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型铁电铁磁复相高性能吸波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27223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207.无机非金属半导体与信息功能材料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As is known,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 is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fac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growth of LSIC and electronic devices and development of aeronautics and aerospace technology except for initial purpose of detection avoidance and camouflage in military. This work focus on preparation of a novel ferroelectric and ferromagnetic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high performance in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in which a new concept, the percolation theory, is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into the composite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the wave absorption. In this case, the composite is prepared in situ by sol gel method with microstructure composed of two phases of the perovskite and spinel, in which the spinel is controlled to form significantly and surrounded by only a thin layer of the perovskite phase. The percolation behavior with super high threshold is thus obtained in the composite. The problem that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 of one phase decreases sharply in general in the composite with the second phase mixed on the basis of composite law is successfully solv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 with super high ferroelectrics, high ferromagnetic and high losses appearing simultaneously is obtained. Furthermore, it is suitable to match among the phase characters and to desire high properties of all the constituent phases. It increases most probably the attenuation 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increasing magnificently the wave absorption property. Visibly, it is the new way to prepare a ferroelectric/ferromagnetic composite with super high absorption properties. The initial conclusion drawn has revealed that the composite with super high properties of wave absorption can be prepared. The work is obviously important for us to develop the materials with high absorption property.
随雷达、微波通讯和航空航天等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电子原器件及设备的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微波、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本项目以研究制备一种新型高性能铁电铁磁两相复合吸波材料为目标,通过引入渗流概念,为实现超高性能化提出了全新思路。项目在复合体系中通过原位复合工艺,控制在大量的铁磁相颗粒周围被一层极薄铁电相包裹,产生非线性渗流效应,实现材料的超高介电性、高磁性和高损耗共存,突破了复合材料体系中通常出现的一相性能会受另一相影响大幅下降而无法同时获得高性能的难题,使复相材料的各单项性能比复合前材料都有极大幅度的提高。渗流型吸波材料兼具铁电、铁磁性能的特点及超高性能的同时获得,可满足材料对性能匹配调节和高效吸收的要求,有利于大幅提高对电磁波的哀减能力并使吸波效果有突破性改善,这为新型高性能吸波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初步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结果。项目的研究将为相关材料性能突破起到重要作用。

结项摘要

随雷达、微波通讯和航空航天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波、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本项目以研究新型高性能铁电铁磁复合性能吸波材料为目标,研究了铁电铁磁两相复合吸波材料和单相磁、电复合性能吸波材料。.针对复相材料,从基础问题研究入手,在复相体系中引入渗流原理,通过控制体系中实现在大量的铁磁相颗粒周围包裹一层极薄铁电相,获得了高渗流阈值复相体系,实现了材料的超高介电性、高磁性和高损耗共存,突破了复合材料体系中通常出现的一相性能会受另一相影响大幅下降而无法同时获得高性能的难题,使复相材料的各单项性能比复合用的相应单相材料都有极大幅度的提高,以此成功调节实现了材料本身电磁性能与材料对电磁波吸收之间的有效匹配,大幅提高这类复相体系对电磁波的哀减能力并使吸波效果有突破性改善,吸收峰值在37GHz处为-35dB~-50dB,吸波带宽约为6-7GHz。较普通的铁电铁磁混合粉体相应值提高约40%~100%。衰减常数达到400GdB~800GdB。.针对单相材料,通过在本身具有优越铁磁性能的钡铁氧体中选择性定位掺杂,利用掺杂高价离子取代铁氧体中铁离子,使特定位置的铁离子变价从而形成特征偶极子对,以此通过大大提高铁氧体介电性能,特别是同时提高高频毫米波频率下的介电性能,成功实现了对单相材料磁、电性能的调节和高效匹配,大大降低了吸收匹配厚度和提高了单位材料厚度的吸收强度。以掺鋯铁氧体为例,在~35GHz毫米波频段下的匹配厚度可达1mm以下,比目前已经报道的要薄1.5~3倍,基于其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仍然接近,吸收峰值保持在~50 dB,单位厚度的电磁吸收率因而达0.156%/um,是一般材料的2~5倍;进一步,通过这种铁离子的变价,控制铁氧体多自旋因子的产生,实现多共振磁损耗进而产生多损耗吸收,大大拓宽了吸波频宽,单一材料的吸收频宽可达到12GHz以上,是目前报道的2~4倍。.通过控制不同的掺杂量可控制材料具有不同的矫顽力,实现了多自旋共振出现频率的相应变化,从而使损耗吸收频率相应改变。依此,利用不同组成体系的复合成功解决了不同多共振频率在一个体系中的叠加共存问题,成功使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多共振峰行为,在频率拓宽的同时,不同频段吸收强度得到均化,吸收频段范围内吸收强度差值小于1.5dB。.项目工作为新型高性能吸波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新体系。研究取得的重要结果为开发相关领域的应用打下了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Multi-susceptibile single-phased ceramics with both considerable magnetic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by selectively doping.
通过选择性掺杂获得具有良好磁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多磁化单相陶瓷
  • DOI:
    10.1038/srep09498
  • 发表时间:
    2015-04-02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Liu C;Zhang Y;Jia J;Sui Q;Ma N;Du P
  • 通讯作者:
    Du P
Percolative NZFO/BTO ceramic composite with magnetism threshold
具有磁阈值的渗流NZFO/BTO陶瓷复合材料
  • DOI:
    10.1039/c3tc30807c
  • 发表时间:
    2013-09
  • 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Xiao, Bin;Ma, Ning;Du, Piyi
  • 通讯作者:
    Du, Piyi
Direct Control of Defects on Positron Lifetimes and Dielectric Constant of Microwave Ceramics
缺陷对微波陶瓷正电子寿命和介电常数的直接控制
  • DOI:
    10.1111/jace.12354
  • 发表时间:
    2013-08
  • 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Tang, Yu;Zhang, Yi;Du, Piyi;Deng, Wen
  • 通讯作者:
    Deng, Wen
Control of the nanostructure in percolative multiferroic composites on the dielectric loss and magnetism threshold
渗流多铁复合材料中纳米结构对介电损耗和磁阈值的控制
  • DOI:
    10.1039/c5tc01753j
  • 发表时间:
    2015-01-01
  • 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Tang, Yu;Zhang, Yi;Du, Piyi
  • 通讯作者:
    Du, Piyi
Colossal Permittivity and Variable-Range-Hopping Conduction of Polarons in Ni0.5Zn0.5Fe2O4 Ceramic
Ni0.5Zn0.5Fe2O4 陶瓷中极化子的大介电常数和可变范围跳变传导
  • DOI:
    10.1021/jp402320b
  • 发表时间:
    2013-06
  • 期刊: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Zheng, Hui;Weng, Wenjian;Han, Gaorong;Du, Piyi
  • 通讯作者:
    Du, Piy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 Ti5Si3 薄膜及其镀膜玻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硅酸盐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杜丕一;马宁;沈美;魏德法;杜军;任招娣;黄燕飞
  • 通讯作者:
    黄燕飞
晶相形成对TiSi_2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太阳能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高荣;翁文剑;郝鹏;汪建勋;黄燕飞;杜军;杜丕一
  • 通讯作者:
    杜丕一
液固混合烧结制备渗流型镍锌铁氧体 / 钛酸钡复相陶瓷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旭辉;杜丕一;马宁;陈祖煌
  • 通讯作者:
    陈祖煌
溶胶凝胶法0.5PbTiO_3/0.5NiFe_2O_4两相复合陶瓷的制备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祝露;翁文剑;韩高荣;董艳玲;杜丕一
  • 通讯作者:
    杜丕一
CaCu3Ti4O12的制备及其对巨介电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无机材料学报,20 (2): (2005) 484-488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小丽;杜丕一
  • 通讯作者:
    杜丕一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杜丕一的其他基金

基于渗流效应的高磁电耦合铁电/铁磁多铁复相薄膜形成及其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1772269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溶胶凝胶法制备两相复合渗流型高性能电介质薄膜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1172202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溶胶-凝胶法制备渗流型超高性能铁电铁磁复相陶瓷材料研究
  • 批准号:
    50872120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常压气相沉积法自诱导形成硅化钛纳米线的研究
  • 批准号:
    50672084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溶胶-凝胶法高性能PST薄膜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 批准号:
    50372057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钛矿相堆垛微结构铁电多层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批准号:
    50072023
  • 批准年份:
    2000
  • 资助金额:
    2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原位复合制备改性α-Si:H/c-Si高性能光电薄膜的研究
  • 批准号:
    69776004
  • 批准年份:
    1997
  • 资助金额:
    12.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