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物种分化及生殖隔离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47198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401.动物进化与发育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The process of speciation is a crucial aspect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Measuring the absolute strength of and isolation barrier is conceptually straight-forward but often theoretical demanding in speciation research. Following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population genomics and coalescent theory, the estimation to the amount of gene flow impeded by the reproductive barrier during speciation in non-model species and the genetic mechanism (searching hybrid incompatibility gene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a future challenges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In this project, we will use a parapatric pheasant species pair: Golden pheasant (Chrysolophus pictus) and Lady Amherst's pheasant (C. amhersitiae) to examine the reproductive isolation barrier during speciation with gene-flow. We will 1) Use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ique (Restriction-site associated DNA tags sequencing, RAD-seq) to identify the SNP sites in genome, 2)Employ the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and coalescent analysis (Approximate Bayesian Computation) to estimate the interspecies gene flow during speciation process in two different contact zone, 3) evaluate the hybrid regression in captive population, differences of ecological factors, mating choice and plumage color to compare the importance of two kind of isolation barrier, the prezygotic barrier and postzygotic barrier to the speciation process 4) Search the potential hybrid incompatibility genes in the two Chrysolophus pheasant. Our study will reveal the tempo-spatial gene-flow during speciation process in a parapatric non-model species pair, and benefit the understanding the pattern and genetic mecahnism of the more important reproductive isolation berrier in birds.
物种形成(Speciation)是进化生物学的核心问题和研究热点,了解物种间的生殖隔离(Reproductive Isolation)机制及其遗传学基础是理解物种分化和新物种形成过程的关键。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种群遗传学统计、溯祖分析方法以及种群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使在非模式生物中检测基因流与生殖隔离机制对物种分化的作用成为新的研究焦点。 本项目拟以邻域分布且具有自然杂交带两种锦鸡属鸟类为研究对象,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RAD-seq),获得大量的基因组SNP标记位点,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近似贝叶斯计算(ABC)等溯祖分析方法,查明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在物种分化过程中的基因流时空分布格局,并结合生态因子、求偶行为和羽色等特征,以及人工杂交实验评估合子前隔离与合子后隔离对于两种锦鸡物种形成的相对重要性,并筛选潜在的杂交不相容基因位点,探讨导致物种分化和维持生殖隔离

结项摘要

物种形成是进化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伴随基因流的物种形成由于基因流模式的多样性以及作用的争议性,自提出以来,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性选择作为一种进化驱动力量,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特别是存在性二态的物种,性选择在其性二态的产生和维持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对于性选择在伴随基因流的物种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还不清楚,特别是在鸟类中还未见相关研究。本研究的对象锦鸡属由一对姐妹种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组成,两种锦鸡都具有明显的性二态,现今邻域分布。为了确定锦鸡属是否有助于解决性选择在伴随基因流的物种形成中发挥的作用问题,我们需要对锦鸡属的物种分化历史进行重建。为此,我们首先利用比较基因组方法,开发了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一套核基因组蛋白编码位点分子标记,进而运用近似贝叶斯计算(ABC)与PSMC两种模拟种群动态历史的方法,基于基因组数据,对锦鸡属的物种分化历史进行了重建,ABC的结果表明,锦鸡属的物种形成模式符合隔离迁移模型,即在整个分化过程中存在着时断时续的基因流,分化时间约为220万年前。PSMC的结果直观地展示了两种锦鸡分化历史中有效种群数量随时间的波动情况,得出的分化时间约为200万年前,两种方法的结果互相验证和支持。本研究表明,锦鸡属的物种分化模式属于伴随基因流的物种形成,这也意味着具有明显性二态的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可以作为今后探究性选择在伴随基因流物种形成中发挥何种作用的理想研究对象。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From the Himalayas to a continental Island: Integrative species delimitation in the Brownish-flanked Bush Warbler Horornis fortipes complex
从喜马拉雅山到大陆岛屿:褐侧布什莺 Horornis fortipes 复合体的综合物种界定
  • DOI:
    10.1016/j.ympev.2018.10.009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 影响因子:
    4.1
  • 作者:
    Wei Chentao;Dong Lu;Li Shou Hsien;Alstrom Per;Liu Yang;Xia Canwei;Yao Cheng Te;Zhang Yanyun
  • 通讯作者:
    Zhang Yanyun
The first set of universal nuclear protein-coding loci markers for avian phylogenetic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udies.
第一组用于鸟类系统发育和群体遗传学研究的通用核蛋白编码位点标记
  • DOI:
    10.1038/s41598-018-33646-x
  • 发表时间:
    2018-10-24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Liu Y;Liu S;Yeh CF;Zhang N;Chen G;Que P;Dong L;Li SH
  • 通讯作者:
    Li SH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填埋场井筒效应及其对污染监测井监测效果的影响
  • DO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8.033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亚;刘玉强;胡立堂;刘景财;董路;能昌信
  • 通讯作者:
    能昌信
海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土壤的复电阻率特性
  • DO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9.08.02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环境科学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泽亚;徐亚;能昌信;潘永泰;董路;刘玉强
  • 通讯作者:
    刘玉强
白鹇的种下分类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动物分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路;张雁云
  • 通讯作者:
    张雁云
垂直防渗帷幕渗漏条件下示踪剂迁移模拟
  • DO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0.0333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阳;雷国元;徐亚;刘玉强;董路;刘景财;黄启飞
  • 通讯作者:
    黄启飞
基于病毒防护的填埋场隔离距离研究
  • DO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9.0365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向锐;雷国元;徐亚;刘玉强;董路;刘景财;黄启飞
  • 通讯作者:
    黄启飞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董路的其他基金

灰眉岩鹀种群中疟原虫感染的聚集效应及形成机制
  • 批准号:
    32170418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灰眉岩鹀MHC-II类基因在血液寄生虫选择压力下的适应性进化研究
  • 批准号:
    31772444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白鹇羽色变异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 批准号:
    31101627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