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受损常绿阔叶林结构变化导致的水文影响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31170418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6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C0306.生态系统生态学
- 结题年份:2015
- 批准年份:2011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2-01-01 至2015-12-31
- 项目参与者:邱治军; 杨乐苏; 王旭; 谢亭亭;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针对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灾害事件,以南岭山区最典型的、栲类植物为建群种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以森林集水区为基本单元,采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定期调查未受损森林及同类受损森林的各种结构因子,揭示受损森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系统结构的时空动态规律;采用森林水文学方法和成对集水区比较技术连续监测各种水文过程(冠层水文、坡面及土壤水文、集水区径流及泥沙沉积等水文学过程),定量分析南岭受损森林恢复过程中结构变化与水文功能的协同关系,特别是生物量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与集水区产水量的动态关系;揭示恢复变化中的森林对流域的水文影响与作用机理;找出影响水文变化的关键森林结构因子,建立受损森林的经验水文模型、验证并修正水文生态机理模型。成果为大流域水文预报研究、为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水文变化研究提供该区域基础数据,为评估冰雪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背景:2008年我国南方发生了罕见的冰雪灾害,南岭森林在此次灾害中受损最严重。灾后及森林恢复过程中森林植被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大面积森林受损对流域水文功能产生什么影响?森林结构变化与森林水文过程和功能之间存在何种必然的联系?这些是不可回避、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内容:⑴揭示冰灾受损森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系统结构的时空动态规律;⑵分析受损森林水文功能变化动态规律;⑶定量分析南岭受损森林恢复过程中结构变化与水文功能的协同关系;⑷建立受损森林的各种模型(尤其水文模型)等。.结果:⑴林冠受损使冠层透光度发生变化,林下植被变化非常剧烈,受损初期,幼苗的密度高达82948株.hm-2,其中强阳性树种比例最多;随着冠层的逐年恢复,2013年幼苗密度下降到51718株.hm-2,阳性树种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另外,不同受损群落类型林下幼树生物多样性和分布存在较大差异。⑵受损森林的林冠层在逐年恢复,截止至2014年,郁闭度的年平均恢复速率为7.8%。⑶冰灾受损森林的生物量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地被生物量和乔木层枝叶生物量比率明显增加。⑷林冠受损显著影响降水再分配格局、森林最大截留量和水化学。穿透雨率随林冠恢复而下降,截留率逐年增加;森林受损使冠层化学淋溶作用显著减弱,而雨水对树干的冲刷和阳离子淋洗能力增强。⑸冰灾使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降低,雨季洪峰流量增加,旱季基流减少,而总径流量也增加。⑹通过获得的连续监测数据,建立了受损森林的森林生物量模型、降水-径流模型、冠层降水分配模型等模型。.关键数据及意义:⑴受损森林郁闭度的年平均恢复速率为7.8%,其中低海拔中幼林恢复最快(9.2%),中海拔中龄林次之(4.5%),高海拔近成熟林最慢(0.4%);暗示了森林随年龄的增长,受损后的自然恢复能力降低,如何使受损老龄林快速恢复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随海拔增高,气温明显降低,这也可能暗示了温度是限制受损老龄林恢复速率的关键因子,若此,广东以北高纬度区域的冰灾受损森林的恢复速率会更慢。⑵成对集水区水文监测表明,当森林受损面积100%时的年径流量要比受损面积40%的集水区高10%~18.5%(平均14.6%);70%受损森林集水区比未受损森林集水区的基流系数减少量高达50%。这说明冰灾引起的大面积森林受损,与森林采伐、森林火灾等干扰一样,也能对区域水文状况产生较大影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0)
南岭常绿阔叶林林冠受损对穿透雨和树干流水化学的影响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水土保持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刘立强;周光益*;邱治军;赵厚本
- 通讯作者:赵厚本
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阔叶林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
- DOI:--
- 发表时间:2013
- 期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周光益;骆土寿;肖以华;罗鑫华
- 通讯作者:罗鑫华
南岭南坡中段不同群落林下幼树的生物多样性及分布
- DOI:--
- 发表时间:2015
- 期刊:林业科学研究
- 影响因子:--
- 作者:程真;周光益;吴仲民
- 通讯作者:吴仲民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粤北针阔混交林不同器官碳氮磷钾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DOI:10.13275/j.cnki.lykxyj.2021.02.016
- 发表时间:2021
- 期刊:林业科学研究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天霖;邱治军;吴仲民;陈志红;胡辉;周光益;赵厚本;李兆佳;蔡章林
- 通讯作者:蔡章林
湖南莽山针阔混交林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21
- 期刊:湖南林业科技
- 影响因子:--
- 作者:陈德胜;袁星明;邱治军;周光益
- 通讯作者:周光益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的拦洪作用分析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生态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作者:周光益
- 通讯作者:周光益
台风暴雨、热带林根系与滑坡关系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生态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作者:周光益
- 通讯作者:周光益
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菌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超;梁俊峰;周光益;康丽华;吴仲民
- 通讯作者:吴仲民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周光益的其他基金
冰灾后南岭常绿阔叶林碳汇功能及相关过程的变化
- 批准号:31770664
- 批准年份:2017
- 资助金额:6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