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酷的青藏高原为何蕴藏丰富的拟步甲种类?--基于裂变选择理论和岛屿生物演化理论的分析和解释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57230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402.动物系统与分类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here are 815 tenebrionid species or subspecies recorded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approximately 40% among them are endemic to the Plateau. However, in the relatively smaller area around the Plateau, there currently are 1134 species or subspecies recorded in this family, and approximately 60% species are endemic. In this sense,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species diversity survey is very broad. Why are there abundant tenebrionid species subsis in the harsh Qinghai-Xizang Plateau? How did they speciate? What kind of evolutionary paths did they pass? And what kind of strategies and mechanisms did they take in the formation of species diversity, species differentiation and adaptation? Darkling beetles from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are highly differentiate from 3000 to 5000 m a.s.l., and with highly simil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mong the closely related genera or species. How to clarify these phenomena theoretically, this is the motivation of this project. Applicants have been doing study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adapt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for a long time, and already achieve some positive results which would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ject. The project aims to carry out the faunal origin, species differentiation, phylogenetics, and biogeography of Tenebrionidae from plateau,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molecular, biological, and biogeographical data.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will be suggested on that basis, by using the theories of disruptive selection, island biological evolution, historical and phylogenetic biogeography. The results will to promote the studies of insect diversity and adaptive in Qinghai-Xizang Plateau develop rapidly.
青藏高原拟步甲已知815种(亚种),其中特有种占40%,而其周边地区的面积小,却记录有1134种(亚种)拟步甲,且特有种高达约60%,表明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空间还很大。严酷的青藏高原为何蕴藏如此丰富的拟步甲种类?它们怎样产生并经过怎样的进化方式?其物种多样性的产生、物种的分化和适应采取了怎样的策略和机制?青藏高原拟步甲物种在海拔3000-5000 m的尺度内高度分化,其近缘属、种的体貌特征具有高度相似性,这些现象需要从理论上给予阐明,这就是本课题的动因。申请者长期研究青藏高原拟步甲的物种多样性及适应进化并取得积极成果,为本项目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本课题将通过形态、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等数据,对该高原拟步甲的区系起源、分化、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等开展研究,进而用裂变选择、岛屿生物演化、历史的和支序的生物地理学理论作出合理性解答,以推动青藏高原昆虫多样性与适应研究向前更快地发展。

结项摘要

本项目聚焦青藏高原拟步甲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和分类地位、分布格局形成与高原适应性等理论问题,在团队共同攻关努力下,取得如下初步成果:.一、揭示拟步甲物种多样性获得重要突破。经对13万件拟步甲标本分类鉴定,加上查证模式和文献整理,获得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拟步甲7亚科61族284属2137种(亚种),其中中国境内6亚科38族148属1018种,境外7亚科46族206属1336种(亚种);科学新发现1亚族、3属(亚属)、101种(亚种),发现中国新记录3属(亚属)、33种;描述2种雄性新发现;提出24种新异名和新同名;提出2亚种新等级,新组合种2种;指定选模23种;建立了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拟步甲物种数据库。.二、初步揭示了拟步甲科8族属间系统演化关系和分类地位。综合形态、分子、生物学等数据,构建了琵甲族、刺甲族、齿甲族、烁甲族、刺足甲族、高伪叶甲族、莱甲族和垫甲族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推断了它们的起源和分化时间,分析其物种多样性产生的原因、生存方式和策略,以及机制等问题;应用裂变选择、岛屿生物演化和历史生物地理学等理论对其物种多样性形成做出初步揭示;还利用形态与分子相结合的方法对一些种的幼虫进行了鉴定。.三、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拟步甲的基本区系性质和起源。研究数据显示,青藏高原拟步甲区系成分以中日界+东洋界+古北界的混合种类为主,占比高达 99. 05%;高原特有种高达 66. 9%;推断中亚地区是世界琵甲族的起源中心,泛喜马拉雅地区是世界琵甲族的属、种分化中心,通过裂性自然选择加速高原种快速分化。.四、发表原创性论文22篇(部),其中SCI 15篇,中文核心5篇;完成专著1部《Revision of the genus Bioramix Bates, 1879 (Coleoptera: Tenebrionidae: Platyscelidini) from China. Zootaxa. Monograph, 发表中》;完成《泛青藏高原拟步甲志》系列专著一书初稿;论文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6篇;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生5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Laena Dejean, 1821 (Tenebrionidae: Laenini) from Jiangsu in China
中国江苏的 Laena Dejean 属两个新种,1821 年(拟甲虫科:Laenini)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Entomological Review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魏中华;任国栋
  • 通讯作者:
    任国栋
中国云南烁甲属Amarygmus Dalman分类研究及中国三新纪录种 (鞘翅目:拟步甲科:烁甲族)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四川动物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赛红;任国栋
  • 通讯作者:
    任国栋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Blaptogonia from the Himalayas with four DNA markers (Coleoptera, Tenebrionidae, Blaptini)
来自喜马拉雅山的 Baptogonia 属的一个新种,具有四个 DNA 标记(鞘翅目、拟步甲科、Blaptini)
  • DOI:
    10.3897/zookeys.773.24656
  • 发表时间:
    2018-07
  • 期刊:
    ZooKeys
  • 影响因子:
    1.3
  • 作者:
    李秀敏;白兴龙;任国栋
  • 通讯作者:
    任国栋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Gnaptorina Reitter from the Hengduan Mountains, China (Coleoptera: Tenebrionidae: Blaptini)
中国横断山食鸟属二新种(鞘翅目:拟步甲科:Blaptini)
  • DOI:
    10.11646/zootaxa.4695.1.7
  • 发表时间:
    2019-11-06
  • 期刊:
    ZOOTAXA
  • 影响因子:
    0.9
  • 作者:
    Li, Xiu-Min;Bai, Xing-Long;Ren, Guo-Dong
  • 通讯作者:
    Ren, Guo-Dong
Two new species of comb-clawed beetles (Coleoptera: Tenebrionidae: Alleculinae) from Yunnan, China
中国云南栉爪甲虫两个新种(鞘翅目:拟甲虫科:Alleculinae)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Zootaxa
  • 影响因子:
    0.9
  • 作者:
    李曌旭;任国栋
  • 通讯作者:
    任国栋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FOUR NEW SPECIES OF INDALMUS GERSTAECKER, 1858 FROM CHINA
Indalmus Gerstaecker 的四个新种,1858 年来自中国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ANNALES ZOOLOGICI (Warszaw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常凌小;任国栋
  • 通讯作者:
    任国栋
丽斑芫菁成虫及一龄幼虫记述 ( 鞘翅目: 芫菁科, 斑芫菁族)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子渊;王兰蕊;任国栋;潘昭
  • 通讯作者:
    潘昭
二纹蕈甲成虫触角的感器类型与分布特点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昆虫应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静;任国栋;董建臻;王圆圆
  • 通讯作者:
    王圆圆
中国掘甲族一新纪录属种(鞘翅目,拟步甲科)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动物分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秀娟;任国栋
  • 通讯作者:
    任国栋
蓝绿齿角芫菁异型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鞘翅目:芫菁科)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秀敏;任国栋;王新谱
  • 通讯作者:
    王新谱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任国栋的其他基金

中国拟天牛科、幽甲科和斑蕈甲科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学
  • 批准号:
    31970452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6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伪瓢虫科分类与系统发生(鞘翅目:扁甲总科)
  • 批准号:
    31272341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7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青藏高原拟步甲的区系起源与适应进化
  • 批准号:
    30870322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泛甲壳动物系统发生的研究
  • 批准号:
    30630010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14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中国树栖拟步甲的系统学与多样性特征
  • 批准号:
    30570209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2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朽木甲科系统学与分类地位研究(鞘翅目:拟步甲总科)
  • 批准号:
    30370178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琶甲族昆虫的系统演化关系和资源开发研究
  • 批准号:
    30170117
  • 批准年份:
    2001
  • 资助金额:
    16.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荒漠半荒漠地区拟步甲分类研究
  • 批准号:
    39460016
  • 批准年份:
    1994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