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蛋白C突变(Ile73Asn和Gly74Ser)导致抗凝功能缺陷的分子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57011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0805.出血、凝血、纤溶与血栓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Inherited Protein C (PC) deficiency resulted from PC muta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Asian population. It mainly consists of five domains, including γ-carboxyglutamic acid domain (Gla)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s (EGF1) and et al. Mutations located on the EGF1 domain are associated with thromboembolism, but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 is unclear. Normal binding between calcium and EGF1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maintaining the function of EGF1 and Gla domains. The ligation between calcium and consensus residues on EGF1 of PC is not yet elucidated,and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key residue of calcium binding to EGF1 is the aspartic acid 71 (Asp71). We have identified two novel mutations Ile73Asn and Gly74Ser, located on EGF1, which are close to Asp71 in two unrelated patients with Based on current findings, we speculate that the two mutations might impair the calcium affinity for EGF1 by altering adjacent structure, thus influencing the normal function of EGF1. In this study, we will express and purify these two variants and wild-type recombinant PC to investigate: 1. the effects of the two mutant PC on the affinity for calcium; 2. the effects of the two mutant PC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otein S (PS) and EGF1 by in vitro and in vivo detection; 3. the indirect impairment of the two mutant PC to the binding of Gla and 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 (EPCR) or Gla and phospholipids. Therefore, 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anticoagulation defects caused by two mutations will be explored through current project.
蛋白C(PC)缺陷症是亚洲人静脉血栓形成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PC由r-羧基谷氨酸区(Gla)和表皮生长因子样区(EGF1)等五个结构区构成。EGF1区的突变与血栓发生相关,但其致病机制均不明确。EGF1区与Ca2+结合是维持EGF1及Gla区正常功能的保证,但PC的EGF1与Ca2+的结合方式尚不明确,有报道EGF1区的Asp71是Ca2+结合的关键位点。本项目组在两例Ⅱ型PC缺陷症伴血栓患者中分别发现了两种新突变Ile73Asn和Gly74Ser,均位于EGF1且与Asp71相邻。据此我们推测突变可能通过相邻结构的改变影响Ca2+的结合及EGF1功能。拟通过体外表达突变及野生型PC探讨:突变对EGF1区与Ca2+的结合的影响;突变对EGF1区与辅因子蛋白S结合的影响(体外和动物体内);突变是否间接影响Gla区与内皮细胞PC受体及磷脂结合。从而阐明两种PC突变导致抗凝功能异常分子机制。

结项摘要

蛋白C(PC)缺陷症是亚洲人静脉血栓形成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凝血相关功能检测,初步明确了II型蛋白C缺陷症的Ile73Asn和Gly74Ser两种突变与患者及家系相关成员静脉血栓发生密切相关。本项目组通过构建2种突变型(Ile73Asn和Gly74Ser)及野生型人PC的表达质粒以及稳转细胞株,对两种突变蛋白(Ile73Asn和Gly74Ser)的相关功能以及结构进行研究,证明了凝血酶-TM复合物可以正常活化两种突变PC,并且所得的两种突变PC(Ile73Asn和Gly74Ser)不影响活化PC催化小分子底物的能力;通过体外酶动力学研究发现两种突变PC(Ile73Asn和Gly74Ser)能够被正常活化且在无蛋白S的条件下对活化的FVIII和FV的灭活能力正常,但在PS存在,即体内生理条件下,该突变PC灭活FVIIIa和FVa的能力大大降低,证明突变的APC(Ile73Asn和Gly74Ser)与PS的结合异常。此外,对两种突变PC(Ile73Asn和Gly74Ser)的晶体结构分析显示,Ile73和Gly74位点两个新的氨基酸的替代会产生新的残基,阻碍APC EGF1结构域与PS的Gla-TSR-EGF1结构域的相互结合,减弱了APC对PS的亲和力,导致突变PC的抗凝活性降低。综上所述,本项目从功能检测及结构分析两方面共同阐明了两种突变PC(Ile73Asn和Gly74Ser)可能通过影响APC与PS的亲和力,导致突变PC的抗凝活性降低而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分子致病机制,为蛋白C突变导致的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Gly74Ser mutation in protein C causes thrombosis due to a defect in protein S-dependent anticoagulant function.
蛋白 C 中的 Gly74Ser 突变会因蛋白 S 依赖性抗凝功能缺陷而导致血栓形成。
  • DOI:
    10.1160/th17-01-0043
  • 发表时间:
    2017-06-28
  • 期刊: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Chen C;Yang L;Villoutreix BO;Wang X;Ding Q;Rezaie AR
  • 通讯作者:
    Rezaie AR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Trp1707Ser突变对重组凝血因子VIII轻链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结合作用的影响机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华血液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戴菁;丁秋兰;王学锋;王鸿利
  • 通讯作者:
    王鸿利
凝血因子Ⅷ Trp1707Ser突变患者相关抑制物的结合作用机制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华血液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希;陆晔玲;丁秋兰;戴菁;奚晓东;王鸿利;王学锋
  • 通讯作者:
    王学锋
重组凝血因子Ⅷ轻链Trp1707Ser突变对免疫吞噬作用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输血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英;邵妍妍;丁秋兰;王学锋
  • 通讯作者:
    王学锋
一例2N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的表型诊断和基因型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金佩佩;梁茜;戴菁;丁秋兰;孙顺昌;王学锋
  • 通讯作者:
    王学锋
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结构的反射式彩色滤光片特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应用光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丁秋兰;周云;叶燕;陈林森;DING Qiu-lan;ZHOU Yun;YE Yan;CHEN Lin-sen
  • 通讯作者:
    CHEN Lin-sen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丁秋兰的其他基金

抗凝血酶反应中心环N末端Glu377参与肝素结合调控新机制
  • 批准号:
    82170128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抗凝血酶反应中心环N末端Glu377参与肝素结合调控新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Arg67His突变凝血酶活化PAR1诱导G蛋白信号通路导致血管发育异常的机制
  • 批准号:
    81970126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Tyr319Cys突变影响凝血因子X功能的机制及其应用
  • 批准号:
    81770135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5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凝血因子IX R327I突变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 批准号:
    30770904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