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肌细胞延迟钠电流增大的促触发活动和致心房颤动作用及其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27025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0204.心电活动异常与心律失常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he preval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about 10% in elderly patients. Reentry mechanism is attributed to the genesis of AF. Preliminary research from this group indicated that the increase in late sodium current (late INa) and calmoduline kinase II-mediated 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triggered activities in the atrial cells, which is either independently or dependent to reentry mechanism to initiate the episodes of polymorphic atrial tachycardia and AF. In the isolated heart model of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 the increase in late INa by ATX-II was found to cause triggered activities, and both premature beat triggered (at 3-5 nM range) or spontaneous (at 10-15 nM range)polymorphic atrial tachycardia and AF. A 96 channel atrial mapping recording confirmed that multiple triggered activities and reentry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genesis of AF. Later INa inhibitors ranolazine and low dose TTX, and calmoduline kinase II inhibitors KN-93 and AIP were found to be effectively in reducing the inducible window and the burden of the AF. Endogenous late INa and the response to the late INa enhancer were found to be greater in the atrial cells than that in the ventricular cells. The expression of both calmoduline kinase II and phospholamban was increased in atrial tissue after treatment with late INa enhancer ATX-II. This study was built up on the foundation of our previous research to further clarify the possible novel mechanism of the AF and the success of this study may help to develop new treatment options for AF.
心房颤动(房颤)在老年人发病率达10%,一般认为是多发折返机制引起。我们假设心房肌细胞延迟钠电流增大和与钙调蛋白激酶正反馈通路相关的心房肌细胞触发活动可独立的或与折返机制一起作为房颤的发生机制。在新西兰大白兔的离体心脏模型上,使用延迟钠电流增强剂海葵毒素(ATX-II,3-15纳摩尔)可诱发触发激动、及期前刺激诱发的和自发性的多形性房速和房颤。心房标测证明延迟钠电流增强剂可引发多发性触发活动和折返激动。选择性延迟钠电流阻断剂雷诺嗪和TTX或钙调蛋白激酶抑制剂KN-93和AIP可减少触发激动点,降低房颤的诱发窗口和房颤负荷并消除房颤。心房肌细胞内源性延迟钠电流水平高、ATX-II易诱发触发激动、对延迟钠电流抑制剂的反应突出。ATX-II处理过的心房肌存在钙调蛋白激酶和磷蛋白的表达增高。本课题以对延迟钠电流的深入研究为基础,明确其在急性房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为房颤治疗提供可能的新路径。

结项摘要

项目背景.心房颤动(房颤)是心房电活动的紊乱,合并症严重,发生机制包括心房内折返和异位激动触发。与以往不同,我们发现心房肌细胞晚钠电流增大造成的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在急性房颤触发中有重要作用,且可增加其他因素的致房颤作用。.研究内容.雌性新西兰兔整体心脏电生理研究结合单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生理性(内源性)和病理性(增强的)延迟钠电流在房颤发生,特别是触发机制致房颤中的作用。药物包括晚钠电流增强剂海葵毒素(ATX-II)及促房颤药物伊伐布雷定,晚钠电流抑制剂雷诺嗪、河豚毒素TTX和GS-615、钙调蛋白激酶抑制剂KN-93。.研究结果.1.ATX-II显著延长心房肌MAPD90和ERP、增大房颤诱发窗口和房颤负荷。在等于或高于3nM时可引起期前刺激诱发性房颤,在5-15nM浓度下引起自发性房颤,其致房颤作用有明确的剂量依赖性特征。.2. TTX、雷诺嗪、GS615及KN-93缩短心房肌MAPD90,改变房颤时心房激动的传导速度及传导类型,降低房颤诱发窗口和房颤负荷,减少或终止房颤发生,且有浓度依赖性量效关系特征。.3.房颤起始阶段,心房激动模式及传导方向紊乱,传导减慢.心房 96 通道标测证明ATX-II诱发房颤的起始阶段,心房肌每搏电位的形态不断变化,激动模式杂乱无章,激动传导减慢,平均激动时间显著延长。.4. 伊伐布雷定可延长心房肌MAPD90,本身具有弱的致房颤作用,在ATX-II处理的心脏,其致房颤作用显著增大。.5.ATX-II增加钙调蛋白激酶II(CaMKII)的表达,晚钠电流抑制剂雷诺嗪、TTX和CaMK-II抑制剂KN-93均可抑制ATX-II引起的CaMKII表达增强。.科学意义.本研究证明心房肌细胞晚钠电流增大造成的APD和有效不应期延长及与钙调蛋白激酶活性正反馈通路相关的心房肌细胞的触发活动是急性房颤发生的重要机制,参与房颤的发生及其调控,且可诱发或增大其他因素的致房颤作用,具有晚钠电流及其相关作用通路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或毒素有抗房颤作用。这种与晚钠电流增大相关的致房颤机理与传统房颤模型不同,结果对了解房颤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为房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UTS2基因在中国人心房颤动基因易感性中的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Postgraduste medical journal
  • 影响因子:
    --
  • 作者:
    Jing Zhao;Lin Wu
  • 通讯作者:
    Lin Wu
抑制晚钠电流通过降低CaMKII磷酸化和钠通道的表达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卫晓红;吴林
  • 通讯作者:
    吴林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鄂西南亚高山湿地泥炭藓的生长与分解
  • DOI:
    10.17521/cjpe.2019.0316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植物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雪飞;吴林;王涵;洪柳;熊莉军
  • 通讯作者:
    熊莉军
北京地区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模拟参数化敏感性试验
  •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19.19053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气候与环境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丽娜;唐晓;陈科艺;隋玟萱;周慧;刘娜;孔磊;冼志鹏;吴林;王自发
  • 通讯作者:
    王自发
华北平原农田关键带分类研究
  • DOI:
    10.12357/cjea.20220042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婉君;闵雷雷;齐永青;刘美英;吴林;沈彦俊
  • 通讯作者:
    沈彦俊
基于地表湿润指数的1959-2014年陕西省地表干湿时空变化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干旱区地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原志华;封建民;张莉;吴林
  • 通讯作者:
    吴林
大厚板双面双TIG电弧打底焊熔池成形特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焊接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殿宝;张广军;吴林
  • 通讯作者:
    吴林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吴林的其他基金

抑制心房颤动进展中电与结构重构的机理与药物分子基础
  • 批准号:
    81930105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297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晚钠电流增大相关致心律失常机制在房颤从阵发到持续进展过程中电与结构重塑中的作用
  • 批准号:
    81770325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5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循环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导致延迟钠电流增加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
  • 批准号:
    81170156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