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提灯藓科系统和分类修订及其与北美间断分布相似种关系探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47030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9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201.植物分类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The family Mniaceae traditionally consists of nine genera and about 82 species in the world. Most species of the family are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family concepts and its classification system are clearly outdated. Although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Mniaceae has been altered several times, no consensus has been reached. Currently, there co-exist three concepts: i.e. conservative system (traditional concept), liberal system (in much broader sense) and narrower system (smaller families). A modern molecular systematics basically has not been applied to the Mniaceae. This has severely restricted our true understanding of the taxonomic concepts of the family. East Asia is the center of species diversity of the Mniaceae, consisting of 68% of the species in the world. Among the East Asian species, 95% of them occur in China. Therefore, East Asia is an ideal platform to study the Mniaceae. This project will study all species of the Mniaceae from East Asia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morphological study in conjunction with using modern cell biology and molecular systematics methodology. The aims of this research are: 1) to re-investigate the family concepts; 2) to re-evaluate the generic relationships among all nine genera; 3) to re-define the species concepts using reliable and stabl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4) to reveal the unknown/problematicdisjunct species or vicarious species between 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 and finally 5) to revise all species of the Mniaceae from East Asia. This research will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entire family Mniaceae in the world.
传统的提灯藓科(Mniaceae)包含9属,全世界约82种。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该科的系统分类概念已经过时,虽经历了数次变动,但至今未达成共识,以至传统、广义和提灯藓小科概念并存。现代分子系统学研究尚未在提灯藓科开展,影响了对该科分类概念的真实把握。东亚地区是提灯藓科物种多样性中心,占世界种数68%,其中95%的种类在中国有分布,是开展提灯藓科系统学研究的理想平台。本项目拟以东亚分布的提灯藓科植物为研究对象,以经典分类学研究为基础,结合现代细胞学、分子系统学研究技术,重新探讨该科的概念,重构科内的属间关系,重新评估物种划分的形态学特征,寻找稳定的分类性状,在此基础上,澄清那些长期困扰着研究者、间断分布于东亚和北美的相似种的关系,并对东亚提灯藓科的种类和分布进行全面修订,为世界范围提灯藓科的全面修订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项摘要

传统的提灯藓科(Mniaceae)包含9个属,全世界约82种。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东亚地区是提灯藓科物种多样性中心,有8属56种1亚种,中国有8属53种,日本有7属27种3亚种。本项目对东亚提灯藓科进行了全面的分类学研究和修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 发现了贵州匐灯藓(Plgiomnium guizhouense)新种。② 确认了爪哇立灯藓(Orthomnion javense)和无边立灯藓(O. elimbatum)在中国的新分布。隐缘立灯藓(O. loheri)为爪哇立灯藓的新异名。③ 吴氏立灯藓(O. wui)被转移到匐灯藓属更名为吴氏匐灯藓(P. wui)。④ 侧枝匐灯藓(P. maximoviczii)更名为具喙匐灯藓侧枝亚种(P. rhynchophorum subsp. maximoviczii)。尖叶匐灯藓(P.acutum )更名为匐灯藓厚角变种(P. cuspidatum var. trichoanes)。⑤ 平肋提灯藓(Mnium laevinerve)为长叶提灯藓(M. lycopodioides)的新异名。⑥ 无边匐灯藓(P.elimbatum)和瘤柄匐灯藓(P. venustum)移出东亚植物区系。⑦ 澄清一些间断分布于东亚和北美相似物种之间的关系。⑧ 将形态学研究和现代分子系统学研究技术结合起来,对提灯藓科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评估了各个属在提灯藓科的系统地位。⑨ 预测了提灯藓科的一些种类在世界的地理分布,验证了DNA条形码在提灯藓科物种鉴定的准确性。⑩ 经过本项目研究修订,东亚地区提灯藓科植物有8属52种3亚种,其中中国有8属50种2亚种,日本有7属25种2亚种。本项目为世界范围内提灯藓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分布研究和全面修订打下坚实的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0)
Atrichum laoshanense Y.-J.Yi & S.He, a new species of Polytrichaceae from eastern China
崂山炭菌
  • DOI:
    10.1179/1743282015y.0000000023
  • 发表时间:
    2015-10
  • 期刊:
    Journal of Bryology
  • 影响因子:
    1.9
  • 作者:
    Yan-Jun Yi;Si He
  • 通讯作者:
    Si He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外源脱落酸增强甘薯幼苗耐盐性的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1):201-208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衣艳君;史衍玺;杨洪兵;刘家尧
  • 通讯作者:
    刘家尧
豌豆过氧化氢酶在烟草叶绿体中的过量表达提高了植物的抗逆性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凤德;衣艳君;王海庆;王学臣;刘家尧;WANG Fengde1,YI Yanjun1,WANG Haiqing2,WANG Xuechen
  • 通讯作者:
    WANG Fengde1,YI Yanjun1,WANG Haiqing2,WANG Xuechen
脂肪酸去饱和酶参与植物对胁迫的响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海燕;衣艳君;刘家尧;张洪霞
  • 通讯作者:
    张洪霞
甘薯幼苗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外源钙的缓解效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植物生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衣艳君;杨洪兵;史衍玺;刘家尧
  • 通讯作者:
    刘家尧
拟南芥AMP1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株系的抗旱性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植物生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萍;衣艳君;董春海;刘家尧
  • 通讯作者:
    刘家尧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衣艳君的其他基金

东亚偏蒴藓属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 批准号:
    31872650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提灯藓科DNA条形码序列筛选及系统发育分析
  • 批准号:
    31170191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5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扁萼苔科(Radulaceae)的分类学研究和疑难种的分子鉴定
  • 批准号:
    31070186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扁萼苔科的分类修订
  • 批准号:
    30870159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