨矽卡岩矿床铜钨共生机制,建立矿床模型,以达到促进区域深部找矿和丰富矿床成矿理论之目的。

结项摘要

矽卡岩矿床铜钨元素共生现象普遍存在,但其共生机制尚不清楚,是一个亟待查明的重要科学问题。近年来在云开地区发现了一批诸如石菉、鹦鹉岭和旗鼓岭等矽卡岩铜钨多金属矿床。通过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的进展与成果:. (I)精细厘定石菉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格架。石菉矿床含矿斑岩锆石U-Pb年龄、石榴子石U-Pb年龄以及辉钼矿Re-Os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构成石菉矿床完整的成岩成矿作用时间体系,精确厘定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与其北东方向的天堂矽卡岩型铜铅锌矿床形成于同一时期。. (II)限定石菉不同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其源区性质和岩浆演化对成矿过程的制约。石菉矿床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Sr-Nd-Pb-Hf-O同位素组成特征、矿物学特征等多个方面证实石菉岩体为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岩浆源区可能来自俯冲残留板片或者反映岩浆源区曾受到俯冲带流体交代改造,并且其源岩岩浆部分熔融过程中有新元古代岛弧岩浆物质和地壳再循环物质的加入。. (III)查明流体包裹体特征、演化过程以及铜、钨矿化元素的富集、沉淀和共生机制。综合研究提出石菉矿床中释放出的岩浆热液流体能同时提供Cu、W矿化元素,铜钨多金属成矿作用与中酸性岩浆交代碳酸盐类围岩、流体的降温冷却、沸腾作用以及流体混合密切相关。早白垩世时期,中国大陆处于伸展阶段,地壳伸展减薄导致大规模的地幔物质上涌,从而引起残留的大洋板片重熔并交代次大陆岩石圈,以及古老壳源物质(包含有新元古代岛弧物质参与)的部分熔融形成含矿岩浆。富含Cu和W矿化元素的含矿岩浆沿古钦杭结合带上升侵位并发生强烈的结晶分异,伴随中高温岩浆热液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铜、钨多金属矿化在成矿岩体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面、破碎带等构造薄弱带富集,形成石菉矽卡岩型矿床。. (Ⅳ)综合系统划分区内成矿系列,建立成矿动力学模型,为云开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和找矿勘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钦杭成矿带南段旗鼓岭铜钨钼多金属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成矿物质来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伟;欧阳志侠;陈友良;赵海杰;刘东宏;吴晓东;杨胜虎;汪汝澎;楚克磊
  • 通讯作者:
    楚克磊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燕山晚期主要多金属矿床成矿系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矿床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伟
  • 通讯作者:
    郑伟
钦杭成矿带南段阳春盆地中侏罗世钨铅锌矿床的厘定及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海杰;郑伟;欧阳志侠;汪汝澎;杨胜虎
  • 通讯作者:
    杨胜虎
阳春盆地陂头面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 锆石微量元素及地质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伟;毛景文;欧阳志侠;赵财胜;于晓飞;赵海杰;刘东宏;吴晓东
  • 通讯作者:
    吴晓东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人工草地建植对昭苏盆地山地草甸碳水通量特征的影响
  • DOI:
    10.16742/j.zgcdxb.2017-02-0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草地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祥;郑伟;朱亚琼;关正翾;唐高溶
  • 通讯作者:
    唐高溶
太子参肌动蛋白基因PhACT2的全长cDNA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DOI:
    10.13271/j.mpb.015.000460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分子植物育种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丁铃;江维克;周涛;龙登凯;郑伟;李军;肖承鸿
  • 通讯作者:
    肖承鸿
一种基于WLD特征的盲检测数字水印算法
  • DOI:
    10.16180/j.cnki.issn1007-7820.2016.07.005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电子科技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伟;张大兴;景阳帅
  • 通讯作者:
    景阳帅
纳米SiO2润滑油改善内燃机气缸套-活塞环润滑摩擦性能的基础试验研究
  • DOI:
    10.13949/j.cnki.nrjgc.2018.03.009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内燃机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伟;白敏丽;胡成志;吕继组
  • 通讯作者:
    吕继组
硼钢B1500HS奥氏体状态下Arrhenius本构模型
  • DOI:
    10.14158/j.cnki.1001-3814.2016.06.032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热加工工艺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巧玲;唐炳涛;郑伟
  • 通讯作者:
    郑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