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广西莪术的β-榄香烯的肝靶向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学评价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262004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5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706.药物化学生物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Since liver cancer harms human health and mos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re short of tissue and cell selectivities,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modification of β-elemene, which is derived from 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 into a small molecular antitumor agent with HepDirect ability has become an urgent requirement for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and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the preparatory work, we have synthesized a series of "lactose-heterocycles-β-elemene" compounds, and delightedly found that these compounds possessed obvious HepDirect effects. Therefore, structure based drug design (SBDD) and chemical targeting methods are combined to make an intensive study of "lactose-heterocycles-β-elemene" compounds, and illuminate the mechanism of these compounds recognizing 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ASGP-R) in the molecular level.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ject, can not only help to understand which combination between heterocycles and lactose possesses higher selectivity for liver cell, but also obtain a series of small molecular HepDirect antitumor agents with absolu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provide a specific research metho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without tissue and cell selectivities.
鉴于肝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大多数中药有效成分缺乏组织和细胞选择性的特点,将富含于广西莪术的抗肿瘤药β-榄香烯开发为具肝靶向性的小分子抗肿瘤药,是肝癌治疗及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我们在前期研究中构建了系列具"乳糖-杂环-β-榄香烯"结构的化合物,并惊喜地发现这些化合物具明显的肝靶向性质。据此,本课题融汇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和化学靶向方法,进一步深化"乳糖-杂环-β-榄香烯"类化合物研究,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这些化合物与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作用的机制。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糖类识靶端与何种杂环搭配组成的化合物具更高的肝细胞选择性,而且有望获得具全新知识产权的β-榄香烯类小分子肝靶向抗肿瘤药,进而为中药有效成分无组织或细胞选择性提供独特的研究思路。

结项摘要

本课题在广西属肝癌高发区、肝癌治疗缺医少药及β-榄香烯是广西特色中药广西莪术的抗肿瘤有效成分的背景下,通过本课题组全体师生4年的共同努力, 以广西特色中药广西莪术的抗肿瘤有效成分β-榄香烯及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萘酰亚胺为抗肿瘤药效端, 以可特异性识别肝细胞膜ASGPR蛋白的乳糖、半乳糖等为肝靶向识别基团, 设计并合成了54个新颖结构的化合物。确定了乳糖、半乳糖与1,2,3-连三唑搭配组成的化合物具较佳的ASGP-R识别效果。分子模拟与激光共聚焦定位等生物学实验阐明了目标化合物的肝靶向识别机制和规律。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药理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β-榄香烯,且切实提高了β-榄香烯及萘酰亚胺细胞或者组织选择性,达到了项目的预期效果。迄今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2篇, 核心期刊论文1篇,会议论文4篇。申请专利2项:糖基β-榄香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6109526100),两/三簇糖基罗丹明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6109497254),培养了青年教师2人(王勉、黄爱民),研究生8人, 其中一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4)
专利数量(0)
Mechanism of Copper(I)-Catalyzed Allylic Alkylation of Phosphorothioate Esters: Influence of the Leaving Group on alpha Regioselectivity
铜(I)催化硫代磷酸酯的烯丙基烷基化反应机理:离去基团对α区域选择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ein, Matthias;Jiang, Linbin;Wei, Wanxing;Wang, Jianyi
  • 通讯作者:
    Wang, Jianyi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a water-solubility glycosyl-rhodamine fluorescent probe detecting Hg2+
检测Hg2的水溶性糖基罗丹明荧光探针的合成与评价
  • DOI:
    10.1016/j.carres.2016.03.018
  • 发表时间:
    2016-06-24
  • 期刊:
    CARBOHYDRATE RESEARCH
  • 影响因子:
    3.1
  • 作者:
    Chen, Zhengjun;Hu, Wei;Wang, Jianyi
  • 通讯作者:
    Wang, Jianyi
铜(Ⅰ)催化硫代磷酸酯的烯丙基烷基化机理的理论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严志伟;盛文浩;王坚毅
  • 通讯作者:
    王坚毅
The recognition mechanism of crizotinib on MTH1: influence of chirality on the bioactivity
克唑替尼对MTH1的识别机制:手性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 DOI:
    10.1080/00268976.2016.1145750
  • 发表时间:
    2016-02
  • 期刊:
    Molecular Physics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Zhou Shuilian;Wang Mian;Tong Zhangfa;Wang Jianyi
  • 通讯作者:
    Wang Jianyi
Mechanism of Mo-catalyzed C–S cleavage of thiophene
Mo催化C-S裂解噻吩的机理
  • DOI:
    10.1016/j.jorganchem.2013.10.013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Liao, Chuanan;Wang, Jianyi;Li, Bin
  • 通讯作者:
    Li, Bi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微通道内椭球颗粒惯性聚焦行为数值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计算物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坚毅;潘振海;吴慧英
  • 通讯作者:
    吴慧英
N-氨乙基萜品烯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献力;雷福厚;殷宪龙;王坚毅
  • 通讯作者:
    王坚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坚毅的其他基金

基于GalNAc技术的肝组织靶向光控抗肿瘤前药的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33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GalNAc技术的肝组织靶向光控抗肿瘤前药的研究
  • 批准号:
    22267002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3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具ASGPR/SA双重识别动力及肿瘤微环境触发起效的肝癌靶向探针及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学评价
  • 批准号:
    21967003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4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