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 der Waals作用力对水在石墨烯表面吸附的影响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097423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4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004.凝聚态物质电子结构
  • 结题年份:
    2012
  • 批准年份:
    200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0-01-01 至2012-12-31

项目摘要

由于潜在应用背景和重要学术价值,水与石墨类材料的相互作用吸引了人们广泛兴趣。这种相互作用与很多物理现象(如浸润性质、水对低维碳材料电输运性质的影响、碳纳米管在生物媒介中的功能等)有密切的关系。 基于经验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水分子吸附能的大小对碳纳米管内填充水影响很大。 与此类似,石墨亲或疏水性也由单个水分子的吸附能决定。 尽管这种相互作用如此重要,人们对于它的了解却很不够,即使是单个水分子在单层石墨表面的吸附能量和吸附结构目前在理论或实验上都没有确定。 这是由于水与石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van der Waals作用,而这种非局域的长程相互作用强度很弱,实验上很难测量。此外,现有的密度泛函理论也不能正确描述这种相互作用。本项目将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水与石墨的相互作用,并通过经验或半经验的修正,发展能够在密度泛函基础上定量描述van der Waals作用的一般方法。

结项摘要

本项目围绕水在石墨烯等材料表面的吸附等引起人们广泛兴趣的关键问题,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工具,发展了密度泛函理论基础上定量描述van der Waals作用的一般方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一方面,我们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水和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考虑了通常被忽视的范德华力和氢键引起的修正,利用扩散蒙特卡罗(DMC)方法和无规相近似(RPA)方法,突破了传统密度泛函理论的局限,证明了在水/石墨烯体系中考虑Van der Waals作用力的重要性,得出了小于100meV的吸附能,并预言在低温下水分子能在石墨烯表面超快扩散。我们还从考虑Van der Waals作用力的密度泛函理论出发,研究了水与金属基底上的石墨烯(metal-supported graphene)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展示不同的金属基底能够使水和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调控水分子的放置和选择不同的金属基底能够得到电子或空穴掺杂的石墨烯。另一方面,我们在冰表面吸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在以往提出的冰表面序参量的基础上,我们构造了被认为是最接近冰的平衡晶形,进行了经验势的分子动力学研究,并分析了van de Waals作用的影响。我们发现冰表面有效电荷所引起的局域电场直接影响着表面层水分子的电偶极矩及Van der Waals作用力,进而使得冰表面分子空位形成能随序参量的变化分布的非常宽,这表明冰表面上的空位数比之前人们估计的要多得多,从而使冰晶颗粒在物理化学反应中比原来预计的要更加活泼。最近我们又证明冰表面的吸附不仅仅取决于冰表面最近邻OH悬挂键,也与整个冰表面悬挂的OH键的相关;同时冰表面的吸附能与序参量之间有一个正比关系,这预示着分子吸附更容易发生在序参量大的冰表面。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water on graphene from first principles
从第一原理看水在石墨烯上的吸附和扩散
  • DOI:
    10.1103/physrevb.84.033402
  • 发表时间:
    2011-07-01
  • 期刊:
    PHYSICAL REVIEW B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Ma, Jie;Michaelides, Angelos;Wang, Enge
  • 通讯作者:
    Wang, Enge
Influence of water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etal-supported graphene: Insights from van der Waal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水对金属支撑石墨烯电子结构的影响:范德华密度泛函理论的见解
  • DOI:
    10.1103/physrevb.85.085425
  • 发表时间:
    2012-02-21
  • 期刊:
    PHYSICAL REVIEW B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Li, Xiao;Feng, Ji;Michaelides, Angelos
  • 通讯作者:
    Michaelides, Angelos
Valley-selective circular dichroism of monolayer molybdenum disulphide.
单层二硫化钼的谷选择性圆二色性
  • DOI:
    10.1038/ncomms1882
  • 发表时间:
    2012-06-06
  • 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影响因子:
    16.6
  • 作者:
  • 通讯作者:
An atlas of carbon nanotube optical transitions
碳纳米管光学跃迁图集
  • DOI:
    10.1038/nnano.2012.52
  • 发表时间:
    2012-05-01
  • 期刊:
    NATURE NANO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38.3
  • 作者:
    Liu, Kaihui;Deslippe, Jack;Wang, Feng
  • 通讯作者:
    Wang, Feng
Intrinsic radial breathing oscillation in suspend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悬浮单壁碳纳米管的固有径向呼吸振荡
  • DOI:
    10.1103/physrevb.83.113404
  • 发表时间:
    2011-03-22
  • 期刊:
    PHYSICAL REVIEW B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Liu, Kaihui;Wang, Wenlong;Wang, Feng
  • 通讯作者:
    Wang, Fe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表面人工低维结构的功能设计与构造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物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白雪冬;曹则贤;郭建东;夏柯;陈弘;王恩哥;高世武;杜小龙;郭丽伟;马旭村
  • 通讯作者:
    马旭村
Water on NaCl Surface: Adsorption, Diffusion, Dissolution, and Nucleation
氯化钠表面的水:吸附、扩散、溶解和成核
  • DOI:
    10.1166/jctn.2008.2466
  • 发表时间:
    2008-03
  • 期刊:
    J.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Yong Yang;王恩哥
  • 通讯作者:
    王恩哥
In situ probing mechanical pro
原位探测机械产品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开辉;白雪冬;王恩哥
  • 通讯作者:
    王恩哥
Na原子在Si(111)-(7x7)薄膜的吸附:从二维原子气到纳米团簇阵列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物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薛其坤;王恩哥;吴克辉;樱井利夫;川添良幸;张绳百
  • 通讯作者:
    张绳百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恩哥的其他基金

冰表面小分子吸附与扩散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 批准号:
    11274012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7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水在表面反应过程中的全量子化效应研究
  • 批准号:
    91021007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1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