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太阳能电站新型聚光收集转换系统的综合分析与设计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77540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506.机械设计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The idea of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SSPS) is that sunlight is collected and converted into electricity in space, and then transmitted to the ground-receiving device via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WPT), and finally converted into ground-power. The solar energy collection and conversion system is the forefront of the SSPS, which is critical for the stable and highly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SSPS. For heliostat tracking, typical SSPS conceptual designs depend on the real-time adjustment of the whole collection system or multiple module, which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research group, which the applicant belongs to, has proposed a novel design of SSPS- the OMEGA (Orb-shape Membrane Energy Gathering Array). The new idea is based on line focus of spherical concentrator, which avoids the large-scale motion and decreases the system mass. This project draws up to implement in-depth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layout optimiza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 array, the modular design of ultra-large space structur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of the solar energy collection and conversion system in space. Then, it aims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ultiple fields, such as light, structure, electricity and heat, and finally achieves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whole system. It is to be wished that this projec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MEGA concept from the conceptual design to the detailed design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provide more novel design ideas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SSPS in our country.
空间太阳能电站是在太空将太阳能收集、转换为电能,并经由无线能量传输装置传回地面,再经由地面装置转换为地面电力的系统。太阳能收集与转换系统是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能量转换的最前端,对电站平稳、高效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内外典型电站方案运行时均需整体或多部件协同实时调整保持定日,控制难度极大。申请者所在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球面线聚焦原理的OMEGA创新方案,采用球形聚光器可避免系统大范围运动,利用聚光方式收集太阳能,可大大降低系统质量。本项目拟针对OMEGA方案太阳能收集与转换系统中存在的线聚焦光伏电池阵列布局优化、超大型空间结构模块化结构设计、空间环境聚光系统热设计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揭示太阳能收集与转换系统中光-机-电-热多场的相互作用机理,实现系统整体的综合优化设计。推动OMEGA方案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工程应用的发展,为未来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建设提供设计思路与理论支撑。

结项摘要

项目紧密围绕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按任务计划书开展工作,完成了项目预定内容和指标。以OMEGA空间太阳能电站创新方案中的收集与转换系统为载体,开展了球面-线聚焦光伏电池阵列布局及形状优化、超大型空间结构模块化结构设计、空间环境聚光系统热设计等研究工作,研制了一套室内、瓦级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演示验证系统,该系统能够为验证聚光系统耦合模型和多系统协同运行等提供初步试验环境。解决了高效、均匀化“球形-线聚焦”聚光系统工作模式、面向收集效率最大化的模块化拓扑构型生成准则、太阳能收集与转换系统光-机-电-热多场耦合模型等三个科学问题。通过理论建模、仿真分析、地面试验等环节的迭代修正,揭示了太阳能收集与转换系统中光-机-电-热多场的相互作用机理,实现多场耦合意义下系统的综合设计。为未来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建设提供设计思路与理论支撑。. 在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项目团队在本领域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5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同时,项目团队张逸群、杜敬利、杨东武作为核心人员,参与获得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9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人才培养方面,项目组负责人张逸群2020年继续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支持,2021年得到了国防科技卓越青年基金支持。同时,项目执行期间,培养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4人。. 基于项目的成果,团队积极探索了空间太阳能电站在近期空间能源利用方面的可行性方向:基于微波无线传能技术的高效空间卫星充电系统。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所属“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本项目负责人张逸群为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课题一负责人。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5)
专著数量(2)
科研奖励数量(2)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4)
Structural design,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an H-style deployable mechanism for large space-borne mesh antennas
大型星载网状天线H型展开机构结构设计、分析与实验验证
  • DOI:
    10.1016/j.actaastro.2020.09.032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Acta Astronautica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Zihan Sun;Yiqun Zhang;Dongwu Yang
  • 通讯作者:
    Dongwu Yang
Solar ray collection rate fluctuation analysis with Monte Carlo Ray Tracing method for space solar power satellite
空间太阳能发电卫星蒙特卡罗射线追踪法太阳射线收集率波动分析
  • DOI:
    10.1016/j.solener.2019.04.067
  • 发表时间:
    2019-06
  • 期刊:
    Solar Energy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Ji Xiangfei;Zhang Yiqun;Li Xianli;Fan Guanheng;Li Meng
  • 通讯作者:
    Li Meng
Attitude control of space solar power satellite with large range of mutual motion among subsystems
大范围子系统互动空间太阳能卫星姿态控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5.6
  • 作者:
    Ji Xiangfei;Zhang Yiqun;Fan Guanheng;Li Meng;Li Xianli
  • 通讯作者:
    Li Xianli
Winding strategy of driving cable based on dynamic analysis of deployment for deployable antennas
基于展开动态分析的可展开天线驱动电缆缠绕策略
  • DOI:
    10.1007/s12206-019-0906-9
  • 发表时间:
    2019-11
  • 期刊: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1.6
  • 作者:
    Yiqun Zhang;Dongwu Yang;Zihan Sun;Na Li;Jianghua Du
  • 通讯作者:
    Jianghua Du
Numerical form-finding method for large mesh reflectors with elastic rim trusses
弹性边缘桁架大网状反射器数值找形方法
  • DOI:
    10.1016/j.actaastro.2018.04.007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Acta Astronautica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Yang Dongwu;Zhang Yiqun;Li Peng;Du Jingli
  • 通讯作者:
    Du Jingl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空化射流钻径向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 DOI:
    10.3969/j.issn.2096-1693.2020.03.03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石油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根生;田守嶒;张逸群
  • 通讯作者:
    张逸群
OMEGA型空间太阳能电站聚光系统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阳;段宝岩;黄进;李勋;张逸群;范健宇
  • 通讯作者:
    范健宇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as recovery from natural gas hydrate using multi-branch wells: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多分支井天然气水合物采气数值模拟:三维模型
  • DOI:
    10.1016/j.energy.2020.119549
  • 发表时间:
    2021-04
  • 期刊:
    Energy
  • 影响因子:
    9
  • 作者:
    张潘潘;田守嶒;张逸群;李根生;张文宏;Waleed AliKhan;马路尧
  • 通讯作者:
    马路尧
天然气水合物旋转空化射流冲蚀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逸群;武晓亚;李根生;胡萧;惠成玉;谭雅文;黄浩宸
  • 通讯作者:
    黄浩宸
社区O2O零售业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南京市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经济地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逸姬;甄峰;张逸群
  • 通讯作者:
    张逸群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逸群的其他基金

复杂缠绕线导光纤释放过程动力学分析与失效机理研究
  • 批准号:
    U2241247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25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机/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120 万元
  • 项目类别: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场耦合的静电成形薄膜反射面天线电极布局优化设计
  • 批准号:
    51405361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