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胞毒性药物5-FU在肿瘤局部产生原理的前药代谢酶基因CDUPRT脂质体用于乳腺癌靶向化疗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80346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408.药剂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 项目参与者:
    韦敏燕; 李欣; 杜玲然; 李松沛; 陈明月; 刘厚赫;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In traditional tumor targeting nano delivery systems, cytotoxic compounds are directly loaded into the nano-vectors. However, most treating agents finally distribute in healthy tissues instead of tumor due to he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phagocytosis cased by RES system. In this project, cytotoxic compounds are delivered to tumor through nano vector by two steps: firstly, pH sensitive cell penetrating peptide H7K(R2)2 decorated positive charging liposomes are employed to carry mammalian cell non-expressing CDUPRT as the pro-drug metabolism gene with telomerase promoter hTERT to ensure that the enzyme is expressed in malignant cells only; then, cancer chemotherapy locallization is achieved by the pro-drug 5-FC treatment due to the malignant cell specific express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enzyme which ensures the enrichment of the cytotoxic compound 5-FU in cancer tissue only.
传统的肿瘤靶向纳米递送系统是将细胞毒性药物直接装载于纳米载体上。由于血流动力学导致的自然分布、纳米载体的不稳定性和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等因素,大多数细胞毒性药物不是进入肿瘤部位而是分布于健康组织。本项目拟将纳米载体肿瘤靶向递送细胞毒性药物的过程分成两步:第一步利用纳米载体肿瘤靶向递送一种特殊的核酸——前药代谢酶基因,使癌细胞特异性的表达该前药代谢酶;第二步再给予无抗癌活性的化疗药前药,前药在癌组织经前药代谢酶催化转变为活性形式发挥作用。具体如下:首先,采用哺乳动物细胞无内源性表达的胞嘧啶脱氨酶CD作为前药代谢酶基因,并且采用仅能被癌细胞特异性识别的端粒酶启动子hTERT,以此保证CD仅在癌细胞表达。然后利用肿瘤部位pH较低的特点,采用pH响应细胞穿膜肽H7K(R2) 2修饰的阳离子脂质体为载体尽可能增加CD在癌症部位的富集和表达。最后,给予前药5-FC,在癌组织转变为5-FU后实现局部化疗。

结项摘要

本项目已经成功构建了BTZ超分子纳米载体,所得BTZ-NP溶液呈浅蓝色乳光,澄清透明,无肉眼可见颗粒。粒径约为100±40nm,表面Zeta电位值约为-20.0±8.5mV。高效液相法测定BTZ的包封率约为50%,载药量约为13%。在TEM和SEM图像中,BTZ-NP都呈球形形貌,直径约50~100nm。稳定性研究表明BTZ超分子纳米载体在生理盐水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这大大促进了其作为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应用。本项目已经表征了BTZ超分子纳米载体的结构,具体如下:BTZ和TA的一部分构建了疏水核,PVP和TA的一部分形成了亲水壳,其中,TA起连接作用,连接疏水BTZ和亲水PVP,共同构成了超分子BTZ-NP的核壳结构,且上述结果与TEM图像一致。正如前言所说,BTZ的硼羟基和TA的酚羟基形成了硼酯,TA的酚羟基和PVP的羰基形成氢键,即TA与其他两个组分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促进了超分子BTZ-NP的形成。实验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法验证了BTZ -NP超分子结构中BTZ和TA之间苯硼酸酯的形成。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BTZ-NP的药物释放显示出pH依赖性,在微酸性环境中药物释放更快,在中性环境中药物释放较慢。肿瘤组织是典型的微酸性微环境,因此可以预见BTZ-NP在肿瘤部位将具有pH敏感和肿瘤特异性药物释放的特征,有助于BTZ-NP在肿瘤部位的快速释放和增强其在体循环中的稳定性。我们进一步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验证了BTZ-NP的癌症治疗效果。在细胞水平上,BTZ-NP表现出满意的4T1乳腺癌细胞摄取但同时也具有与游离BTZ相当的毒性。 此外,BTZ-NP在4T1细胞中具有比游离BTZ更强的Caspase-3表达。近红外荧光实验表明,BTZ-NP在肿瘤组织中有特异性富集,定量ICP-MS测定进一步证实了在肿瘤中的BTZ-NP的分布高于游离BTZ。与BTZ溶液相比,BTZ-NP在延缓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以及减少肿瘤组织中细胞增殖方面具有优越的治疗作用。从主要器官的组织形态和常规血液试验来看,BTZ-NP和BTZ溶液都表现出可耐受的全身毒性。然而,BTZ溶液处理的小鼠表现出体重下降,而BTZ-NP处理的小鼠表现体重无明显变化,这一现象表明BTZ-NP的全身毒性降低。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Supermolecular Nano-Carriers by Combination of Silver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银与光动力疗法结合的超分子纳米载体的抗菌作用
  • DOI:
    10.3389/fchem.2021.666408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Frontiers in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5.5
  • 作者:
    Feng GN;Huang XT;Jiang XL;Deng TW;Li QX;Li JX;Wu QN;Li SP;Sun XQ;Huang YG;Qin AP;Liang L;Fu JJ
  • 通讯作者:
    Fu JJ
Synergistic Therapy Using Doxorubicin-Loading and Nitric Oxide-Generating Hollow Prussian Blue Nanoparticles with Photoacoustic Imaging Potential Against Breast Cancer.
使用负载阿霉素和产生一氧化氮的空心普鲁士蓝纳米颗粒进行协同治疗,具有抗乳腺癌的光声成像潜力
  • DOI:
    10.2147/ijn.s327598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 影响因子:
    8
  • 作者:
    Fu J;Wu Q;Dang Y;Lei X;Feng G;Chen M;Yu XY
  • 通讯作者:
    Yu XY
Synthesis and assessment of drug-eluting microspheres fo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药物洗脱微球的合成与评价
  • DOI:
    10.1016/j.actbio.2019.02.035
  • 发表时间:
    2019-04-01
  • 期刊:
    ACTA BIOMATERIALIA
  • 影响因子:
    9.7
  • 作者:
    Du, Lingran;Huang, Yugang;Fu, Jijun
  • 通讯作者:
    Fu, Jijun
Prussian blue nanosphere-embedded in situ hydrogel for photothermal therapy by peritumoral administration
普鲁士蓝纳米球嵌入原位水凝胶用于瘤周给药光热治疗
  • DOI:
    10.1016/j.apsb.2018.12.005
  • 发表时间:
    2019-05-01
  • 期刊: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 影响因子:
    14.5
  • 作者:
    Fu, Jijun;Wu, Bo;Du, Lingran
  • 通讯作者:
    Du, Lingr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