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杭成矿带西南段及其邻区的三维岩石圈P波速度结构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41574039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7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D0404.地震学
- 结题年份:2019
- 批准年份:2015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6-01-01 至2019-12-31
- 项目参与者:覃小锋; 魏亦文; 韩果花; 蒋婵君; 李川; 何晓玲; 刘荣平; 贠鹏;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Southwestern Qin-Hang metallogenic belt faces almost all important geological focuses, such as the collision boundary between Yangtze Block and Cathaysia Block, the tectonic evolution with its controlling function to rock and ore etc. However, these controversial problems are still in debating strongly due to its complicated tectonics and sparse stratum outcrops, especially lack of information from deeper structures. For this reason, this proposal will focus on the 3D lithospheric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in Southwestern Qin-Hang metallogenic belt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by broadband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 with 51 broadband seismometers and a aperture of about 0.3°×0.3° and 3D lithospheric tomograpghy to study the deeper lithospheric structure, and then provide detailed and reliable deeper geophysical evidences for determin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Yangtze Block and Cathaysia Block in Southwestern China, reveal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eper structure and the metallogenics in Southwestern Qin-Hang metallogenic belt and exploring deeper ore resources in Southwestern China.
钦-杭成矿带西南段地区几乎囊括了所有华南大陆“悬而未决”的地球科学问题,诸如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最终拼合的地球物理界线、钦-杭成矿带西南段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模式及其深部构造的控矿作用等。但是,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及地层露头少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缺乏深部构造信息,这些问题的研究目前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基于以上原因,本申请拟进行“钦-杭成矿带西南段及其邻区的三维岩石圈P波速度结构研究”的课题研究,利用已有的51台EENTEC宽频带地震仪进行台阵(孔径大约0.3°×0.3°)观测,采用基于SAM射线追踪技术的体波三维岩石圈层析成像方法,建立钦-杭成矿带西南段及其邻近地区的三维岩石圈P波速度结构,对其深部构造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厘清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在钦-杭成矿带西南段的拼合位置、探索两板块碰撞造山的构造演化模式、揭示钦-杭成矿带的深部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因素、实现深部找矿的突破提供深部地球物理依据。
结项摘要
钦-杭成矿带西南段及其邻区作为华南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地壳生长和大陆增生的几乎全部过程,几乎集中了所有华南大陆悬而未决的地球科学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被称之为大陆碰撞造山带动力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本项目采用宽频带地震台阵观测及三维岩石圈P波成像技术,结合区域地质与其它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对钦-杭成矿带西南段及其邻区的三维岩石圈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区域的深部结构层析成像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在吉安-资源-从江-都匀(F1)一线存在一个高角度倾向东南的高、低速异常分界;在凭祥-大黎(F2)与博白-梧州(F3)之间存在另一条NE-SW的倾向东南的构造带;在湘潭-永州-贺州(F12)一线,其东、西两侧的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变化;在百色附近地区,东、西两侧的速度分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推测在百色西部的那坡附近存在一条近南北向的断裂(F13)。. 另外,根据宽频带地震的接收函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地壳厚度主要在28-34Km之间,中部地壳厚度较浅,研究区边缘地区地壳厚度较深,莫霍面整体呈隆起状态,而且隆起的东南边界与梧州—郴州断裂基本一致;研究区的泊松比在0.18-0.27之间,西北部高而东南部低,而且也是以梧州—郴州断裂为界;在研究区东南部,泊松比低(0.185-0.20),而地壳却较厚,可能暗示了地壳中的花岗质上地壳较厚。而在梧州—郴州断裂的西北部,泊松比较高,地壳较薄,说明地壳中所含的基性、超基性成分较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推测在40km深度以下,由F1、F3、F12级F13所围限的地区为一高速块体可能就是华夏古陆的所在,沿吉安-资源-从江-都匀一线与扬子地块相邻,该断裂很可能就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在广西地区的分界,而且该块体及东南部其他块体以高角度依次逆冲拼贴在北部块体之上。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利用小波变换提取面波群速度
- DOI:--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地震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蒋婵君;王有学;熊彬;贠鹏;徐金荣;乃振龙
- 通讯作者:乃振龙
基于分形盒维算法的天然地震波初至拾取方法研究
- DOI:10.3969/j.issn.1001-1749.2019.02.06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琪;王有学;熊彬;蒋婵君;王心宇;曾成
- 通讯作者:曾成
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技术及其在南岭流动台阵的应用
- DOI:10.15953/j.1004-4140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CT理论与应用研究
- 影响因子:--
- 作者:刘荣平;王有学;蒋婵君;乃振龙;徐金荣;张琪;曾成;王心宇
- 通讯作者:王心宇
基于IASP91地球模型的天然地震人机交互数据处理系统
- DOI:--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 影响因子:--
- 作者:徐金荣;王有学;熊彬;蒋婵君;乃振龙;张琪;王心宇;曾成;胡锦锋
- 通讯作者:胡锦锋
接收函数的 H-k 方法及其应用
- DOI:10.15953/j.1004-4140.2018.27.02.07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CT 理论与应用研究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心宇;王有学;熊彬;蒋婵君;张琪;曾成;胡锦峰
- 通讯作者:胡锦峰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井间电磁波CT 技术及其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 DOI:--
- 发表时间:2013
- 期刊:CT 理论与应用研究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有学
- 通讯作者:王有学
谱元法波场模拟中的属性建模技术
- DOI:--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地球物理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作者:魏亦文;王有学;张智
- 通讯作者:张智
基于改进Krylov子空间算法的井中激电反演
- DOI:--
- 发表时间:2012
- 期刊: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长伟;熊彬;王有学;罗润林
- 通讯作者:罗润林
广域电磁法H-H_z方式波数域的一次场特征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顺国;熊彬;王有学;李长伟
- 通讯作者:李长伟
二维各项同性介质地震波全波场的有限差分模拟
- DOI:--
- 发表时间:2012
- 期刊: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海燕;王有学;薛霆羉;杨 强
- 通讯作者:杨 强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王有学的其他基金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的深部结构研究
- 批准号:41174077
- 批准年份:2011
- 资助金额:8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