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SST多波段观测的引力透镜时间延迟宇宙学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603015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1402.宇宙结构的形成和演化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his project is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probing the universe using time delay measurements among multiple images in strong gravitational lensing systems. Our discussion is based on the upcoming Large Synoptic Survey Telescope (LSST). We are going to simulate thousands of lensed quasar observations including multi-filter photometry and positions of the images. We will incorporate all the physical effects like microlensing, the observational effects like sampling, noise and systematic errors. The community is invited to do “blind analysis” and extract time delays and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Utilizing the state-of-the-art algorithms, we can probe: 1) the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time delay measurement; 2)The impact of observation conditions on the results,3) the impact of multi-filter observations and positions of the images 4)the power of constraining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Thus, we can prove the time delay cosmology study in the future.
本项目将基于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LSST)在十年期间的观测计划,详细探讨利用强引力透镜多像之间时间延迟测量来研究宇宙学的可行性。项目负责人的团队将模拟出数千个类星体-椭圆星系透镜系统的观测数据,包括多波段的光变曲线及像的相对位置等。模拟过程尽可能接近真实的LSST观测,考虑到了物理效应如星系中恒星运动造成的微引力透镜等,观测效应如取样、噪声、望远镜系统误差等。我们将邀请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进行“盲分析”,提取时间延迟及宇宙学参数。利用当前各种先进的算法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了解:1)时间延迟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2)望远镜观测条件对结果的影响;3)多波段测光及像的位置的影响;4)宇宙学参数限制能力。由此可以为发展时间延迟宇宙学提供依据。

结项摘要

本项目详细地研究了引力透镜时间延迟宇宙学。研究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我们基于LSST的观测策略进行了数据模拟,包括类星体、透镜体分布和多波段光变曲线。我们定量地研究了微引力透镜对时间延迟测量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1)对多波段光变曲线强度的调制;2)吸积盘倾斜和温度涨落特性导致微引力透镜带来额外的时间延迟。我们得到结论:哈勃常数能够在1%的精度内被测量,如果典型的微引力透镜时间延迟误差小于1天,那么这个测量同时也是准确的。其次,基于引力透镜可以测量时间延迟距离Dt和透镜体的角直径距离Dd,我们提出了几种利用LSST时间延迟透镜系统来检验标准模型的新方法:1)对比Dt和由超新星或引力波测得的光度距离来检验FLRW度规,进一步可以模型无关地测量宇宙曲率;2)对比Dd和引力波得到的光度距离,可以检验距离对偶关系和广义相对论,此方法可以排除宇宙不透明度的干扰; 3)我们提出时间延迟引力透镜系统可以测量类星体的距离,从而能够在高红移处检验标准模型。第三,我们提出了一种模型无关的哈勃常数测量方法-“逆距离阶梯”。我们一方面用Pantheon超新星数据,通过高斯过程回归,得到了相对距离-红移关系,即距离红移关系的形状。另一方面,透镜系统能够测量绝对距离,我们用4个H0LiCOW透镜得到的Dt来定标超新星,从而模型无关地给出哈勃常数值72.2±2.1km/s/Mpc。最后,我们发展了引力波的引力透镜理论,提出了利用透镜引力波可以测量引力波传播速度、哈勃常数和暗物质子结构。我们基于波动光学,探讨了利用微引力透镜效应来探测连续引力波的衍射干涉效应。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Precision cosmology from future lensed gravitational wave and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来自未来透镜引力波和电磁信号的精确宇宙学
  • DOI:
    10.1038/s41467-017-01152-9
  • 发表时间:
    2017-10-27
  • 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影响因子:
    16.6
  • 作者:
    Liao K;Fan XL;Ding X;Biesiada M;Zhu ZH
  • 通讯作者:
    Zhu ZH
Calibrating the standard candles with strong lensing
使用强透镜校准标准蜡烛
  • DOI:
    10.1140/epjc/s10052-020-7677-4
  • 发表时间:
    2019-07
  • 期刊: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
  • 影响因子:
    4.4
  • 作者:
    Xudong Wen;Kai Liao
  • 通讯作者:
    Kai Liao
Anomalies in Time Delays of Lensed Gravitational Waves and Dark Matter Substructures
透镜引力波和暗物质子结构的时间延迟异常
  • DOI:
    10.3847/1538-4357/aae30f
  • 发表时间:
    2018-09
  • 期刊:
    Astrophysical Journal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Liao Kai;Ding Xuheng;Biesiada Marek;Fan Xi-Long;Zhu Zong-Hong
  • 通讯作者:
    Zhu Zong-Hong
Test of the FLRW Metric and Curvature with Strong Lens Time Delays
具有强透镜时间延迟的 FLRW 公制和曲率测试
  • DOI:
    10.3847/1538-4357/aa697e
  • 发表时间:
    2017-04-20
  • 期刊:
    ASTROPHYSICAL JOURNAL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Liao, Kai;Li, Zhengxiang;Fan, Xi-Long
  • 通讯作者:
    Fan, Xi-Long
Constraints on cosmic curvature with lensing time delays and gravitational waves
透镜时间延迟和引力波对宇宙曲率的约束
  • DOI:
    10.1103/physrevd.99.083514
  • 发表时间:
    2019-04
  • 期刊:
    Physical Review D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Kai Liao
  • 通讯作者:
    Kai Li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一种叶片截面线光顺及等距面生成方法/span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航空制造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单晨伟;廖恺;成宏军;胡海滨
  • 通讯作者:
    胡海滨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廖恺的其他基金

透镜引力波及其应用研究
  • 批准号:
    11973034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3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