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蒙山变质核杂岩周边同构造岩脉的变形特征及年代学分析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41502195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D0211.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
- 结题年份:2018
- 批准年份:2015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6-01-01 至2018-12-31
- 项目参与者:汤超; 奥琮; 刘行; 胡鹏; 陈路路;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The Yunmengsh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YMMCC), situated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compressed to extensional regime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However, as an important object to recogniz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NCC, its time of de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have been argued for a long time. Surrounding the YMMCC, a large amount of dykes with several stages developed, which is used to recognize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 and rule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 Combined with detailed field works and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the project will focus on macro- and micro-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intruding- and de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dykes. By analysis of dyke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eformational regimes, the periods of dykes' intrusion and deformation will be limited.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shear zones are also revealed. Based on the above works, the time of dyke intrusion will be limited by zircon U-Pb dating, which further constrain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Yunmengshan area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 The achievements of this project show the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that is used to recognize the detailed tectonic evolut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NCC).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云蒙山变质核杂岩,在早白垩世期间先后经历了挤压与伸展,是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重要对象。但是对其各期变形的准确时间与转变机制却长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云蒙山变质核杂岩周边发育了大量的多期次同构造岩脉,是认识该区晚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与规律的重要对象。在野外观察和显微构造分析基础上,本项目将详细分析各期岩脉的宏观和微观变形特征及侵位和变形环境。将通过对岩脉空间分布规律和变形状态的分析,确定岩脉的侵位和变形期次,揭示岩脉所在剪切带的变形特征、过程与机制。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将通过精确的锆石U-Pb定年确定岩脉的侵位时间,进而限定云蒙山地区晚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与变形机制。本项目工作成果将会为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详细的构造演化历史与机制提供重要的信息。
结项摘要
本项目以北京云蒙山变质核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外变形特征分析、石英组构特征分析、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等,限定云蒙山地区的岩浆-构造热活动时限,揭示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演化历史,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指示意义。本次工作通过岩体和岩脉锆石U-Pb定年,重新整理了云蒙山地区岩体的时代。云蒙山地区经历了三期重要的岩浆活动:晚三叠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其中,沙陀子岩体侵位结晶时代为159~151 Ma,石城岩体为169~151 Ma,长园岩体为156~151 Ma,云蒙山岩基为147~141 Ma;冯家峪和西白莲峪花岗质岩体为130~124 Ma;冯家峪闪长质岩体为127 Ma;大东沟花岗质岩体为127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ca. 2.5Ga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其源区具有2.8Ga地壳部分熔融的特征,而中生代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其源区具有2.5Ga和1.9Ga地壳部分熔融的特征。这进一步证实了华北克拉通地壳在逐渐减薄。云蒙山地区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构造事件。早侏罗世,位于燕山褶断带中段的云蒙山地区处于隆起区,表现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并以挤压运动为主,缺乏岩浆活动。在早白垩世早期(143~135.5Ma),云蒙山岩基北缘发育逆冲型四合堂剪切带。在早白垩世(135~93.9 Ma),云蒙山地区发育以东南侧大水峪剪切带为主拆离剪切带的变质核杂岩。本文通过角闪石和黑云母40Ar/39Ar定年,并结合锆石定年结果,得到了云蒙山岩基周边的冷却史。云蒙山变质核杂岩为一滚动枢纽型演化模式。其演化特征进一步证实华北克拉通在早白垩世燕山地区的区域构造运动经历了早期NNE向挤压向SSE向伸展的重大转变。本次工作认为华北克拉通的大规模破坏发生在白垩纪,为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北克拉通斜向俯冲的结果。本次工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年代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新证据,为深入了解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演化特征及华北克拉通破坏奠定了重要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地区铀矿物赋存形式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DOI:--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地质与勘探
- 影响因子:--
- 作者:陈路路;冯晓曦;司马献章;李建国;郭虎;陈印;赵华雷;汤超;王贵;刘忠仁;李曙光
- 通讯作者:李曙光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端四方台组含铀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DOI:--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地质调查与研究
- 影响因子:--
- 作者:陈路路;汤超;李建国;钟延秋;谷社峰;魏建林;肖鹏;许增连;曾辉;刘华健;陈印
- 通讯作者:陈印
微量萤石样品消解技术及其Sm-Nd同位素高精度热离子质谱法测试
- DOI:--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地球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刘文刚;李国占;刘卉;陈印;肖志斌;周红英;张健;涂家润;李惠民
- 通讯作者:李惠民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内碎屑锆石和铀矿物赋存形式简析及其对铀源的指示
- DOI:--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中国地质
- 影响因子:--
- 作者:陈印;冯晓曦;陈路路;金若时;苗培森;司马献章;苗爱生;汤超;王贵;刘忠仁
- 通讯作者:刘忠仁
北京云蒙山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及构造演化
- DOI:10.16509/j.georeview.2018.04.004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地质论评
- 影响因子:--
- 作者:陈印;朱光;刘文刚;陈路路;奥琮
- 通讯作者:奥琮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改性TiO_2负载活性炭纤维的研究进展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生物质化学工程
- 影响因子:--
- 作者:陈印;马晓军
- 通讯作者:马晓军
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伸展盆地的发育过程及其对克拉通破坏的指示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地质通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朱光;陈印;谢成龙;牛漫兰;胡召齐
- 通讯作者:胡召齐
辽西医巫闾山地区晚侏罗世花岗岩脉中热液锆石的成因与定年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地质科学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必龙;朱光;谢成龙;陈印;鞠林雪;王浩乾
- 通讯作者:王浩乾
辽西瓦子峪变质核杂岩的变形规律与成因
- DOI:--
- 发表时间:2013
- 期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必龙;朱光;陈印;朴学峰;鞠林雪;王浩乾
- 通讯作者:王浩乾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的形成过程与晚侏罗世伸展事件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地质论评
- 影响因子:--
- 作者:陈印;张必龙;胡召齐;姜大志;朱光
- 通讯作者:朱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