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形态可控的镍仿生结构设计及控制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401149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102.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For designing the biomorphic materials with array structure, the biotemplating is one of the excellent methods, but resulting in the hard-controllable structure and single function for the final materials due to the inevitable high-temperature processing.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is project, the templates with different three-dimensional and surface structures will be prepared from abaca fiber bundles with high strength and unidirectional porous by chemical treatment. Based on these templates, the nickel-tube arrays will be prepared using all-through liquid-phase synthesis in physical field. Sequently,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s will be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controlling methods to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controllable configurations, good mechanical, electrical conduction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in the biomimic materials. The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the physico-chemical structure of abaca fiber bundle will be studied, and we will als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s law of the growth of nickel nano-crystalline and the formation of bionic structure based on the fiber templates, and then sol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bionic structu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chanical, electrical-conducti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properties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biomorphic materials will be investigated. Finally, we will summarize the mechanism of inducing and controlling the nickel bionic structure in the general. This will be useful for the designing and preparing the multifunctional biomorphic materials and with significant value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
针对生物模板制备仿生结构过程中结构难以调控以及功能单一的问题,本项目结合前期研究成果,通过化学溶液对不同尺寸的高强度定向多孔蕉麻纤维束进行处理,获得不同立体及表面结构的生物模板,采用物理场辅助全程液相合成的方法制备出微纳米管阵列式的镍仿生结构,并通过理论模拟及现代分析技术优化仿生结构的控制工艺,使镍的仿生结构具有聚集形态可调控的,力学、导电及催化性能优越的特点。结合相关理论及技术,研究纤维束模板物理及化学结构的控制机理,揭示模板多维结构空间中镍纳米薄膜晶体生长与仿生结构形成的动力学规律,解决镍仿生结构构筑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及技术难题;构建镍仿生结构的微观结构与力学、导电及催化性能间的构效关系,总结镍仿生结构的多向诱导及反馈调控机制;为设计和制备具有复杂结构和多功能的仿生材料开辟出新的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应用价值。

结项摘要

本项目在三年执行期内,以项目研究计划为依据,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基于全程液相反应的可控聚集形态蕉麻纤维模板及镍仿生结构的制备方法及控制机理。取得了较为丰硕的项目研究成果:形成了8篇论文的学术成果(其中6篇已发表,5篇为SCI期刊收录论文,皆为标注基金项目论文);申请了与项目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1项已在项目执行期内授权);培养了7名硕士研究生(其中4名已毕业),圆满完成项目规定的研究任务及研究目标。.根据纤维素基植物纤维的成分特点,经过文献调研,尝试了四种不同化学及物理方法处理蕉麻纤维,最终确定了将稀硫酸处理/醋酸亚氯酸钠处理或醋酸双氧水处理与稀硫酸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分散态和聚集态蕉麻纤维模板,同时又优化了细胞腔结构,获得了更加复杂的多级结构,为控制包括蕉麻纤维在内的麻纤维甚至植物纤维的形貌结构控制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撑;研究了不同聚集形态的蕉麻纤维表面Ni-B及Ni-P合金纳米颗粒的化学沉积,通过调控制备条件,在蕉麻纤维模板表面得到了均匀分布的并遗传模板结构的镍合金薄膜,形成可以较好复制模板结构的镍仿生结构,为研究仿生结构的性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分析了表面结构及沉积条件对镍合金薄膜的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并总结了模板与合金薄膜间的作用机理及合金薄膜的形成机制。并将此部分成果应用于剑麻纤维及纳米纤维材料的多级结构上,制备得到麻纤维基负载型催化材料。将具有不同聚集形态的镍仿生结构(包括蕉麻纤维、剑麻纤维及纳米纤维膜模板)作为负载型催化剂对对硝基酚及其他有机染料分子的催化还原性能,总结了负载型催化剂的多级结构对镍合金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重复使用性能的影响规律,该材料表现出优异催化性能,为现有负载型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此方法设计制备了贵金属型的负载型催化剂,充分扩展了项目研究成果应用范围。项目成果已形成企业合作模式,目前麻纤维负载型镍催化剂制备应用技术已被合作企业采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7)
Hydrogel degradation triggered by pH for the smart release of antibiotics to combat bacterial infection
pH 值触发水凝胶降解,智能释放抗生素以对抗细菌感染
  • DOI:
    10.1039/c6nj03260e
  • 发表时间:
    2017-01-21
  • 期刊: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Lu, Zhentan;Zhang, Jiaqi;Wang, Dong
  • 通讯作者:
    Wang, Dong
Noncrystalline nickel phosphide decorated poly(vinyl alcohol-co-ethylene) nanofibrous membrane for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p-nitrophenol
非晶磷化镍修饰聚(乙烯醇-乙烯)纳米纤维膜用于对硝基苯酚催化加氢
  • DOI:
    10.1016/j.apcatb.2016.05.059
  • 发表时间:
    2016-11-05
  • 期刊: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 影响因子:
    22.1
  • 作者:
    Liu, Ke;Wang, Yuan;Wang, Dong
  • 通讯作者:
    Wang, Dong
Large scale poly(vinyl alcohol-co-ethylene)/TiO2 hybrid nanofibrous filters with efficient fine particle filtration and repetitive-use performance
具有高效细颗粒过滤和重复使用性能的大型聚乙烯醇-共聚乙烯)/TiO2 混合纳米纤维过滤器
  • DOI:
    10.1039/c5ra15620c
  • 发表时间:
    2015-01-01
  • 期刊:
    RSC ADVANCES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Liu, Ke;Xiao, Zuan;Wang, Dong
  • 通讯作者:
    Wang, Dong
Concurrent filtration and inactivation of bacteria using poly(vinyl alcohol-co-ethylene) nanofibrous membrane facilely modified using chitosan and graphene oxide
使用壳聚糖和氧化石墨烯轻松修饰的聚(乙烯醇-共-乙烯)纳米纤维膜同时过滤和灭活细菌
  • DOI:
    10.1039/c6en00364h
  • 发表时间:
    2017-02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
  • 影响因子:
    7.3
  • 作者:
    Liu Ke;Cheng Pan;Wang Yuan;Zhong Weibing;Lu Zhentan;Li Mufang;Liu Qiongzhen;Wang Wenwen;Zhu Qing;Wang Dong
  • 通讯作者:
    Wang Dong
Modified thermal resistance networks model for transvers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unidirectional fiber composite
单向纤维复合材料横向导热系数的修正热阻网络模型
  • DOI:
    10.1016/j.coco.2017.09.002
  • 发表时间:
    2017-12
  • 期刊:
    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
  • 影响因子:
    8
  • 作者:
    Haiqing Jiang;Zhibing Yi;Pan Cheng;Chuncai Kong;Mufang Li;Xiaojun Wang;Ke Liu;Hitoshi Takagi;Dong Wang;Zhimao Yang
  • 通讯作者:
    Zhimao Y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互作分析方法学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遗传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栾奕昭;左晓宇;刘轲;李谷;饶绍奇
  • 通讯作者:
    饶绍奇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21(10):2009-2013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建生*;任小巧;刘轲
  • 通讯作者:
    刘轲
单细胞蛋白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畜牧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轲;辛嘉英;徐宁
  • 通讯作者:
    徐宁
纳米Ag-Fe合金的真空电弧特性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功能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孔春才;杨志懋;刘轲
  • 通讯作者:
    刘轲
基于知识融合策略构建双相障碍致病基因网络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轲;赵虎;刘燕;饶绍奇
  • 通讯作者:
    饶绍奇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轲的其他基金

基于梯度孔道筛分-特异性吸附双重机制的纳米纤维基外泌体分离材料
  • 批准号:
    52273061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梯度孔道筛分-特异性吸附双重机制的纳米纤维基外泌体分离材料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3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