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丘陵区野葛-根瘤菌共生体分布格局、遗传进化及其影响因素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70129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9.基础土壤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Soil degradation is serious, and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nitrogen fertilizers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increase crop production in southern red soil hilly region. Excess nitrogen supply has also resulted in global warming, soil acidifi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n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will be a good choice to minimize the use of fertilizers and to develop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e mutualistic symbiosis between rhizobium and Kudzu (Pueraria montana var. lobata) with great genetic diversity and high nitrogen fixation capacity, however, the phylogeography and genetic evolution of rhizobium associated with kudzu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idely distributed Kudzu-rhizobium symbionts will be chosen, to study the genetic diversity, population composition and nitrogen fixation capacity of them by molecular techniques and acetylene reduction assay. Moreover, typical rhizobial strains will be selected, to study the genetic evolution of kudzu rhizobium by analyzing differentiation of core genes and symbiotic genes. Furthermore, soil properties will be measur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of soil environment, biogeography and genetic evolution of the symbiont, and to find out the main factors in determining biogeography and evolution. The obtained results will be usefu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legume-rhizobium symbiosis,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southern red soil hilly region.
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农业生产过度依赖氮肥加剧温室效应、土壤酸化和环境污染,充分发挥生物固氮作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野葛-根瘤菌共生体是高效固氮体系之一,然而对其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遗传进化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本项目以红壤丘陵区野葛-根瘤菌共生体为研究对象,拟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乙炔还原法等,研究野葛根瘤菌的种群结构、遗传多样性及共生体固氮能力,阐明野葛-根瘤菌共生体的区域分布格局;通过对核心基因和共生基因的分子进化学分析,揭示野葛根瘤菌的遗传进化特征;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共生体分布格局、遗传进化与土壤环境的关系,明晰影响野葛-根瘤菌共生体生物地理学分布和遗传进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丰富对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关系的认识,同时对红壤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农业生产过度依赖氮肥加剧温室效应、土壤酸化和环境污染,充分发挥生物固氮作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野葛-根瘤菌共生体是高效固氮体系之一,然而对其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遗传进化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在野葛资源丰富、典型的红壤区(广西、湖南、江西)选择16个样点采集野葛根际土壤和根瘤样品,通过rpoB基因高通量测序、16S rDNA基因、共生基因(nodA、nifH)及核心基因(thrA、SMc00019、truA)测序分别对根际根瘤菌群落和根瘤内共生根瘤菌群落的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根瘤固氮酶活性,并结合地理、气候、土壤因子对影响根瘤菌种群分布格局和固氮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采样区野葛根际根瘤菌群落均匀度和α多样性差异不显著,江西采样区根瘤菌群落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广西、湖南采样区。(2)野葛根际根瘤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具有明显的生物地理学分布特征;但野葛共生根瘤菌没有表现明显的生物地理学分布格局。(3)Bradyrhizobium是野葛根际优势根瘤菌,江西采样区B.erythrophlei为优势种,且其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它采样区;广西采样区B.diazoefficiens为优势种,且其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它采样区;湖南采样区B.erythrophlei和B.diazoefficiens为优势种。野葛共生根瘤菌均为Bradyrhizobium,包括B.diazoefficiens,B.erythrophlei和B.lablabi等种。(4)地理、气候和土壤因子共同影响野葛根际根瘤菌群落种群分布格局,地理距离和pH、交换性Ca是造成广西与湖南、江西两个采样区野葛根际根瘤菌群落差异的主要因素。湖南、江西采样区同为酸性红壤,降雨和土壤全钾含量是影响其根瘤菌群落差异的主要因素。野葛共生根瘤菌群落受地域、气候因子影响较小,主要受制于宿主的选择性。(5)江西采样区野葛根瘤固氮酶活性显著高于广西和湖南采样区;固氮酶活性与共生根瘤菌种类和土壤pH、交换性Ca含量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丰富对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关系的认识,同时对红壤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Genetic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rhizobia associated with soybean in red soil in Hunan Province
湖南红壤大豆伴生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及分布
  • DOI:
    10.1007/s00203-020-02120-6
  • 发表时间:
    2021-01
  • 期刊: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Lu Liu;Xi Chen;Shujuan Hu;Qingcai Zhan;Weizheng Peng
  • 通讯作者:
    Weizheng Peng
葛属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湖南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书娟;詹庆才;刘璐
  • 通讯作者:
    刘璐
Stand Structure and Abiotic Factors Modulate Karst Forest Biomass in Southwest China
林分结构和非生物因素调节中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物量
  • DOI:
    10.3390/f11040443
  • 发表时间:
    2020-04-01
  • 期刊:
    FORESTS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Liu, Lu;Zeng, Fuping;Du, Hu
  • 通讯作者:
    Du, Hu
根瘤菌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 DOI:
    10.13343/j.cnki.wsxb.20170165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微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璐;詹庆才;彭伟正
  • 通讯作者:
    彭伟正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提升内隐自尊减少社会排斥诱发的攻击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璐;赵玉芳
  • 通讯作者:
    赵玉芳
三种多糖对a-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食品工业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蒲秀瑛;马小龙;刘璐;任菁
  • 通讯作者:
    任菁
中国近海棱梭拉丁名的更正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璐;高天翔;韩志强;李纯厚;孙典荣;宋娜
  • 通讯作者:
    宋娜
臀围与冠心病的因果推断——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卫生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袁同慧;李洪凯;马韫韬;司书成;刘新辉;于媛媛;李云霞;李文超;侯蕾;刘璐;周宇畅;薛付忠;王萍;刘言训
  • 通讯作者:
    刘言训
破冰船引航下极地船舶结构冰荷载的离散元分析
  • DOI:
    10.12170/20200305001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璐;胡冰;季顺迎
  • 通讯作者:
    季顺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