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优化中国人2型糖尿病发病预警模型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20227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010.非传染病流行病学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Type 2 diabet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public health challenges in China.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hat type 2 diabetes is predictable and preventable.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are usually considered to have a high risk for future diabetes. However, using the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to identify individuals with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s impractical at the population level. In addition, the use of the OGTT to identify high-risk individuals does not consider other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A number of risk scores for predicting incident diabetes, based on self-assessed information, biological measures and even genetic markers, have been derived from different ethnicities. However, the valid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se tools to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s questionable since they were derived from circumscribed populations with different risk factor profiles and ethnicities. Therefor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and validated tools for predicting risk of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s critical for the most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prevention. Using data from diabetes cohort studies conducted in Shanghai communities, this study is going to develop simple and advanced risk prediction tools for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which are applicable to the Chinese population; to translate the diabetes risk assessment tool based on self-assessed information into simple scoring system;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stepwise screening strategy for the earlier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of high-risk individuals for incident diabetes.
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然而强有力数据表明2型糖尿病是可预测和可预防的。糖调节受损个体通常被认为将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然而在群体水平实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糖调节受损个体并不实用,同时此项方法并未考虑其他的糖尿病合并危险因素。迄今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基于自我评估因素、生物学测量因素甚至遗传标志物的糖尿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然而,这些风险模型是建立在具备不同危险因素谱和种族的特定人群中,在中国人群中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值得商榷。因此,建立高效可推广的中国人2型糖尿病发病预警模型对于有效和高效防治糖尿病极为关键。本研究将充分利用上海多个社区建立的糖尿病队列研究资料,建立适用于中国自然人群的评估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简易和复杂预测模型,制定由自我评估因素构建的简易评分量表,确立经济有效的序贯筛查流程,为糖尿病发病高风险人群的早期检出和早期防治提供经济实用的筛查手段。

结项摘要

2型糖尿病是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建立高效可推广的中国人2型糖尿病发病预警模型对于有效和高效防治糖尿病极为关键。本课题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上海糖尿病研究2资料,平均随访时间为5.3年,构建了由教育程度、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和既往高血糖史4项简易参数用于预测5年后新发生糖尿病的多因素回归模型。该模型预测5年糖尿病发病风险的A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为0.66(95%CI,0.61-0.71),Hosmer-Lemeshow卡方值为7.0(P=0.22)。该模型对于5年糖尿病发病高风险个体的检出能力优于单独采用基线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和腰围。队列研究的结果支持了使用非创伤性风险得分作为一个初步的筛选手段以发现糖尿病高危个体。本课题进一步探讨联合生物学因素提高对糖尿病高危个体的早期检出。研究人群来自于2013.4至2014.8在上海临港新城泥城镇对全部居民所进行的慢病调查,共有18038名居民(年龄40-75岁)入组。在泥城社区的非糖尿病人群中,建立了以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史、饮酒、体重指数及腰围评估人群伴发未知高血糖风险的简易模型。其检出未诊断糖尿病的AROC值为0.63(95%CI,0.62-0.64),与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判别能力类似。在此简易模型基础上,加入非血糖相关的空腹生物学测定因素,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症、C-反应蛋白及r-谷氨酰胺酶浓度升高,能使预测模型的AROC值从0.65增加至0.71(P<0.001)。联合FPG或HbA1c,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分辨力,同时模型预测的糖尿病患病风险与实际患病率接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包含血糖指数等空腹生物学测定因素的复杂预测模型对现患、未诊断糖尿病的检出率优于仅仅使用FPG进行筛查。同时采用序贯糖尿病筛查流程,即首先采用非创伤性、简易参数评估异常高血糖患病风险,随后对其筛查出的高风险人群,采用联合生物学测定因素的复杂评估模型,对于糖尿病患病个体的检出,其特异性、敏感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与在普通人群中直接应用复杂参数的预测模型相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微孔多糖对小鼠皮下植入膨体聚四氟乙烯异物反应的影响
  •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0.008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远航;陈蕾;吴毅平;曹玮
  • 通讯作者:
    曹玮
日间手术模式开展超声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介入治疗效果评价
  • DOI:
    10.3760/cma.j.cn441217-20210429-00144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华肾脏病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史珂慧;党喜龙;严森辉;何荃;刘华;高菊林;王萌;薛瑾虹;魏萌;陈蕾;孙凌霜;刘雯雁;刘小敏;蒋红利
  • 通讯作者:
    蒋红利
图趋势过滤诱导的噪声容错多标记学习模型
  •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20060971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计算机应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腾涛;查思明;陈蕾;龙显忠
  • 通讯作者:
    龙显忠
猪核糖核酸酶L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畜牧与兽医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明明;王加才;姜宁朋;丛晓燕;陈蕾;吴家强;李俊;杜以军;王金宝
  • 通讯作者:
    王金宝
一类特殊矩阵的Moore-Penrose逆的性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秀平;陈蕾
  • 通讯作者:
    陈蕾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陈蕾的其他基金

组蛋白去甲基化基因Utx调控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1900732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