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耦合体外方法对污染土壤中铅的人体生物有效性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310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7.环境地球化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Lead (Pb) is a widely distributed contaminant in soils due to industrial and mining activities, and coal combustion.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health risk of Pb-contaminated soil due to its neurological toxicity. Bioavailability is essential for accurate health risk assessment. Simple in vitro method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surrogates for in vivo tests to predict contaminant bioavailability. In this proposal, the current in vitro method will be optimized. Lead speci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mice from various contaminated soils will be elucidated with approaches of XAS and stable isotope techniques, and reliable in vivo bioavailability data will be obtained and served as the benchmark for in vitro method development. In vitro method will be optimized by coupling Caco-2 cells or DGT techniques to simulate the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uptake process by intestinal cells. The optimized in vitro method will be used to predict Pb bioavailability in soils from a typical contaminated area, and the associated health risk will be assessed based on Pb bioavailability. Such information will lay a foundation for accurate risk assessment and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我国土壤铅污染形势严峻。铅对人体尤其是儿童具有神经毒性,土壤铅污染造成的健康风险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测定铅人体生物有效性对准确评价土壤铅健康风险至关重要。快速经济的体外胃肠模拟法是代替动物实验的有效手段来预测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本项目针对胃肠模拟法在土壤铅领域应用的几个缺陷展开研究,优化现有体外方法。本项目拟采用高级光谱技术和同位素溯源技术阐明土壤中不同来源的铅在小鼠体内的形态转化等内暴露过程,获得体内铅的生物有效性数据,为优化体外方法提供参照基准。采用胃肠模拟液-Caco2细胞共培养体系,模拟真实肠道吸收环境,从生物跨膜角度改进体外方法。在胃肠模拟液中添加自制DGT装置(胃肠模拟-DGT耦合技术),从化学层面上考虑铅跨越肠道细胞的过程,以此改进现有体外方法。改进的体外方法用于预测典型污染区域土壤铅的生物有效性,为准确评价其健康风险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结项摘要

项目针对铅污染土壤,开展了不同模式动物(小鼠和幼猪)、不同暴露方式(灌胃和饲喂)、不同靶器官(肝、肾、大腿骨、血液)等实验方法间的对比研究,确立了小鼠长期饲喂暴露后分析重金属在尿液排泄或肝肾中积累的实验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花费较低、数据重复性更好的优点,并且在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是测试污染土壤重金属摄入后相对生物有效性的最优动物实验方法。利用建立的小鼠实验方法,成功实现了对我国不同类型污染场地土壤中铅相对生物有效性的测试,获得了一批典型污染土壤中铅生物有效性的准确数据,并结合多种技术手段,揭示了土壤性质、重金属赋存形态以及污染物复合暴露对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此外,构建了不同体外胃肠模拟法测定的铅生物可给性与小鼠实验测试的相对生物有效性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确立适合测试预测我国不同类型污染场地土壤铅生物有效性的最佳体外方法为UBM(Unified BARGE Method)方法,并验证了UBM体外方法在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间重复测试的稳定性和可对比性,表明了该体外方法的可靠性。再者,对建立的体外方法,通过耦合梯度扩散薄膜(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 DGT)技术,建立UBM体外模拟-DGT联合生物有效性测试方法,并针对一批典型污染土壤样品建立了新型方法测试结果与小鼠实验生物有效性测试结果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发现相比于原始体外方法,新型体外模拟-DGT耦合技术与小鼠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更强,从而能更好替代小鼠实验应用于污染土壤铅生物有效性的预测。研究结果对推广生物有效性技术,应用于实际污染场地健康风险的准确评估和污染修复治理的科学实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oupling bioavailability and stable isotope ratio to discern dietary and non-dietary contribution of metal exposure to residents in mining-impacted areas
耦合生物利用度和稳定同位素比率来辨别金属暴露对受采矿影响地区居民的饮食和非饮食贡献
  • DOI:
    10.1016/j.envint.2018.08.023
  • 发表时间:
    2018-11-01
  • 期刊: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11.8
  • 作者:
    Zhao, Di;Wang, Jue-Yang;Ma, Lena Q.
  • 通讯作者:
    Ma, Lena Q.
Geogenic nickel exposure from food consumption and soil ingestion: A bioavailability based assessment
食品消费和土壤摄入造成的地源镍暴露:基于生物利用度的评估
  • DOI:
    10.1016/j.envpol.2020.114873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影响因子:
    8.9
  • 作者:
    Hong-Bo Li;Jue-Yang Wang;Xiao-Qiang Chen;Yu-Ping Li;Jian Fan;Jing-Hua Ren;Xiao-San Luo;Albert L. Juhasz;Lena Q. Ma
  • 通讯作者:
    Lena Q. Ma
Arsenic, lead, and cadmium bioaccessibility in contaminated soils: Measurements and validations
受污染土壤中砷、铅和镉的生物可接近性:测量和验证
  • DOI:
    10.1080/10643389.2019.1656512
  • 发表时间:
    2019-08-28
  • 期刊: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12.6
  • 作者:
    Li, Hong-Bo;Li, Meng-Ya;Ma, Lena Q.
  • 通讯作者:
    Ma, Lena Q.
Investigating Lead Species and Bioavailability in Contaminated Soils: Coupling DGT Technique with Artificial Gastrointestinal Extraction and in Vivo Bioassay
研究受污染土壤中的铅物种和生物利用度:将 DGT 技术与人工胃肠道提取和体内生物测定相结合
  • DOI:
    10.1021/acs.est.8b06918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11.4
  • 作者:
    Zhao-Dong Liu;Hong-Bo Li;Xu Fang;Hao Zhang;Lena Q. Ma;Jun Luo
  • 通讯作者:
    Jun Luo
稻米镉积累的影响因素与阻控措施
  •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19061301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环境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欣颖;谭祎;历红波
  • 通讯作者:
    历红波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蜈蚣草砷富集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焱山;贾梦茹;曹越;马奇英
  • 通讯作者:
    马奇英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马奇英的其他基金

岩溶地质高背景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与人体健康风险
  • 批准号:
    42330703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227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耦合肠细胞技术研究污染土壤中铬人体生物有效性的新型体外方法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7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