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修复有机磷农药污染水体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27835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1002.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he organic phosphorous pesticide benefits the harvest of agriculture, but brings potential harmfulness to nature and human being in the meantime. It threats the safety of aquatic ecosystem and production of drinking water when it discharges into waters. How to treat the pesticide wastewater and/or polluted waters efficiently is significant to the health of huma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ed wetland (CW) is one kind of measures for non-point-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which owns higher efficiency but lower cost. After selecting suitable macrophytes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organic phosphorous pesticide triazophos in hydroponic system, the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removing triazophos by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Canna indica and Thalia dealbata will be studied in this project.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riazophos by CW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 such as initial concentration, hydraulic loading, season, and so on, will be detected to work out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and optimized operational mode of CW. The fate of triazophos in CW will b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adsorption, bio-absorption, bioaccumulation, degradation for triazophos removal in CW. The response of macrophytes, the activities of organic substances degradation related enzyme such as phosphatase, urease and so on, and the dynamic of microorganism community in rhizosphere will be studied to explore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triazophos removal in CW. These will promote the utilization of CW for organic phosphorous pesticide pollution control and provide a remediation measure for organic pollutants contaminated waters.
有机磷农药在给农业生产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自然和人类带来一定的隐忧,进入水体威胁到水生态系统健康和安全饮用水的生产。如何高效安全地处理含农药污水或受污染水体,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人工湿地是一种高效低耗的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手段。本项目在筛选出了对有机磷农药三唑磷去除效果较好的湿地植物基础上,开展种植美人蕉、再力花等植物的人工湿地对水体中三唑磷的去除效果与机制研究。研究不同运行条件下(进水污染物浓度、水力负荷和季节)人工湿地去除三唑磷的效果,确定人工湿地较佳运行参数与模式;剖析三唑磷在人工湿地中的归趋,探讨其基质吸附、植物吸收累积、微生物降解途径;研究人工湿地植物响应、基质中与有机物降解有关的磷酸酶、脲酶等酶活性及植物根区微生物群落动态,探讨人工湿地去除三唑磷的生物学机制。本研究为人工湿地控制有机磷农药面源污染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受有机物污染水体治理提供一种修复方式。

结项摘要

本项目针对有机磷农药污染导致地表水体污染的状况,以三唑磷(TAP)为研究对象,开展人工湿地对水体有机磷农药的去除作用与机制研究。通过优化固相萃取前处理操作条件,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SPE-HPLC)测定水体、美人蕉(Canna indica)及陶粒中TAP的分析方法,加标回收率达到86.5%-95.7%。构建了种植美人蕉陶粒基质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研究不同水力负荷、不同季节、不同起始TAP浓度运行条件下人工湿地去除三唑磷的效果。水力负荷为100 mm/d时,人工湿地对不同进水浓度的三唑磷(0.1/1.0/5.0 mg/L)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3%、97.8%、84%;水力负荷为200 mm/d时,仅对于高浓度的进水三唑磷(5.0 mg/L)的去除率下降,而其他浓度组无下降,可见,针对一般污染水体,该水平潜流湿地表现出很好的TAP去除效率,水力负荷可以采用200 mm/d。通过在人工湿地侧面布置采样点检测分析TAP浓度,运用MATLAB软件插值模拟TAP在湿地内部的降解情况; 分析了人工湿地水流沿程不同位置美人蕉不同器官中的TAP含量和不同位置陶粒吸附的TAP含量,计算表明人工湿地系统所去除的TAP中, 0.2%的TAP残留在湿地植物美人蕉体内而被收割去除,约5.0%左右的TAP是通过湿地基质陶粒的吸附而残留,绝大部分的TAP可能是通过植物、微生物降解等作用而去除。研究了湿地陶粒基质与三唑磷降解有关的磷酸酶、脲酶等转化酶活性;探讨了人工湿地中美人蕉对三唑磷的响应,包括叶片荧光活性、根系酶活性、根系分泌物等的影响;研究了湿地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动态,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组成的系统差异及季节差异,并测定了相应的优势菌群。夏季,Proteobacteria 是优势菌群;冬季,Firmicutes 成为优势菌群,其中芽孢杆菌纲Bacilli 是主要纲,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优势菌,是导致冬季基质脲酶活性较高的主要因素,与三唑磷降解密切相关,揭示了该人工湿地去除TAP的生物学机制,植物、微生物降解作用是TAP去除的主要途径。人工湿地湿地可以有效地去除TAP,可以作为有机磷农药污染水体的修复技术措施。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1)
A comparison on the phytoremdiation ability of triazophos by different macrophytes.
不同大型植物对三唑磷的植物修复能力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影响因子:
    6.9
  • 作者:
    Shuiping Cheng;Liping Zhang;Xiaolong Xie;Zhenbin Wu
  • 通讯作者:
    Zhenbin Wu
A field study on phytoremediation of dredged sediment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 and nutrients: the impacts of sediment aeration
受重金属和营养物污染的疏浚沉积物的植物修复现场研究:沉积物通气的影响
  • DOI:
    10.1007/s11356-014-3275-z
  • 发表时间:
    2014-07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Wu Juan;Yang Lihua;Zhong Fei;Cheng Shuiping
  • 通讯作者:
    Cheng Shuiping
环境介质中三唑磷农药残留分析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环境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伍亮;钟非;吴娟;成水平
  • 通讯作者:
    成水平
Bacterial community analysis by PCR-DGGE and 454-pyrosequencing of 1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with front-aeration
通过 PCR-DGGE 和 454 焦磷酸测序对 1 个正面曝气水平地下流人工湿地进行细菌群落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Lihua Yang;Zhaohui Zhang;Shuiping Cheng*;Qiong Zhang
  • 通讯作者:
    Qiong Zhang
人工湿地去除三唑磷的生物学机制初步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娟;钟非;代嫣然;成水平
  • 通讯作者:
    成水平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富营养化对湿地植物衰退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世界生态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魏高杰;吴娟;汪洁琼;成水平
  • 通讯作者:
    成水平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龙型水系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给水排水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金凯;徐栋;成水平;梁威;谢小龙;吴振斌;贺锋;付贵萍
  • 通讯作者:
    付贵萍
有机质对城市湿地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生物技术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谢佳;马晓航;代嫣然;吴娟;向东方;成水平
  • 通讯作者:
    成水平
Effects of sediment anoxia on growth and root respiratory metabolism of Iris pseudacorus: Implications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f eutrophic waters in China
沉积物缺氧对黄菖蒲生长和根系呼吸代谢的影响:对中国富营养化水域植被恢复的启示
  • DOI:
    10.1016/j.ecoleng.2012.12.043
  • 发表时间:
    2013-04
  • 期刊:
    Ecological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吴娟;成水平
  • 通讯作者:
    成水平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和底泥厌氧水平对重金属污染底泥间隙水性质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土壤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阳煜;吴娟;成水平
  • 通讯作者:
    成水平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成水平的其他基金

城市雨水径流微塑料和含氯消毒剂在生态滤沟中的去除作用及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城市雨水径流微塑料和含氯消毒剂在生态滤沟中的去除作用及机制
  • 批准号:
    52170168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藻类塘-人工湿地耦合系统的有机碳源强化效应及其脱氮机制研究
  • 批准号:
    51578395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